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不仅能让抑郁、双相患者康复,还能带来蜕变!

安汐谈情感 2024-06-12 17:40:04

本文字数约:7133 字

阅读时间约:9 分钟

本文章节:

01、患者能“脱胎换骨”,源于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打好的基础

02、家人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对患者至关重要

03、什么是真正科学的治疗和家庭教育方式?

此图为AI生成

俊辰的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6个大人教育一个孩子,整个大家庭对他寄予厚望,对俊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俊辰小学时也的确非常优秀,成绩好、品行佳,是学校的大队委。

但从初中开始,俊辰的学习状态持续下滑。上高中后,俊辰在国内读到一半就不想读了,决定出国留学,希望能“弯道超车”。结果,他在澳洲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回国看病时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只好休学。

俊辰生病期间情绪十分不稳定,很容易激动、发脾气、对家人说重话,父母和老人家都对他小心翼翼的。家人对他很迁就,也不敢给他压力,俊辰习惯了呆在舒适圈里,反而忍不住躺平,每天打游戏、玩手机、不愿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未来的选择,对学习极其缺乏信心,看起来很“懒惰”。

后来,俊辰接受了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逐步走向康复。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结束时,他对自己未来的学习之路已经有了一些规划。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他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睿智。

俊辰母亲说,现在的儿子就像脱胎换骨似的,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时不急不躁,第一时间沉着冷静地应对,而不是抱怨、烦躁。俊辰现在的情绪管理能力甚至比家人还强,还反过来让家人也受到他的积极影响,更快地冷静下来。

以往,俊辰对家人很依赖,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弱,所有人都要迁就他。但现在,俊辰成为了家里的“中流砥柱”,不但主动承担家务,还让身边的家人感到特别幸福。

前不久我与俊辰及他的家人在北京见了一面,他的巨大变化让我也感到很幸福。我对他开玩笑说:“你以前是家族里的狗熊,现在成为了家族里的英雄!”俊辰及家人开心地笑了!

最近,俊辰的母亲写了一篇自述文章,分享儿子康复后的惊人变化,以及她的心得感受。

为什么俊辰会发生这么大的积极变化?这背后有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功劳,也有他家人比如父母和姥爷的积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当然,也有俊辰他自身的觉悟和努力。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网友们有所启发。

01、患者能“脱胎换骨”,源于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打好的基础

俊辰一开始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时,他对我们的信任度并不算高,催眠感受性也不太理想。

他有明显的偏执型人格改变,比较敏感多疑,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别人说的话,因为见多识广,也一度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合理性的建议。尤其是如果别人的语气比较严肃、严厉的话,他更加不服气,即使理性上知道自己犯了错,但也非常生气,想极力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第一个阶段,俊辰接受了3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病情明显好转,俊辰父母很高兴。但俊辰有一次打游戏输了,还跟父亲有些矛盾,情绪明显波动,突然说不想接受心理干预了!

我引导俊辰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宜强迫,可以先取消那一周的心理干预,后续再积极引导。结果刚好遇到广州疫情反弹,他的心理干预被迫中止了半年。

半年后,俊辰再次前来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但接受了2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后又到春节了,他们一家要回去过年,我们机构也放假了,心理干预又中止了1个多月。

过完年后,俊辰又接受了2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接着又因为他去参加电子竞技比赛而中止。比赛结束后,他才回来接受了最后阶段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

也就是说,俊辰的心理干预是分4个阶段完成的,总体来说比较曲折,最后在2022年7月结束。

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结束时,俊辰已经走向康复:药物完全彻掉了,对待家人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会主动帮忙做事情,遇到挫折时能更快地调整心态,对学习恢复了期待和信心,他开始考虑是参加高考还是自考……

这些变化已经让俊辰家人非常欣喜了!而结束干预1年多以后,他出现了更多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他父母的期待。

这种情况其实不只是发生在俊辰身上,也发生在很多接受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患者身上。他们的父母感到错愕、惊喜: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孩子回家以后,会不会情绪又有明显波动,但经过半年甚至一年后,孩子反而越来越好,甚至比同龄人更理性、成熟。为什么心理干预都结束了,孩子还能不断出现好的变化?好像自己开悟了似的?”

