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他用大刀砍下了日军的人头,一度杀得日军狼狈而回
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上空炮火连天。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夜晚,21岁的刘思远挥舞着大刀,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他的大刀划破夜空,砍下了一个又一个日本兵的头颅。这场战斗,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以抹去的记忆。
【岁月如歌英雄迟暮】
八十多年后,在陕西千阳县的一家小照相馆里,年迈的刘思远常常会想起那段峥嵘岁月。他的眼神中时而闪过激动,时而又流露出深深的悲伤。
照相馆的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刘思远和他的战友们最后一次重返卢沟桥时拍的。照片中,他们站在卢沟桥上,目光坚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刘思远从不轻易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但每当有人问起照片的来历,他就会陷入沉思,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夜晚。
【血染沙场生死一线】
1938年,在河南清化县的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刘思远经历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日军的轰炸机呼啸而过,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将他炸得血肉模糊。
就在刘思远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战友王斋柱冒着枪林弹雨背起了他。两人相互搀扶,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然而,命运弄人,王斋柱却在即将脱离危险时被流弹击中,倒在了刘思远的怀里。
刘思远强忍着泪水,拿走了王斋柱的身份牌,独自一瘸一拐地走出了战场。这段经历,成为了刘思远心中永远的伤痛。
【枪林弹雨顽强抵抗】
回溯到卢沟桥保卫战,刘思远所在的第29军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日军调集了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疯狂轰炸中国阵地。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英勇牺牲。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刘思远回忆说“当时我们就想着,就算是死,也要让小鬼子付出血的代价!”这种不畏强敌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的动力。
【刀光剑影血战卢沟桥】
卢沟桥保卫战中最惨烈的一幕,莫过于那场惊心动魄的夜战。刘思远所在的“奋勇队”,在漆黑的夜色中悄悄摸到了日军阵地。
为了在夜战中分辨敌我,队员们都穿上了白衣服,胳膊上还绑了白布条。他们像幽灵一样潜入敌阵,用手榴弹炸开了一条血路。
当日军像疯狗一样冲出来时,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刘思远挥舞着大刀,在黑暗中辨别敌我。“只要看到没穿白衣服的,就往脑袋上砍!”刘思远回忆道,“那声音,那场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暗流涌动日军蓄势待发】
其实,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刘思远他们就嗅到了战争即将来临的气息。作为一名侦察兵,刘思远多次潜入日军占领区打探情报。
有一次,他和战友被日军抓住,差点被活埋。幸运的是,他们趁着日军打盹的时候逃了出来。这次经历,让刘思远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日军从东北调来了几万人,还整天在平津附近演习如何占领卢沟桥。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日军终于按捺不住,借口演习调集重兵。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血与火的岁月卢沟桥保卫战】
16岁那年,刘思远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父母双亡,为了活命,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当兵。那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虎视眈眈。
刘思远后来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第29军,在第37师220团当了个小兵。29军的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准备给那些狂妄的日本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谁能想到,几年后,这个懵懂少年会在卢沟桥上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历史的车轮就这样无情地碾过,带着刘思远走向了他的命运。
卢沟桥保卫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29军将士们用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刘思远和他的战友们,不过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士兵中的一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有人说,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如果那天晚上,日军没有发动进攻,也许刘思远会过上另一种人生。但正是这场战争,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了抗日英雄,也让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