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杨振宁和范曾居然是好朋友,而且是多年的好友。

栀子沧桑史 2024-10-22 01:25:29

杨振宁无疑是物理学界的一座丰碑。他在 1954 年和助手米尔斯发表了杨 - 米尔斯理论,为后来标准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已知的四种基本力中,除引力外,其他三种相互作用力均由杨 - 米尔斯理论描述。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这一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极大震动,他们也因此在 1957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创造了最快获奖的记录。此外,杨振宁在规范场论与纤维束理论的对应关系、CP 不守恒的现象学框架等十多个方向也有卓越建树,被称为 20 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范曾在书画界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他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转中国画系,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等巨擘。其画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提倡清初名僧石涛的 “一画论”,主张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画作笔力遒劲,线条简括,气韵生动。范曾在当代画坛人才济济的环境中,堪称翘楚。在 2024 年 9 月中国画坛著名国画家人气指数排行榜中,范曾名列第二。他的作品在国画收藏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其字画据说能卖到 80 万一平尺。

二、奇妙的人生交集(一)早期结缘

上世纪 70 年代,杨振宁与范曾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彼时,杨振宁已是物理学界的翘楚,而范曾在书画领域也崭露头角。他们的初次相遇虽看似偶然,却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年龄相差 16 岁的两人,来自不同的领域,却在交流中发现了彼此心灵的相通之处。杨振宁被范曾的书画作品所吸引,范曾则对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充满敬佩。这次相遇,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在浩瀚宇宙中交汇,为他们日后深厚的友谊埋下了种子。

(二)相互欣赏

杨振宁对范曾的书画喜爱有加。八十年代初,杨振宁第一次到范曾家探访,兴致盎然地欣赏着范曾身边的所有画作,临走时在留言册上题字:“我非常喜爱范曾先生的画!”1991 年,杨振宁专程从美国飞到巴黎看望范曾,在卢浮宫玻璃金塔里请范曾和楠莉吃饭,并真诚地为他们祝福。而范曾对杨振宁更是敬重不已。他在《我所热爱的杨振宁先生》一文中,借用另一位科学家的话,称从古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有三座里程碑:牛顿、爱因斯坦和杨振宁。范曾还为杨振宁的北京住所 “归根居” 题字,足见其对杨振宁的敬重之情。他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不仅是对彼此才华的认可,更是一种跨越领域的心灵共鸣。

三、特别的交往时刻

(一)范曾赠画杨振宁寿辰

2017 年,杨振宁 95 大寿,范曾特送画一幅《奇文共欣赏 — 陈省身与杨振宁》。杨振宁大赞:范曾的艺术造诣已达到了千年事的境界。这幅画不仅展现了范曾高超的绘画技艺,更是两位大师深厚友谊的见证。对于杨振宁来说,这幅画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承载着范曾对他的敬重与祝福。而对于范曾而言,通过这幅画,他表达了对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卓越成就的钦佩之情。

(二)杨振宁题字 “归根居”

杨振宁的住所 “归根居” 由范曾题字,意义非凡。“归根” 二字,蕴含着杨振宁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范曾的题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呈现,更是两位大师心灵相通的象征。它代表着杨振宁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也体现了范曾对杨振宁这份爱国情怀的理解与支持。这个题字成为了他们友谊的一个重要标志,见证了他们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三)出席彼此活动

杨振宁夫妇曾多次出席范曾的书画展。他们的到来,给范曾的书画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对于范曾来说,杨振宁夫妇的出席是对他艺术成就的一种认可和支持。而对于杨振宁来说,欣赏范曾的书画作品,也是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范曾也曾参加杨振宁翁帆的生日宴。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这种跨越领域的交往,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展示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欣赏和支持,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对特殊婚姻的态度

