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大儒、军事家,他在行政和军事方面都有卓越建树。
他曾立志成圣,通过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又在平叛中展现非凡才能。然而,这样一位全才却在嘉靖朝不受重用。
王阳明虽进士出身,但未入翰林,在明朝官场习惯下,入内阁基本无望。
他在平叛宁王之乱中仅用 33 天便大获全胜,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最终也只是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未能进入权力核心。
王阳明不受重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时,朝中政治斗争激烈。王阳明的后台是兵部尚书王琼,而王琼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存在权力争夺。
嘉靖皇帝因杨廷和的缘故,对王阳明有所忌惮,怕重用王阳明后王琼势力再起。
杨廷和也从中作梗,向皇帝说王阳明被人吹嘘过头,实际能力一般。
更何况,在大礼议之争中,王阳明态度暧昧。
赞礼派中有他的好友和门人,反对者中也有他的弟子,他本人却一言不发。
嘉靖帝对此心怀芥蒂,认为他可能是反对者或投机家。
且不说王阳明的心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学冲突。
嘉靖帝为稳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自号程朱理学大师。
而王阳明提倡心学,这被视为公然与朝廷作对。
在明朝嘉靖初年,程朱理学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大臣官吏多是朱熹的徒子徒孙,杨廷和就是理学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杨廷和与他的儿子都曾公开指责王阳明心学,在政事中也对王阳明进行打击。
虽然后来杨廷和被罢官,但王阳明仍未受重用,因为新任内阁继续打压他。
原因在于王阳明的才能强于当权者,受到排挤。
虽然王阳明在大礼仪之争中支持嘉靖帝,但人不在北京,受益的是嘉靖帝身边见风使舵的桂鄂等人。
这些人没有真才实学,担心王阳明进入中央后会失去饭碗,所以在杨廷和之后,新任内阁仍然打压王阳明。
嘉靖帝在继位之初确实喜欢王阳明,刚刚继位就下旨封王阳明为新建伯。
但随着时间推移,稳固统治成为嘉靖的主要任务。
为了稳固统治,嘉靖帝推崇程朱理学,自号程朱理学大师。
而王阳明提倡心学反对理学,这与朝廷和嘉靖帝的统治理念产生了冲突。
嘉靖帝下过令:“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不许妄为叛道不经之书,私自传刻,以误正学”,其所为的叛道不经就是指王阳明的学说。
在嘉靖帝看来,王阳明这个人虽然有才,但是他的学说会动摇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
在朱家天下与王阳明这个人才之间,嘉靖帝选择了保住朱家天下。
因此,嘉靖帝不重用王阳明,失去的只是一个人才,但地球离了谁都能转,保住朱家的天下才是他的大事。
最后,还有王阳明个人的原因。
况且,王阳明在嘉靖八年就去世,嘉靖朝的危机集中在中后期,若他能活到那时,或许会因时势被重用。
尽管王阳明在嘉靖朝未受重用,但他的心学和功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守内心的光明和追求。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心学中汲取智慧,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从容。
王阳明的功绩不仅在于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还在于他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 “立德、立功、立言” 的人生追求,成为后世的楷模。
即使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王阳明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光明,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