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江西一模范农民,因骑自行车熟练被抓,调查牵出8年前大案

纸起城楼史书 2024-11-26 03:55:38

1957年江西一模范农民,因骑自行车熟练被抓,调查牵出8年前大案

1957年春天,江西萍乡九荷村的田间地头上演了一幕不寻常的"表演"。一位被村民们称为"老实人"的中年农民,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行车特技。前轮点地、后轮腾空,甚至能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在当时"一辆自行车能换一间房"的年代,实在令人称奇。然而,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引起了村里治保副主任的高度警觉。这位曾在军中担任侦查员的治保副主任凭借敏锐的直觉认定:这绝非普通农民所能具备的技能。一场关于这位"模范农民"身份的秘密调查就此展开。谁能想到,一个简单的自行车特技表演,竟会牵出一桩震惊全国的特务案件。这位看似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

一、意外露出马脚

那是1957年5月的一个闷热午后,九荷村的田间地头聚集了不少村民。原本是农忙时节,但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被一场意外的"表演"吸引住了。只见一位身着粗布衣服的中年农民正在田埂上骑着一辆老式飞鸽牌自行车,展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动作。

这场特技表演的起因很偶然。当天上午,村长的小儿子骑着他哥哥从南昌带回来的自行车,在村里炫耀。可这孩子骑车技术实在不熟练,没多久就摔了个狗啃泥。周围看热闹的村民纷纷取笑,说这自行车买来也是白费。激动之下,小孩放出豪言,谁要是能把这车骑好,就给人家干一个星期的农活。

就在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宋玉成站了出来。这个平日里被大家称为"老实人"的中年汉子,接过自行车后的表现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先是绕着田埂慢悠悠地骑了一圈,忽然间车技全开:忽而前轮点地疾驰,忽而后轮腾空急转,甚至能单手驾车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这一幕恰巧被正在田间劳动的治保副主任范君治看到。这位曾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侦查员的老兵,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异常。在当时的农村,就连拥有一辆自行车都是稀罕事,更别说能将自行车玩得如此出神入化。这种娴熟的骑车技巧,明显不是一般农民能够具备的。

范君治没有声张,而是悄悄记下了时间地点。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了村长,仔细询问起宋玉成的来历。通过交谈得知,宋玉成是建国后才来到九荷村定居的外来户,虽然手续齐全,但具体背景却很模糊。这更加深了范君治的怀疑。

接下来的几天里,范君治开始暗中观察宋玉成的一举一动。他发现这个"老实人"虽然平时话不多,干活却很是麻利,而且对村里的各项农活都懂得很深。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宋玉成干农活时的动作虽然标准,却总给人一种生疏感,就像是刻意模仿出来的一样。

更让范君治起疑的是,他注意到宋玉成平时走路时的姿态很特别。虽然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但走路时却总是挺胸收腹,脚步轻盈,与普通农民那种粗犷豪放的步态大不相同。这些细节都在暗示着,这个"模范农民"的背后,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身份逐步揭晓

范君治将他的怀疑向萍乡公安局做了汇报。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始对宋玉成的身份进行秘密核查。首先是翻阅了建国初期的户籍迁移记录,发现宋玉成的户籍确实是通过正常手续迁入九荷村的,介绍人是当地一位已故老人。

专案组随后对宋玉成的日常活动轨迹进行了梳理。通过走访邻里得知,宋玉成平日极少外出,但每月都会固定去一趟县城,说是给南昌的亲戚汇钱。这个细节引起了专案组的注意,因为在当时的农村,能定期往外地寄钱的农民并不多见。

为了进一步核实宋玉成的真实身份,萍乡公安局向江西省公安厅发出协查通报,同时向湖南、湖北、四川等相邻省份的公安机关发出查询函,请求协助核查辖区内是否有与宋玉成相关的人员信息。

一个月后,株洲公安局传来重要线索。他们在整理1949年前的情报档案时,发现一份关于军统特务漆玉麟的资料。档案显示,漆玉麟曾在重庆军统特务训练班受训,擅长伪装和特技骑行,曾多次利用自行车完成情报传递任务。更重要的是,漆玉麟在1949年后就销声匿迹,而他失踪的时间点与宋玉成出现在九荷村的时间惊人地吻合。

专案组决定进一步收集证据。他们以评选劳动模范为由,让村委会给宋玉成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紧急送往重庆市公安局。重庆方面立即组织了一次秘密指认。他们将这张照片与其他九张照片混在一起,让几名在押的原军统特务进行辨认。结果所有人都指认出,照片上的"宋玉成"就是当年在重庆军统特务训练班的漆玉麟。

