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解放军宣布撤军后,黎笋下达了一个很阴险的命令

珊珊玩转过去 2024-11-10 20:56:54

1979年3月5日,中国宣布解放军将从越南撤回国内,这一消息传到越南,让河内的高层松了一口气。

经历了16天的迅猛攻势,中国军队直逼谅山,越南的防线几乎全线崩溃,政府不得不紧急组织撤离,甚至准备了外交使团的撤离计划。

然而,就在中国军队宣布撤退的消息发布后,越南领导人黎笋却迅速做出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

虽然他明令禁止追击中国军队,却同时发出了“全国总动员令”,要求所有适龄公民加入民兵游击队。

这道命令没有针对即将撤离的敌军,而是将全国推入了更为紧张的战争状态。

这个命令真的只是为了防御,还是黎笋另有所图?

越战结束后的政治错位

1975年春,随着北越和南越的重新统一,越南迎来了结束战争的一刻。

原本这应该是一个恢复与重建的开始,然而情况并非如此顺利。

黎笋和他的政府没有遵循胡志明以往的政策,而是采取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黎笋政权迅速在南方地区推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他们废除了私有产权,集体化了农业,忽视了这些地区在长期战争中已经严重疲弱的经济基础。

政府官员在农村地区推行集体化政策,命令农民将土地和生产资料上交给新成立的集体农庄。

在国际政策方面,黎笋政府寻求苏联的支持,试图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越南在周边地区展示其军事力量,尤其是对柬埔寨和老挝的干涉,试图构建一个由越南主导的地区联盟——“印支联邦”。

黎笋政府的这些政策导致了与中国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黎笋的指导下,越南开始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并且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

与此同时,越南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国际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

在南越地区,许多原本期待和平与稳定的民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集体化感到困惑和无助。

社会主义政策的强行推行,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了生产的下降和生活水平的恶化。

越南的排华行动与边境冲突

在1975年后不久,越南内部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发生了急剧变化,其中包括对华侨的广泛排斥。

黎笋政府开展的排华运动,让数十万华侨的生活和财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政府部门开始系统地调查在越南的华侨社区,收集与华侨经济活动相关的详尽数据。

接着,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华侨的商业活动,许多华侨的商店和企业被强制接管或关闭。

此外,华侨在教育和公共服务上的权益也受到了限制,他们的子女在求学和就业时面临严重歧视。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很多华侨家庭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一些华侨选择将财产出售,准备离开越南。

然而,出售财产的过程充满困难,因为政府对华侨财产的转让实施了严格的控制。

许多华侨被迫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他们的房产和生意,以换取离开越南的机会。

与此同时,黎笋政府在对外政策上的冒险行为也在加剧。

越南政府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并多次发起小规模的边境冲突。

黎笋政府的军队和边防力量在边境地带频繁骚扰中国边民,这些行动包括越境射击和小规模的入侵,试图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来强化其在国内外的政治立场。

到1978年底,这些零星的边境冲突已经累积到了1108起。

每一次冲突都可能包括从简单的口头挑衅到实际的武装冲突,包括破坏边界标志、攻击边防哨所,以及对中国边民进行射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

1979年2月17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将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推向高潮。

评论指出,中国的行动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边疆安全,而不是扩大战争规模。

中国明确表示,此次军事行动将会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受到严格限制,旨在对越南的挑衅行为进行有力的回击。

在《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后,中国以雷霆之势展开了军事行动。面对强大压力,河内当局立即发起“全民皆兵”的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适龄民众拿起武器保卫国家。

越南政府紧急调集了二十多万公安兵和民兵,主要集中在北部战略要地,层层布防。

黎笋集团早已在北部地区建设了密集的军事设施和复杂的防御工事,层层设防以期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数以千计的公安兵和民兵分布在山谷间的哨所、地堡和隧道中,夜以继日地守卫在每一个可能成为战场的地点。

