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农村老物件,说出三种名字算你厉害,都认识的至少50岁以上了

旺仔甜妹妹说 2024-10-22 14:31:08

老物件承载一代人的回忆,看到老物件睹物思人。老物件带给很多人无限的回忆,老物件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多的是对青少年时代的回忆

1、年画真好看,怀念小时候,这年画真不错,童年的回忆。我喜欢传统的东西。好看。朴实。小时候墙壁贴满年画,一年换一次,就算穿新衣的感觉!越看越喜欢的年画喜欢的不仅仅是画,更多的是对青少年时代的回忆。

谁还记得这幅年画的名字吗?看到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画,好像就回到小时候的新年,重重的年味,快乐无比,空气中弥漫着新年味道。小时候最盼望贴年画,年画往往都是提前买回来,没事就打开看看,满满的回忆。

2、这是纸炮,火炮儿,六七十年代的男孩应该玩过。宝贝呀!放在铁块上用榔头对鼓泡处敲一下就会开花!玩具手枪的“子弹”,撕下来一个“子弹”,放到玩具枪里,皮筋拉到后边,玩具枪一碰“扳机”,就会“叭”的一声。我小时候也玩过。

3、喷粉器,喷六六六粉的。打六六粉手摇式,还得带防毒口罩,那时防毒面具很难搞到,就用旧衣服包头带草帽。这个东西,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都有,我们在生产队时候没少用过,喷粉状的农药,666粉,乐果粉,等等,那时候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先进的,每个生产队呀,也就是两三个三四个而已!

4、秧夹子,挑秧苗的夹子。秧架子,挑秧把子用的,不占份量,滴水快!这个东西是稻秧架子,我小时候见过大人们曾用它挑过秧苗插过田用的,木制加竹子共同制作而成,很实用。以前村里还有几家人用,现在没有了,通了大路,车方便了,这东西就淘汰了。

5、筌,鱼篓,用处广泛,捕鱼,装种子等。捕捉到的鱼放进鱼篓子里:是用竹片编的。七十年代前的魚篓。如今一般都用魚护。

6、这是老时候,老式织布机上,用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梭子,用做喂线,织布还需要经线。与织布机配套的一种织布工具,叫做“梭子”。是用来固定并带动纬线通过在经线间来回穿行,最终将固定在织布机上的经线与梭子内的纬线交织而形成布。所谓的“老粗布”,就是用木制的织布机及梭子编织而成的。

儿时民谣: 简壳简壳穿梭罗, 扁担划子接哥哥; 哥哥接到船头间, 嫂嫂接到船尾间; 一把浆、二把浆, 一荡荡到河边上。

7、扒锔,我们这里称它为马蝗钉,蚂蝗钉或称骑马钉,(各地的名称不同)是专门对木制房樑等大型木与木之间在木材表面进行加固的大马钉,木材加工厂原木堆中为防止原木滚动下来也使用马钉作为临时固定之用。现在也没被完全淘汰。

主要用在木结构房子的樑上。农村建房现在还在用。其作用是把檩条或梁的构件固定在一起。用途很多,就象前面描述,建筑搭设脚手架用,木工的马凳,批削木材,安装水车等均有用到。

8、折子,芦苇编的。是农家囤粮食的屯子,小时候用过。把这个竹编的圈子两头固定起来里面就可以放小鸡小鸭了,防止乱跑了,这样可以集中起来好管理和喂养,再养大点了,就可以放出来了。

9、羊皮筏子,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水上的交通工具,黄河摆渡用的。以前黄河上游没有桥,就用他载人载物,过黄河,交通工具。

羊皮筏子,在兰州有很多,在黄河上拉游客。解决战争时期,解放银川时,立过大功,大的羊皮筏子从兰州往银川运汽油,报道说一次能运40吨。羊皮筏子在电视剧﹤走西口>好像有这东西。

10、土坯模,这是六七十年代的的土坯磨具,过去农村盖房子墙都是用的土坯。从前大多人家都用土坯彻墙。用泥土和麦稳子或切碎的寸长稻草加水,或者是稻田里的稀泥土,脚踩或者是牛践踏均匀,用这个“锅专模”放平地上,把稀释泥土用手垯进去,再抹平。一块土锅专模就成型了。待干水后,码起来备用。是农村支锅搭灶的必备材料,尤其是竖烟囱,必须有它。或者有“小旺砖”。

看来还是有很多人认识这些工具。但这些人恐怕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了,特别是七十多岁的人更是很多人都干过这活儿。挺累的,整天搬泥土,还要用力把泥土揉得象面团那样才好做土砖。那个累真是不堪回首呀。

11、老电影放映机,这个机型属16mm的。适用于厂矿、农村、流动性大的单位,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制造的。 小时侯,看南征北战电影,长靠们骗我们,今晚有战斗电影,你们小孩到银幕后去拾子弹壳。 嗨,好早好早到银幕后用石头占位置,结果落下的弹壳,一个也没有拾到

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机。农村一个公社有那么一台,一有电影片下发,公社电影队(说是电影队其实就一个人)就拉上机子到各大队轮流放映,《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等就是那时候经常看到的片子。那时候放映员可受欢迎啦。

12、是纺线织布用的。叫什么名字忘了,我奶奶过去常用这些玩意儿,那时我们还小。就知道纺车和织布机上有这些东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