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出的这些心理求救信号,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靖柔评育儿 2024-04-13 18:53:34

作者:主创团·筱恬

在还剩两个月就要高考的关键时刻,却劝自己的孩子放弃。

最近,微博上一位网友的分享,触动了万千家长。

这位网友的儿子高三在读,从两个月前开始,状态出现波动,常说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太卷太压抑,让他头晕头疼。为了放松缓解,他每周的晚自习都要请假一两回。

而近期,儿子的情况进一步严重,总是回家就喊累,情绪也很烦躁,有时还会摔东西,用笔在纸上乱划,甚至拿着菜刀不停地剁菜,还会说极端的话。

儿子的疲惫、心慌和气躁,被网友和她老公都看在眼里。尽管内心焦虑,他们却没有给儿子任何压力,逼着他学习。

每一次,在男孩想请假回家时,他们都会向班主任请假,并把他接回家打球散步。后来,他们还心平气和地劝他,如果觉得压力太大,不妨放弃今年高考,可以休学一年,等心情好一些想高考时再考。

他们向儿子明确表态,不管今年高考与否,父母都支持他的决定。同时,他们还把手机也交给孩子,回家后不聊学习,就吃饭、聊天、休息放松。

在这位网友看来,当下对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如果心态崩了,什么也干不好。如果精神垮了,考大专、考双非本科、考重点大学也没有任何意义。

幸运的是,在父母的包容和接纳下,男孩的状态逐渐恢复,开始主动要求学习。一切都在向好的态势发展。

故事中网友的做法,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称道。其中,有这样一条高赞留言让人印象深刻:

“父母不是在劝孩子放弃高考,而是在以一种方式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胜于你的成绩。”

都说这届孩子心理状态不行,总是动不动就抑郁、跳楼。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是因为当他们在经历成长中的痛苦和压力时,大人们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孩子在出问题之前,给过我们很多求救信号。家长要是看到了、抓住了这些信号,孩子就有救了。

那个总考第一的学霸,最后休学了

不久前,和一位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小聚,听她说起这样一个案例。

她接诊过一个初二女生。这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小学阶段每学期都是三好生,保送到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初一时年级排名也在年级前三十位。

可上了初二以后,女生的学习状态越来越低迷,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积极主动地写作业,而是磨磨蹭蹭,甚至有时候会写到半夜。任课老师们也反馈,说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性格上,女生也变化不小。从活泼爱笑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日益消沉。

对于这些反常,女孩的父母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心思涣散的缘故。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抓得更紧了,不惜聘请家教,一心想让女儿把成绩提上去。

直到后来,女生厌学情绪严重,出现了自残行为,着急的家长才把孩子带到朋友那里。经诊断,她已经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据了解,从小到大,父母总是跟女孩强调,成绩是最重要的,只有考得好,才能得到奖励和表扬。因此,她一直卯足了劲学习。

小学和初一时,这份努力确实回馈了她很漂亮的分数。可到了初二,课业难度陡然升高,她发现自己跟不上了。

开学后,女生好几次考试都不太理想。对此,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反而劈头盖脸一顿指责,还进一步要求她刷题、背书。

而这,也成为了她陷入抑郁泥潭的催化剂。

看着昔日青春自信的女儿,如今却活力殆尽,父母悔不当初。

最后,他们不得不为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

这个案例,让朋友无比惋惜,至今耿耿于怀。

她说:“这个女孩出现异常后,但凡她的父母能多关注一下她的心理状态,结局都不至于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眼里只有学习的父母却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徐海军曾接诊过一个16岁的高中生。

这个孩子有抑郁症,大量服药后送去医院洗胃。

洗完胃,她母亲没有关心孩子的身体怎么样,开口第一句话却是问——明天能上学吗?

想起教育专家王人平的话:

“大多数父母,只要孩子不跳楼、不割腕,就会认为孩子没什么事儿,一定可以坚持。真正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恐惧的其实不是高考,而恰恰是这些把升学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父母。”

养育路上最得不偿失的事,莫过于一味看重分数和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就好比丢了西瓜拣芝麻,真的太不值了!

孩子的一切异常,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中提到,“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康奈尔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杨意接触过很多孩子有心理疾病的家庭。她发现,在事实面前,这些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反应——

“我的孩子像忽然变了一个人。”

原本成绩名列前茅,忽然断崖式下降;原本乖巧懂事,忽然叛逆难搞;原本阳光开朗,忽然郁郁寡欢……

这一切,真的是忽然发生的吗?并不是。要知道,激烈反应只是表象,孩子的问题其实从两三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是父母没有觉察到罢了。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就抑郁了。他们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定都有迹可循。

全国少工委曾罗列过儿童青少年异常心理自查清单。当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时,家长务必需要多留意:

1.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

2.经常焦虑不安、烦躁、担心、恐惧;

3.情绪不稳,易冲动;

4.容易生气、产生敌意或发脾气;

5.无兴趣或总不愉快;

6.生活懒散、不愿上学;

7.注意力不集中;

8.睡不着或睡不好;

9.学习成绩下降。

这些异常表现就如同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父母看到了,孩子就有救了。

孩子成材的前提,是关注和被爱

想起一个暖心的新闻。

湖南岳阳有一个高三女生,一模考试成绩没达到一本要求,情绪非常低落。

妈妈知道后,非但没有怪她,反而温柔地安慰到:“考不上没关系,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

这温柔的话语让女生深受鼓舞,决定卸下包袱继续努力。

不管你会变成什么样,我永远爱你。

赫然发现,父母这份无条件的接纳,才是孩子最好的护身符,能让他们充满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压力、勇往直前。

至于具体的方式,《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这本书中提到,要想让孩子远离抑郁情绪、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家长做到以下五个方面至关重要:

1.与孩子建立足够好的关系;

2.帮助孩子培养正向稳定的情绪;

3.帮助孩子培养积极务实的认知;

4.帮助孩子增加改善问题的行为;

5.帮助孩子提升自己价值感。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