饱受争议的中原突围,我军究竟付出了多大牺牲?是成功还是失败?

朱瑾瑜瑾秒 2024-12-21 15:37:24

前言: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的战争也是很多,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了。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爆发的时间离我们最近,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

只要战争一发生,肯定就伴随着牺牲,并且我认为战争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胜利者。

因为,不论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都会给自身造成很严重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一直都希望和平的原因。

在我们人民军队的作战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例子,这其中最有争议的就莫过于中原突围了。

这一战役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发生的,可以说是战争的起点,肯定在已经被载入史册,但是关于这场战斗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息过。

自从他发生之后,我们的党中央乃至后来的学术界,对于这场战斗有很多的争议。

从面向我们的正面观点来看,我们中原军区的部队在这次的行动中,成功拖住了大量蒋老总的部队。

也就意味着减轻了其他战区的压力,为解放战争争取了时间。

但是,肯定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我们中原军区在这次的突围行动中,损失的过于惨重,虽然是拖出了敌方,但是最后却失去了革命根据地。

导致在当时无法再形成一个战略集团,这确实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这场战斗,并且说一说他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在一九四六年全面爆发,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蒋老总的部队向我们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当时想要以兵力的优势来消灭中原军区主力。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原军区的部队了,他不同于其他军区的强大,他是由新四军第五师整编过来的。

并且再加上中原军区,当时地处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央,与我们控制的其他解放区距离很远。

属于是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位置上,处境十分困难。

并且中原军区成立的时间也比较晚,因此实力也较弱,总共大约有六万余人。

但是这其中的主力部队也只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纵队,就是说主力部队和敌方部队各三万人,敌方的实力较弱。

在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就利用中原军区处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心的优势。

陆续召集了十个整编师,一共三十万人的兵力将中原地区围住。

所以呢,早在内战爆发之前,中原军区的处境就已经十分危险了,这就让我们更明显的看出来,蒋老总的居心叵测,早就对我们虎视眈眈。

虽然中原军区当时被围困,不过为了迟滞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原军区并没尝试突围。

这一决定在当时可能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不过以之后来看,却是功在全国的。

中原军区后来的作战行动,迟滞了蒋老总的军队,让国民党迟迟找不到开战的理由,为其他解放区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一直到一九四六年的六月二十六日,蒋老总公开撕毁《双石协定》,并指挥部队开始大规模的围剿中原军区,才导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也是由于中原军区早就被围困,注定着他们只能够采取突围的做法。

同日,中央致电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将领,作出了“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命令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分散突围。

中原军区也遵照指示,只留下了部分武装,然后就地分散坚持游击战争,主力部分在六月底准备分路突围。

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紧张的时刻,中原军区的首长却就突围的方向发生了争执,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最终形成了南北两路分头突围的尴尬局面。

北路主要是中原局以及第二纵队,预计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在越过平汉路之后向西出发,中途又分成了左右两路。

当时王震所带领的右路在强渡丹江的时候损失惨重,后来又在鲍鱼岭被包围,只好继续分化转移。

李先念所带领的左路在南化塘等地不断跟敌人持续作战,直到八月初的时候,和陕南游击队会和才算度过难关。

另一面,南路主力军以纵队为主,大约一万三千人左右。

他们主要是在过襄河的时候与敌人发生激战,导致部队被打散,损失也很惨重。

但是相反,原本是作为佯攻来掩护撤退的一纵一旅损失最小。

他们在皮定均的指挥下,尽可能的采取游记战术,不断的摆脱敌人的追击。

出发的时候约有六千人,最后顺利到达苏皖解放区的时候还有五千人左右。

其实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如果仅仅是说突围作战,我军损失的并不大,前后下起来的受伤成员也没有超过万人。

损失惨重主要是集中在转移各地的过程中。

第二阶段从一九四六年的八月初开始,中原军区的两个主力纵队都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开始分别试图创建豫鄂陕和鄂西北根据地,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王震当时所带领的部队北上后到达陕南和当地游击队会和,不过在陕南又受到了胡宗南部队的严重威胁。

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他们无法立足,豫鄂陕根据地宣告建立失败。

王震最后也只好率领部队返回延安,等会到延安的时候,整个部队只剩下一千五百人左右。

南路部队虽然是建立起来了鄂西北根据地,但是很快又迎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当时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损失了近千人,被迫再次突破转移。

就是在这个阶段,导致两路的主力部队都损失惨重,甚至可以说两支部队几乎都被打残了。

除了部分的游击队以外,主力部队只能前往其他军区和其他部队。

就这些损失来看呢,当时整个中原地区最终保存下来的兵力只有豫鄂陕军区的近万人。

还有中原独立旅团的三千人,以及皮定均所部五千人和各地游击队。

要知道,整个中原地区在战斗打响之前有六万余人。

最终损失了近四万人,只保留下来了两万人左右,这个损失数量无疑对我们来说是很严重的。

但是如果由此就否定中原突围是不太妥当的。

我也在前面说过,中原突围原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一个极端不利的局面下进行的。

中原军区主力部队被敌人包围,并且周围还全是国民党的统治区。

我们要明白,如果中原军区想要减少损失的话,其实是很简单的。

他们完全有时间在敌人的包围形成之前就跑出去,然后寻找大部队会和。

不过他们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必定会导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提前。

甚至很有可能让蒋老总抓住时机,将内战爆发的名义按在我们共产党的头上。

如果这样的话,无论是在战斗前的准备工作上,还是在名义上,我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原军区的功劳还是很大的,成功的吸引了蒋老总三十万人的部队。

这就可以让其他战场上的部队放开手去歼敌,同时也为其他军区做好准备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

客观上来讲,中原军区确实是损失很大,但是从全局上来看这个损失也是必要的,是光荣的。

还有在后来,中原军区的主要负责人抵达延安之后,召开了干部会议。

会议上总结说明了这次的突围行动,有得也有失,并且在当时其实就有参会的代表承认是犯了错误的。

后来刘少奇同志还亲自发来了电报,代表的是党中央。

说:“完成了当时极重要的牵制敌人的任务,是有代价的,正如在胜利的战斗中也有损失一样,是光荣的”。

结语:

我们从刘少奇同志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于当时的突围行动的结果还是很认可的。

虽然说是有代价,但是战争又怎么可能不流血呢?

任何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都是伴随着受伤甚至牺牲的。

最后,希望世界上不会再有战争,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