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裁减勘探开发员工,原因来了!

晓顼聊趣事 2024-09-17 12:42:33
据美国路透社9月初报道,知名国际大石油公司壳牌传出重磅消息,计划将其石油勘探和开发部门的员工数量削减20%。消息人士表示,这次裁员的原因是全球上游部门的重组,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数百个工作岗位被裁减,主要集中在两个部门,即勘探、战略及投资组合部门和开发、地下及油井部门,尤其对壳牌位于休斯顿、海牙办事处的油气上游业务员工产生较大影响。 笔者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油气市场和价格处于拐点变动之际,壳牌做出裁减油气上游业务部门员工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国际油气市场剧烈波动和国际石油公司转型发展进程中,国际大石油公司,尤其是壳牌将业务重组、组织架构优化和裁减员工作为结构性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式。事实上,壳牌首席执行官瓦埃勒·萨万2023年上任不久,就开始了业务重组、组织架构调整优化和内部裁员等改革工作。2023年10月,第一刀改革挥向的是可再生能源,裁减了公司低碳解决方案业务部门200名员工,占比部门员工比例15%;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壳牌先后缩减了海上风电、太阳能和氢能业务,出售了零售电力业务、炼油厂和一些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业务。目前来看,无论是壳牌去年开始的裁减可再生能源部门员工,还是削减和剥离盈利较差的低碳业务和资产、业务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以及此次裁减油气上游业务部门员工,都是基于国际油气能源格局深度调整下的战略动态优化调整,都是对前期激进能源转型带来负面效果的果断纠偏,都是针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公司盈利和市值高企的一种积极追赶,都是目前在国际油气价格波动下挫、下游业务利润大幅下降和可再生业务盈利较差情景下的一种断臂求生,更是对前期业务重组和裁减员工给公司效益提升的一种路径依赖和战略自信。 第二,尽管壳牌油气上游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现金流引擎,盈利丰厚,但其成本和效率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裁减人员被认为是提升业务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2023年,壳牌油气操作成本约为9.1美元/桶,尽管低于北美同行埃克森美孚(12.1美元/桶)和雪佛龙(10.2美元/桶)的水平,但高于欧洲同行BP(5.8美元/桶)和道达尔能源(5.5美元/桶);上游业务桶油利润约为18.3美元/桶,尽管优于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15.6美元/桶、雪佛龙15.3美元/桶),但与道达尔能源(21美元/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67.7万美元/人·年,尽管超过了BP(47.2万美元/人·年)和道达尔能源(60.1万美元/人·年)的水平,但却低于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141.5万美元/人·年、雪佛龙94.2万美元/人·年);人均营收为323.2万美元/人,虽然高于BP(242.6万美元/人)和道达尔能源(231.2万美元/人)的水平,却低于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560.3万美元/人、雪佛龙440.7万美元/人);人均创利为19.4万美元/人,也低于两家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58.6万美元/人、雪佛龙46.9万美元/人)。可以看出,通过人员裁减和优化,以上各项指标有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第三,业务重组和裁减员工已经成为壳牌在能源转型发展中战略动态调整优化和业务聚焦发展的一个精准体现。去年7月,壳牌拆分原来的一体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板块,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与下游业务合并,将一体化天然气和上游业务合并。壳牌表示,此次裁员不会涉及整个综合天然气和上游部门。此前壳牌发布2024年能源转型计划和2024年液化天然气展望报告,认为到 2040 年全球液化天然气 (LNG) 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调低了2030年碳减排目标,并取消2035年的目标;从2022年到2030年,决定将石油产量逐年下降1%~2%,LNG业务将总体增长20%~30%。由此判断此次裁减的员工将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石油勘探开发业务,而不会涉及到其近期重点押注的天然气上游及LNG综合贸易等业务。 展望后续,笔者认为,壳牌会坚持LNG业务是其实现能源转型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引擎,进一步提升其中长期战略地位,继续保持油气业务和低碳转型业务的平衡发展,更为务实地开展低碳转型业务,进一步提升LNG的战略地位,力求构建稳定、多元、安全的LNG产业链。具体来说,将通过前期收购新加坡LNG贸易商兰亭能源等贸易公司等一系列投资行为,进一步增加LNG资产组合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将LNG业务作为是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到2030年,壳牌的LNG的业务规模会较2022年增长20%~30%,销售收入将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23年的22%提升至26%,积极服务壳牌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公司的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