(一)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

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无疑是一段备受瞩目的传奇。杨振宁出生于 1922 年,而翁帆出生于 1976 年,两人年龄相差 54 岁。2004 年,82 岁的杨振宁与 28 岁的翁帆登记结婚,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很多人对这段年龄悬殊的婚姻表示难以理解,认为他们的结合存在诸多问题。有人质疑翁帆是为了杨振宁的财富和声誉,也有人认为杨振宁在晚年选择如此年轻的伴侣是不恰当的。然而,杨振宁和翁帆却用他们的行动和坚持,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二)范曾对其的赞美

范曾对杨振宁翁帆的爱情大加赞赏。他在《我所热爱的杨振宁先生》一文中称:“我认为杨先生和翁帆的爱情非常纯洁。如果不是翁帆这么爱杨先生,他不会在 95 岁高龄还如此健康。杨先生好几次有生命危险,翁帆立刻联系医院抢救,我非常尊敬她。” 范曾对他们爱情的赞美背后,或许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范曾与杨振宁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对杨振宁的了解使他相信杨振宁在这段婚姻中的真诚。另一方面,范曾作为一位艺术家,可能对爱情有着更为深刻和独特的理解。他看到了杨振宁和翁帆之间超越年龄的情感连接,以及他们在面对外界争议时的坚定与勇敢。

(三)范曾的婚姻选择

范曾在 86 岁高龄时宣布再婚,他的新娘是比他小 50 岁的徐萌。这一消息同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范曾在如此高龄选择年轻的伴侣是不合适的,有损他作为国学大师的形象和声誉。然而,也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范曾和徐萌的爱情应该得到尊重。范曾的婚姻选择与杨振宁翁帆的婚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年龄差距较大的结合。这种选择或许反映了他们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对于婚姻的定义和观念也在不断演变。范曾和杨振宁的婚姻选择,让我们重新审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婚姻观念,思考爱情是否应该受到年龄的限制。

五、惺惺相惜之缘由

(一)才华与成就的相互吸引

杨振宁作为物理学界的大佬,其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举世瞩目。他的理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获得的诺贝尔奖更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范曾在书画界同样成就非凡,他的画作以笔力遒劲、线条简括、气韵生动著称,在国画收藏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顶尖成就,使得彼此对对方充满敬意。正如杨振宁对范曾的书画作品喜爱有加,范曾对杨振宁的物理学成就钦佩不已。这种对彼此才华与成就的认可,是他们惺惺相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相似的人生经历与价值观

杨振宁与范曾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杨振宁早年留学海外,在物理学领域不断探索,最终取得了卓越成就。晚年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范曾也曾在不同的学习和创作阶段不断磨砺自己,成为书画界的大师。他们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辉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此外,他们在价值观上也有相似之处。杨振宁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与范曾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都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这种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彼此,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对艺术与科学的共同追求

艺术和科学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在杨振宁和范曾看来,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杨振宁曾说过:“科学是一个猜测的学问。” 他主要从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层面欣赏绘画。范曾画人物自由有度,非常成熟、准确,这种特点容易打动一个科学家的思考。他们都认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真情、妙悟和著文章的过程。这种对艺术与科学的共同追求,使得他们在交流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话题和共同点,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感。

六、大师之交的启示

杨振宁与范曾的交往,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首先,他们的友谊跨越了学科领域的界限。在当今社会,学科分类日益细化,人们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缺乏与其他领域的交流与沟通。然而,杨振宁和范曾的交往告诉我们,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欣赏和支持,打破学科壁垒,拓展思维视野。这种跨领域的交流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人生经验,还能够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其次,他们对才华与成就的相互吸引,提醒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才能。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和攀比的心理,而忽视了他人的优点和成就。杨振宁和范曾的惺惺相惜,让我们看到了尊重和欣赏他人才能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就时,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

再者,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与价值观,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还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杨振宁和范曾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后,都选择了回归祖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他们对艺术与科学的共同追求,启示我们要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艺术和科学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杨振宁从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层面欣赏绘画,范曾则从艺术的角度理解科学。他们的交往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之美,也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多元化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拥有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总之,杨振宁与范曾的交往是一段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人生故事。他们的友谊、成就和价值观,将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