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天内9家车企接连宣布降价促销》再次登上选车网热搜榜头条。但是,作为去年行业焦点的“价格战”,今年正被另一重要事件替代 。
2月底比亚迪打响了今年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3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降价。汽车价格战再起!最高优惠4.7万,一天内9家车企接连宣布:降价促销!专家:更激烈的在后头。”
汽车价格战打得越火热,销量就会越高吗?销量最高点又在哪儿?
第一财经报道,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17年全国乘用车销量阶段性见顶2420万台。”这表明2400万辆的年销量是一座高峰,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才能翻越过去。
那么,全行业共同努力就是一齐降价吗?是不是价格降得越狠,消费者买车的心情就越迫切?
选车网从终端了解到,厂商降价后,进店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成交量相比往年同期没有明显提升。某品牌4S店店总提出:“最近,除了刚需购车不得不买之外,多数消费者会有担忧,3月降了4月会不会降?6月会不会再便宜点?如果是换购需求,多数人会进店了解之后选择观望,都担心买贵了。”
同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领导对选车网分析称:“与10年前或者15年前相比,消费者购车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工薪阶层买一辆10万元的车,就必须拿出10万现金,所以厂家优惠2000和优惠5000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之间相差3000元消费者确实能感受到实惠。如今汽车金融已经非常发达,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购车不是新鲜事,用户签了协议之后每月还款分散了购车压力,所以优惠几千元一般大家不买账,但如果优惠几万元,很多人就会担心买贵了,所以价格降少了大家不感冒,降多了反而会加剧部分消费者的观望心理。”
虽然价格战对于促进销售作用不如以前了,但对于企业或者行业的伤害却越来越大了。
来自第一财经的报道称,2015年~2023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8.7%、8.3%、7.8%、7.3%、6.3%、6.2%、6.1%、5.7%和5%。相较于2015年,2023年汽车行业利润率已经下降了3.7个百分点。“结合前几年的利润率下行趋势看,近期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仍较大,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崔东树表示。
既然“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为何去年的销售冠军比亚迪还要率先打响今年价格战的第一枪?
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国内市场份额,头部车企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把排名靠后的企业淘汰掉。换言之,既然把全年2400万辆的 “蛋糕”做大越来越困难了,那么分“蛋糕”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
数据显示,2023年本土车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接近60%,在国内市场拿下更多“蛋糕”也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品牌未来的出路在哪儿?
“国内市场内卷加剧,对于促进中国品牌走向海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中国品牌海外市场负责人告知选车网。
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打得“头破血流”,在海外也要靠价格竞争吗?
有中国品牌海外市场负责人表示:“无论有多少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对于国外消费者而言都只有一个品牌,那就是‘中国汽车’。行稳致远,用时间去沉淀文化,用服务去沟通信任,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都是百年品牌,我们要做高端,才能擦亮‘中国汽车’的金字招牌!才有资格与外资竞争!”
当前,虽然国内价格战硝烟四起,但无论是“淘汰”还是“内卷”都已经是去年的热词。与之相比,中国汽车出海方兴未艾,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如何行稳致远?正成为汽车媒体持续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