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财政政策较以往将“更加积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释放政策加码决心;货币政策将转向“适度宽松”,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首先,政策层充分认知到明年内外部压力可能明显增大的严峻形势。会议提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其次,面对困难,明年宏观经济任务的关键词是“稳”,提出了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稳民生等一系列要求。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从财政政策来看,各项支持实体经济的财政工具额度将全面提升,政府可支配财力将显著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将向民生消费边际倾斜。从货币政策来看,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从内需政策来看,“扩内需”被列为明年的首要任务,预计政策将进一步加码扩围,除了在工作安排的首位,通稿在凝聚共识部分又二次强调“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意味着提振消费已不仅仅是工作部署,可能更是政策思路上从“投资”向“消费”的范式转变。从地产政策来看,地产仍在政策落地期。从产业政策来看,会议再次提及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当下,政策将以实现自主可控为着力点,构建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议未来在基础学科研究之外,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会。同时会议还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预计明年部分行业产能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有望得到政策关注,或以控制增量产能、优化存量产能的方式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
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
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五、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六、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