这些患者能够逐渐实现蜕变,背后其实有着很多因素。

因素一:创伤修复师Lucy精准化地修复了患者主要的病理性记忆事件,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患者的情绪恢复稳定,不良认知得到纠正,不再那么容易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对生活经历的理解也就更加理性了。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障碍的病因是患者后天形成的“大量病理性记忆+不理性的归因模式”。患者深受强烈负性情绪的折磨,容易出现扭曲、错误的认知。

如果不良的认知大量存在并且非常牢固的话,患者会出现人格异常,最常见的就是偏执型人格异常——敏感、多疑、自以为是、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听不进别人合理化的批评和建议。俊辰当时就存在这个问题。

因素二: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中,除了纠正、或者说消除患者的不良认知之后,我和创伤修复师Lucy还会引导孩子提升认知层次。

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一颗牙齿坏掉了,我们不但剔除了蛀掉了的部分,防止情况继续恶化,还补上了更优质、更好用的材料,让牙齿更加强健。

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来说,这个“更优质的材料”,指的就是更积极、更高层次、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认知。

2006年的时候,国内有一部商战剧被很多人熟知——《天道》。不少人借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分析了认知的4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即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即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即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社会中有很多人其实都处于较低的认知层次中,不懂得有意识地自我反省、改变,难以获得快速的提升和进步。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和创伤修复师Lucy会凭借丰富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是第四层认知。

因素三: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中,我们会引导患者养成“遇事后积极复盘”的习惯,建立起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其实这属于上面第二个因素中的一部分,及时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这就属于更高层次的认知内容。只不过,因为高逆商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这里单独拎出来说。

患者即使一时走向了康复,后续也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高逆商能大大降低他们在逆境中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的风险,预防复发,还能使他们从困难、挫折中快速提升,实现螺旋式上升。

只不过孩子还没遇到事情时,还没机会显露出这种高逆商,父母往往没啥感觉。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能够及时转换思维,积极、勇敢地去处理时,父母才突然发现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非常惊喜。

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就像在患者的“精神心理世界”里打地基,为了能让患者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格提升,地基要打得特别深、特别牢。只不过因为地基上面还没建房子,所以看起来并不明显。

当地基打好了,孩子结束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时候,他们会自发地从更积极、睿智的角度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从中汲取积极的能量,建立起自信,恢复目标和行动力,进入良性循环,并不断提升——他们心中的高楼平地而起!

此时,父母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了。所以,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大量案例已经证明,如果能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进行处理,人格的完善是可以快速实现的,不需要一辈子。

患者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结束后,我们会和患者建立起及时的沟通渠道。如果他们遇到较重大的困难时难以自我调整,可以向我求助,我会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引导他们事后复盘,强化高逆商的塑造。

有的青少年患者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他们的大夫,还充当了他们心目中部分的理想父亲的角色。

02、家人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对患者至关重要

当然,患者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家人也付出了很多。

比如俊辰的母亲,她决定让儿子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这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俊辰母亲曾对我坦诚地说,他们一家找我面诊之后,还去过国内某著名的三甲医院看神经内科,挂了一个专家号。

俊辰母亲对这个专家也很坦诚,她把找我们面诊、并决定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事都告诉了这名专家,还简单介绍了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技术和模式。

结果这个专家很生气,当着俊辰的面,把俊辰母亲训斥了一顿,说她把孩子害成这样,还病急乱投医,说她被骗了。

俊辰母亲说,这位专家当时还斩钉截铁地说,“你把你要交的钱给我,我们团队保证你儿子下学期就能去上学!”