他们在山坡上布设地雷和陷阱,狭窄的山路旁藏有机枪阵地,丛林间搭建了伪装的障碍物,四处充满了肃杀的气氛。

越南的部队还用上一些灵活的战术,分散行动,伺机而动,时刻准备在解放军前进过程中突然发动袭击,以期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大大超出越南的预期。

解放军从广西和云南多个方向快速向越南北部推进,打破了越南对“全民皆兵”的信心。

解放军展示了强大的军事素养和协调能力,在山地地形下仍然能迅速前进,步步为营。

仅仅16天,中国军队便抵达了越南北部重镇——谅山。

看到防线迅速崩溃,越南高层顿时陷入了极度的震惊之中。

河内当局紧急发布了“死守谅山、保卫河内”的命令,以保住北方最后的防御要地。

谅山一带的部队被紧急加派援兵,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调往前线。

越南军队在谅山地区展开了顽强抵抗。他们封锁主要道路,设置层层障碍,部署大量火力点。

谅山周围的山脉和丛林中,越军的民兵和正规部队随处可见。谅山南部的山区小路和山谷成为越南军队的抵抗主阵地,深挖的战壕和坚固的掩体遍布在山脊上。

越南军队期望凭借这些防御工事和地形优势延缓解放军的推进速度,为后续的作战部署争取时间。

中国撤军与越南的总动员令

在谅山南区最后一个火力点被解放军拔除之后,谅山的失守消息迅速传回河内,整个越南政府上下一片紧张,气氛前所未有的混乱。

谅山作为北方的重要屏障失守,解放军的步伐已经逼近河内,越南政府高层深感危机,立即下达命令,准备将一些关键的政府人员和重要的外交使团进行紧急撤离。

就在越南当局一片焦灼之际,3月5日,中国中央军委正式对外宣布解放军将撤回国内。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河内,使得越南政府高层的紧张稍微缓解了一些。

中国宣布撤军的决定,表明了其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仅限于反击和边境惩罚,并无全面战争的打算。

然而,面对中国军队的撤退,黎笋当局虽然下令禁止追击,但紧接着却发布了更具扩展性的“全国总动员令”。

这一命令要求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无论男女,都必须加入民兵游击队。

男性18岁至45岁,女性18岁至35岁的公民无一例外都要接受军事训练,以便在战事升级时能立即参与到防卫中。

各地街道和乡村的通知栏上张贴了这条紧急动员令,广播中也频频传达这一信息,要求民众做好战争准备。

在总动员令的要求下,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了军事训练。

城市中的工人、农民、学生和普通百姓被召集起来,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持枪、掩护、射击等战斗技巧,一些年轻的女学生也被分配到特定的训练营地,与男青年们一起接受同样的训练。

许多乡村地区的农田变成了简易的训练场,农民们在田地间进行军事演练,老人和儿童则承担起了后勤任务,协助提供物资和支持。

城市中,工人们穿着工服背起了武器,许多学生在学校操场进行集合,听取军官的演讲,了解国家的最新局势,接受必要的军事教育。

黎笋集团的决策直接导致了后来中越之间的两山轮战,给越南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两山轮战,指的是中国在中越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发起的军事行动,开始于1984年,并持续了数年之久。

战斗中,双方在山区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争夺,涉及战壕战、火炮袭击以及艰苦的山地对抗。越南军队为了防守这片边境阵地,不得不持续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

两山轮战中,越南军队深受疲劳之苦,山区恶劣的作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后勤压力,而伤亡的增加也让越南基层部队的士气持续下滑。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越南不仅在军事上难以抵抗中国的攻势,经济上也因为长期投入边境战斗而进一步受挫,社会资源被不断消耗。

即使战争结束后,越南在老山和者阴山的战争创伤仍然深刻存在,不少地区至今保留着战斗的遗迹,这段历史对越南的影响至今未能完全消除。

参考资料:

[1]张万生.黎笋集团推行“印支联邦”必然自食恶果[J].印支研究,1982(4):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