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棠,为何从名门之后到被处决的民贼?

法网中的天下 2024-10-10 15:21:35

陈兆棠被处决现场照片

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陈兆棠的一生可谓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他本为名门之后,却最终因犯下重罪而被处决,其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陈兆棠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陈士杰是曾国藩的幕僚,曾担任过山东巡抚,政绩斐然,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之一。陈士杰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为陈兆棠请来晚清大儒王闿运教导。在名师的培育下,陈兆棠自幼苦读经书,长大后还游历天下名川,拜访诸多名士。他曾满怀雄心壮志,渴望能为国效力。

陈兆棠像

然而,陈兆棠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尽管满腹学识,却屡屡败于考场,最终只是一个廪贡生。或许是命运的捉弄,通过捐纳,陈兆棠获得了五品同知的官职,得以进入官场。

为官前期,陈兆棠一度以清正廉洁闻名。他在四川兴文县任县令时,甚至因无钱娶妻而生活窘迫。但仕途的不顺渐渐消磨了他的耐心,使其性格发生了扭曲。

在潮州知府任上,陈兆棠的残暴行径开始展露无遗。当时,清朝统治已然风雨飘摇,各地起义不断。陈兆棠在镇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惠州起义后,在清乡过程中杀害了无数人民。他手段残忍,任意捕杀群众,迫良为盗,被清政府称为“能员”,但在百姓眼中,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屠夫”。

当陈兆棠要调任潮州的消息传出时,潮州人民惶恐不安,托议长丘逢甲去探他的口风。陈兆棠虽表示会“以顺理治民、不伤百姓”,但上任后却继续挥舞着屠刀,采取镇压政策大力清乡。

他每日分配一定数量的木枷,要求必须捕到足够的人枷满为止,潮州也由此出现了“就枷贼”的俗语,用以形容泛捕无辜的行为。在杀人时,为防止无辜群众叫骂和革命义士作反清宣传,他还特制鹅头大小的木块塞进犯人口中,使其不能喊骂,这便是“咬柴鹅”这一俗语的由来。

陈兆棠的种种暴行搞得潮州民怨沸腾。由于要杀的人太多,刽子手不够,他便随便叫人充当。曾有个姓马的兵勇,手无力且刀不利,也被派去执行斩首,结果砍一个人的头斩了几十刀还不掉下,于是又有了“老马杀人——爱你死定”的俗语,后用来比喻不顾一切也要达到目的。

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革命的怒火迅速蔓延。潮汕各地纷纷光复,潮州总兵赵国荣自缢,道台吴煦和海阳县令谢质弃官逃命。然而,陈兆棠却不愿逃走,或许是他迷恋权力,企图用反革命两面派手法继续掌控大权。

当时,革命军内部存在本地部队和客属部队之分,且分别驻扎在不同地方。陈兆棠表面欢迎革命军进城,暗中却排兵布阵,准备负隅顽抗。他指使部下在街上杀害八名宣传的学生军和一名教员,并策划对革命军发动进攻。

但革命军在血的教训中团结起来,抢先行动,迫使镇台清兵投降,县衙清兵中立,并夹墙攻进府衙,火烧府楼。陈兆棠最终不堪一击,化装后企图逃走。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然而,陈兆棠终究未能逃脱。他平日里枉杀了太多无辜群众,此时可谓是恶有恶报,冤魂缠身。传说他当时本可乘乱逃脱,但却在城内迷失方向,怎么走都无法出城,正应了潮州俗语“三日走唔出东门蒌”,寓意被家务事缠身而无法走开。

最终,陈兆棠被革命军擒获。面对自己的罪行,他自知罪孽深重,留下了“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的遗言。1911 年 11 月 22 日,陈兆棠被革命军枪决于署前的照壁下。在刑场上,他被人撕去官服换上洋装,吊在竹梯上,梯顶悬挂着“处决民贼陈兆棠以谢天下”的长幅标语,嘴里还被塞满了干屎,身中 13 枪才气绝身亡。

陈兆棠的一生,从满怀壮志的名门之后,沦为残杀百姓、恶贯满盈的民贼,其转变令人深思。他的经历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黑暗,也揭示了权力滥用和残暴统治所带来的恶果。他的罪行不仅给无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最终将自己推向了灭亡的深渊。陈兆棠被处决,是他应得的下场,也是历史对他的审判。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警示着后人要秉持正义、尊重生命,不可滥用权力,否则必将受到历史的谴责和惩罚。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社会的和平、公正与法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编辑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