俊辰母亲当时很震惊,并觉得不对劲,“精神心理障碍诊疗的问题,怎么能拍胸脯做出保证?还有,我儿子当时就站在旁边,他就直接那样批评我,说我害了儿子,完全没有想到这些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说明他不懂得尊重患者和家属,不懂得心理。”

而且,俊辰母亲想从心理根源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仅仅为了孩子能赶紧上学,“想让孩子上学有很多方法,但要是心理上的问题不解决,孩子终归是好不了的。我觉得这个专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她意识到,公立大医院有很多专家对精神心理问题的理解是比较表面的。这反而坚定了她的决心:一定要带儿子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

除此之外,俊辰母亲还咨询过她身边的很多人,其中不乏精神心理从业人员,他们都对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持有质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这也完全能够理解,因为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确实颠覆了绝大部分从业者、甚至是大众的认知。

但是,俊辰母亲仍然理性分析,作出了最有利于孩子的决定,这是她有智慧的一面。

另外,俊辰父母的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也加快了俊辰的康复速度。俊辰的母亲以往在家里比较强势,对儿子非常严厉;父亲则是个“大直男”,不懂得怎么跟孩子有效地交流,更没有意识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他们两人都有一定的人格异常。其实很多患者父母都有这个问题。

但通过深入的家庭治疗后,俊辰父母更加具体地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犯了哪些错误。俊辰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后出现的明显变化,这也给他父母带来更深刻的触动,更加下定决心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从而扭转了自己的人格异常。

我在对俊辰家属进行家庭治疗的时候,曾提起另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患者父亲。双相障碍患者伟涛的父亲有非常明显的偏执型人格异常,他有“大男人主义”,自以为是,爱喝酒,而且多年来总认为教育孩子的事交给妻子就可以了,严重缺乏对儿子的陪伴和交流。

后来,我们深入到伟涛的内隐记忆层面,发现他父亲经常喝酒、跟妻子争吵的情景,对他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他非常恐惧。

我们把这些“病灶”一一告诉了伟涛父亲,他非常震惊。在他看来,这都是稀松平常的家庭日常生活,他从没想过会对孩子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孩子患病的原因之一。

而且,伟涛父亲本来对我们的技术不太信任。但后来发现儿子真的明显好转,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也对我们有了极高的信任度,更能把我们的建议听进去。

很快,他把酒戒了,在家里当起了体贴妻子、给儿子做饭的好男人。伟涛和他母亲都感到不可思议。伟涛父亲的人格异常快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

还有,俊辰的姥爷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因为疫情,以及工作原因,俊辰母亲并没有接受后半段的深入家庭治疗,而是由姥爷参与。俊辰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姥爷非常看重这个宝贝外孙。

俊辰姥爷是退伍军官,性格直爽,非常淳朴,还跟我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我每次跟他谈话都感觉特别亲切,我对他说的建议,他也都能听进去,并及时转达给俊辰的父母,让他们必须好好学习,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对于一个老人家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不过,也正由于俊辰母亲没有接受太多的家庭治疗,她一开始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是相对较弱的。

在俊辰生病的时候,他母亲一度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就可以了,对孩子的学习完全没有任何要求,还担心学习压力太大会加重病情。

俊辰母亲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但是,如果父母完全对孩子放弃了期待,这反而会让孩子更受打击,误以为在父母心目中,自己就是一个“废物”了,毫无将来可言了。

当时,俊辰病情大幅度好转后,他想重新学习,甚至想过重新参加高考。他让母亲帮自己借一些高中的教材。

俊辰的母亲没有直接反对,但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认可和肯定,对于借教材的事也不积极,并且说“高考太难了,要不咱们不参加了吧?”

俊辰非常生气,觉得母亲一点儿都不理解自己,难得他积极起来了,母亲反而泼他冷水。

后来,我督促俊辰母亲加强自我反省,她害怕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没有看到孩子的进步和自我期待。就算她建议不参加高考,也应该先认可孩子的积极上进,然后跟孩子分析利弊,最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并且帮助孩子朝着目标努力。

后来,俊辰的病情逐渐好转,他母亲对儿子的期望值又逐渐升高了,甚至一度又开始焦虑了。她在自述文章里说,俊辰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之后,学习动力还是不强,她忍不住提醒儿子要多看书。

幸好,她不断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时恢复了理性,放下了对孩子学习的执念。她意识到,家长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复学”,而要从一生的维度看待孩子的成长。最后,俊辰理性思考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自考”路线,而且成绩非常好。