随后,专案组又调取了重庆军统特务训练班的历史档案。档案记载,漆玉麟是1941年加入军统的,在特务训练班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擅长使用自行车进行情报传递。他不仅掌握了各种特技骑行技巧,还经常利用骑车表演作为掩护,在城乡之间穿梭传递情报。这与宋玉成在九荷村展示的自行车特技完全吻合。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一份1948年的战时记录。当时漆玉麟曾在重庆参与过一起针对地下党的行动,其中详细记录了他如何利用自行车特技作为掩护,成功完成了情报传递任务。这份记录中还附有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辨认出照片中人与现在的宋玉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至此,宋玉成的真实身份已经基本确定。专案组随即展开了周密的抓捕计划。他们注意到宋玉成每月都要去县城的规律,决定在他下一次外出时动手。但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专案组表面上仍维持着对宋玉成的劳动模范评选工作,甚至还特意安排了摄影师准备为他拍摄先进事迹的照片。

三、革命群众的力量

1958年春节前夕,九荷村热闹非凡。村委会筹备了一场盛大的春节联欢会,邀请了周边几个村的群众参加。这场联欢会表面上是庆祝丰收,实则是专案组精心设计的抓捕行动。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事先对参与行动的村民进行了秘密动员。范君治挑选了十几名青壮年农民,分别安排在会场的关键位置。这些农民都是共产党员或者积极分子,平日里就配合公安机关参与过治安巡逻工作。

联欢会的节目单经过了特别安排。在歌舞表演的间隙,主持人特意提到了宋玉成的"绝活",号召他在台上表演自行车特技。这是专案组早就设计好的环节,目的是让宋玉成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轻易脱身。

当宋玉成骑着自行车登上舞台时,会场上的布控早已完成。专案组的便衣警察混在观众中,周围的几个出口都有村民把守。更重要的是,专案组还在会场外围布置了两道警戒线,由当地民兵负责把守。

表演进行到一半,一位村民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漆玉麟,你还记得重庆特务训练班的日子吗?"这句话是专案组精心设计的信号。话音刚落,宋玉成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对,骑着自行车就要冲下舞台。

早有准备的村民迅速行动起来。两名身强力壮的青年一左一右扑向自行车,将前后轮同时锁住。另外几名村民也迅速上前,形成了一道人墙。与此同时,埋伏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也纷纷亮明身份,包围了舞台。

在这个关键时刻,会场上的群众展现出了高度的配合。原本坐在前排的妇女和老人们迅速后撤,给行动人员让出空间。几个青年农民更是主动加入警戒,帮助封锁现场,防止其他群众靠近。

整个抓捕过程持续了不到五分钟。在专案组和群众的配合下,宋玉成被当场制服。搜身时,警方在他身上搜出了一个精巧的收音装置和一本密写的笔记本。这些物证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特务身份。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抓捕行动结束后,一位参加联欢会的老农认出了宋玉成。这位老农曾在解放前往返于重庆和江西之间做小生意,亲眼见过漆玉麟在重庆城里骑着自行车执行任务的场景。他当场指出,宋玉成的骑车姿势和当年重庆街头那位特务的骑车姿势一模一样。

这场春节联欢会上的抓捕行动,充分体现了群众的力量。从最初范君治的警觉,到村民们的密切配合,再到现场群众的临机应变,都显示出了人民群众对反特务斗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决心。专案组随后查明,宋玉成定期去县城的真实目的,是与其他潜伏特务接头,并通过特殊渠道向境外传递情报。

四、揭开八年前的大案

宋玉成被捕后,专案组对其进行了突击审讯。通过连夜突审,一桩八年前的特大案件浮出水面。1949年夏天,重庆某机要部门遭到特务渗透,大量重要文件被盗。当时的侦查一直未能破案,而这起案件的主谋,正是化名宋玉成的漆玉麟。

专案组立即派人前往重庆,调取了1949年的相关档案。档案显示,当年7月15日凌晨,重庆市某机要部门发现大量文件失窃。失窃的文件包括部分军事部署图和政府迁移计划。案发后,公安机关在现场发现了一个特制的自行车零件,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根据宋玉成的交代,当年的盗窃计划耗时三个月。军统特务组织派他装扮成自行车修理工,在机要部门附近开了一个小修车铺。他利用修车的机会,熟悉了机要部门工作人员的作息规律,并与看门人建立了信任关系。

