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我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不再坚持要四个军的编制,国共双方谈判达成了一致意见:红军只改编为三个师,下辖的三个师番号为115师、120师和129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可以说,只有这三个师下辖的部队,加起来大概4万多人,才是正牌的八路军编制。
但我军人数发展很快,这么点编制不够安排战士。于是,以下几类人员是八路军正式编制的后补,随着我军的逐渐壮大,根据战场的需要,他们是可以转为八路军正式编制的。
一、独立团、教导团因为老蒋费尽心思地想压缩我党的军事力量,始终不肯给多一点编制。于是,我军为了安置不能进入八路军正式编制的战士,自行对每个师增加了一个团,115师的叫做独立团,120师与129师叫做教导团,这三个团的兵力加起来也相当于一个师了,有1万人左右。
独立团顾名思义是独立行动的,不在编制范围内,不占用编制名额,国民党也是不予承认,不给发放军饷的。
但国民党承认不承认无所谓,独立团、教导团就是我党的武装,也是最接近八路军正规编制的武装力量。《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就是这种性质,他看不起程瞎子的772团,其实772团才是正式编制。
二、县大队和区小队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建立了100多个县大队。县大队属于营级单位,设立了队长和教导员。每个县大队,下辖了几个区小队。县大队和区小队对应的是县党委和区党委或者支部,属于地方党组织掌控的作战力量。在抗战后期,有的县大队兵强马壮,甚至有能力进攻日本军队的据点和炮楼。《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县大队和区小队就帮忙不少,负责了阻击日军一个联队的任务,还真扛住了。
但县大队、区小队不是八路军正式编制,他们要通过不断地战斗历程,取得战功,并随着我军的进一步扩大,才有可能获得八路军的正式编制。
《永不磨灭的番号》讲的就是一支没有正规编制的县大队,在敌占区浴血抗击日寇的悲壮故事。这支县大队面对生死任务,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要获得八路军一个正式编制的番号。最后,县大队直到战死,才收到八路军的编制。
因此,县大队和区小队不属于正规的武装力量,但随时可以通过战斗,获得我军的正式编制。徐向前就曾经将晋冀鲁豫军区的县大队、区小队整合起来,加强训练,通过运城攻坚战,临汾攻坚战以及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将这些非正规武装,转变成正规编制。
三、民兵组织民兵就是武工队发动起来的革命群众,他们的武器非常简陋,通常不独立执行战斗任务,只是做好后勤保障,在关键时刻,有可能要配合八路军执行打伏击等战斗。有一部分优秀的民兵可能会转成正式编制,成为正规军,但民兵组织不会成建制地获得正规军番号。
其实,编制不编制的无所谓,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力量的强大,没有编制,我们自己给自己安排编制。我军通过吸收优秀的民兵,很多个县大队、区小队经过战争的锤炼,李云龙一样的独立团慢慢地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壮大,以115师为例,后来通过大规模的组建,115师1万来人编制的兵力成长为二十多万人,虽然115师还只是一个师的称号,但实际上,115师已经完全拥有了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而且他们通通都是货真价实的正规军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