总的来说,俊辰目前对自己的学习规划是非常清晰的,但他还是有点自卑,觉得当初没考上好的大学,学历是他的心底之痛。

我跟他见面时,对他进行了积极引导。我讲了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学子、谷歌工程师陈立人的悲剧。

陈立人的学历超越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但他其实逆商很弱,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最后残忍杀妻,身陷囹圄。而且,陈立人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现在这个社会上,学历高、但逆商低、生活得非常不如意的大学高材生比比皆是。

我告诉俊辰,虽然学历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并不代表将来就一定一帆风顺。如果想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重要的是心身健康,尤其是越挫越勇的高逆商!他现在还很年轻,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机遇,他要对此有信心。

我还引导他要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和能力,懂得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在AI时代,将来他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加容易实现创新,脱颖而出。

03、什么是真正科学的治疗和家庭教育方式?

在这里,我还想对俊辰妈妈分享的一些心得进行更理性和深入的分析,避免有的网友看了之后产生误解。

俊辰妈妈在自述文章中说:经过科学的治疗和父母的改变,孩子终究会越来越好的!

这句话的本意没有错,但网友们要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科学的治疗?

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会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或者物理治疗,有的患者还会接受得到了循证医学支持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包括正念疗法。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是科学的。甚至对于不属于“科学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也有不少精神科大夫表示认可或支持,有的精神科大夫自己就是精神分析师,比如国内的精神分析专家曾奇峰。

可是,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流精神科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常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见效甚微。

比如,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情绪症状,但难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治标不治本。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寻找精神障碍“致病基因”方面的挫败,这让国内外精神科大夫无法再把治疗效果不佳的责任甩锅给所谓的“基因遗传因素”。

而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于见多识广、逻辑思维很强的青少年来说,往往起不到明显的效果。这部分青少年很容易质疑心理咨询师甚至心理专家的观点,陷入“诡辩”之中,导致心理咨询进行不下去。这种情况在AI时代会进一步凸显。青少年从网络上学习到更多知识,更加容易提出质疑。

而对于精神分析流派,我们已经多次强调过,这不适合青少年患者,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

所以,网友们理解“科学的治疗”时,不要盲从,不要以为是精神心理从业人员说的就一定是“科学的”,而要深入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俊辰妈妈说,幸好她当时在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所以及时调整了心态,不再过于焦虑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是先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帮到孩子”。

她和丈夫把各自的工作做好,日常多散步、运动,保持平常心。此时,孩子反而变得积极起来,自己报名自考,主动买复习书。

应该说,她和俊辰父亲的行为是正确的。父母先有意识地降低焦虑,放下对学校学习的执念,不急于一时,同时,父母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状态,这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是,如果俊辰的主要病理性记忆没有得到修复的话,这种积极的影响是有限的。

如果此时孩子的病情仍比较严重,情绪波动剧烈,父母上述的做法主要只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减少亲子冲突,但无法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孩子仍然难以回到正轨。

要是有的患病孩子对父母“积怨已深”,父母也不懂得有意识地修复亲子关系,孩子甚至有可能从负面角度理解父母的行为:我都病成这样了,我爸妈还自顾自的,还有心情去健身、打球,根本不管我死活!

所以,父母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课程,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说明父母开始具备了自我反省意识。

但父母要注意,如果想帮助孩子加快康复,最核心的是:想办法修复孩子形成的主要病理性记忆,尤其是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讲一些孩子根本不爱听的“正确的废话”。

这就要求父母要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内隐记忆层面、内隐记忆层面(重要的事情说3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和症状,从网上铺天盖地的“家庭教育知识”中鉴别出真正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最后,我想借俊辰母亲分享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这篇文章:

“孩子通过治疗回归到家庭中后,我们父母和家庭环境才是孩子的土壤,如果我们不从自身改变,不学习提升自己,哪里有养分来供养孩子呢!”

希望更多患者父母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患病的孩子早日实现心身健康,找到人生的方向!



1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