盗窃当晚,他利用自行车特技做掩护。先是在部门大门口表演特技,吸引了警卫的注意力。趁着警卫被特技表演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另外两名同伙混入大院。等到天黑人散,这两名同伙从内部打开了一扇侧门,漆玉麟随即骑车进入,三人合力将文件盗走。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得手后,漆玉麟并未立即离开重庆。他继续在修车铺正常营业,直到8月底才悄然消失。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街头表演特技,不仅成功转移了公安机关的注意力,还为文件的秘密转移创造了条件。

专案组随后对宋玉成在九荷村的住所进行了彻底搜查。在其床板下的暗格中,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盒中保存着一份详细的行动记录,记录了1949年文件盗窃案的全过程,包括参与人员的代号、联络方式和撤离路线。这份记录还透露,被盗文件通过一个由多个联络点组成的地下网络,最终转移到了香港。

通过对这份记录的分析,专案组又发现了重要线索。在文件转移过程中,漆玉麟曾在湖南株洲停留了一周。期间,他将部分文件复制后藏在了株洲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废弃仓库里。专案组立即联系株洲公安局,对这个仓库进行搜查。虽然时隔多年,但在仓库的墙砖夹缝中还是找到了几张已经发黄的文件复印件。

这些复印件虽然残缺不全,却为调查人员重建当年的案件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专案组确认了参与盗窃的其他两名同伙的身份,并掌握了他们可能藏匿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这些文件揭示了一个隐藏多年的地下情报网络,为后续破获其他潜伏特务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宋玉成在此期间还交代,他选择在九荷村定居并非偶然。这个位于江西山区的小村庄地理位置特殊,既可以方便地与其他潜伏人员联络,又能借助农民身份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每月去县城,实际上是在向上线传递收集到的情报。

五、顺藤摸瓜破获特务网

专案组根据宋玉成的供述,迅速展开了更大范围的侦查行动。首先锁定了他每月在县城接头的目标——一家名为"永兴"的杂货铺。这家店铺表面上经营日用百货,实际是特务组织的一个联络点。

专案组派出便衣警察对杂货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秘密监视。通过观察发现,这家店铺虽然生意冷清,但每逢农历初五都会有几位"老主顾"光顾。这些人来去匆匆,往往只买一些价值很小的商品,但都会在店内逗留较长时间。

在掌握了足够证据后,专案组对永兴杂货铺采取了突击行动。在搜查过程中,警方在店主柜台下方发现了一个精密的电台发报机,以及大量用特殊密码记录的情报材料。经过突审,店主承认自己就是军统特务组织安插在江西的一个联络员,代号"青松"。

通过对"青松"的审讯,专案组获取了更多线索。在江西境内,类似的联络点还有五处,分别设在吉安、抚州、景德镇等地。这些联络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报传递网络,定期将收集到的情报通过特殊渠道传递到香港。

专案组立即分成五个小组,同时对这些联络点展开收网行动。在景德镇,他们捣毁了一个伪装成瓷器作坊的情报站;在吉安,一个看似普通的裁缝铺被查获;在抚州,一家经营多年的茶庄也暴露了真面目。

这些行动中,最关键的突破发生在景德镇。专案组在瓷器作坊内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传递系统。特务组织利用景德镇瓷器远销海外的特点,将情报材料巧妙地藏在输出瓷器中。他们特制了一批双层底座的花瓶,在夹层中存放密写的情报文件。这些花瓶通过特定的销售渠道,最终运往香港的指定收货人手中。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抚州茶庄的地下室里,专案组找到了一份详细的组织架构图。这份手绘图详细记录了特务组织在江西的全部联络点和人员布局,包括负责人代号、联络方式和应急撤离路线。通过这份图,专案组又发现了三个此前未知的情报联络点。

到1958年3月底,专案组共破获联络点十二处,抓获特务成员二十三人,缴获电台设备八部,收缴各类情报资料数百份。这些证据显示,该特务网络不仅搜集了大量军事、政治情报,还对江西境内的重要工业设施、交通枢纽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此基础上,专案组顺藤摸瓜,又相继破获了设在湖南、福建等地的关联特务网络。这些特务组织之间通过统一的联络机制和密码体系保持联系,构成了一个覆盖中国东南地区的庞大情报网。整个收网行动持续到1958年底,共破获各类特务组织据点三十余处,抓获特务人员近百名,有效打击了敌对势力的情报活动。

专案组在这次行动中缴获的大量文件和物证,被整理归档,成为了公安机关研究特务组织活动规律的重要资料。其中,宋玉成利用自行车特技作掩护的方法,更是被列为典型案例,用于培训反特务工作人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