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你“升职加薪”的真相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8-20 19:24:33

来聊聊“升职加薪”的真相,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件事举例,让你看明白“升职加薪”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二月,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平定了契丹叛乱。

就在半年前,活跃在大唐东北部的契丹,在大将可突干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

前幽州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人,对可突干的进攻无能为力。唐玄宗就让张守珪挂帅,出任幽州节度使。

张守珪到任后,就对幽州军务进行一番整顿,唐军士气大振,便对契丹主动发起攻击,频频取得胜利。

契丹被打得节节败退,可突干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便玩起了诈降的把戏。

张守珪决定来个将计就计,派出心腹王悔前往契丹大营,说服可突干的对手发动兵变,将契丹首领和可突干给诛杀了。

主帅一死,剩下的契丹军纷纷投降大唐。

张守珪就这样以极小的代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定了契丹叛乱。

建立如此大功,唐玄宗自然得好好赏赐张守珪才行。

那唐玄宗是怎么赏的呢?

二、

唐玄宗想要给张守珪升职加薪,任命他为宰相;但这事皇帝说了又不算,得先征得其他宰相同意才行。

这就引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想要提拔一个人,往往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拍板的。

就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大唐历来都有边帅入朝拜相的传统,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能避免边帅做大,二也能犒赏有功之臣。

提拔张守珪入朝为相,算不得什么特殊待遇,在这之前就有类似的例子。像太宗朝的李靖,高宗朝的李绩,睿宗朝的郭元振等,都是因军功入朝拜相的。

然而,宰相张九龄却极力反对这样做,他的理由是:

“宰相代天理物,不是赏功之官。”

宰相是代表天子治理国家的重要职位,而不是用来作为奖赏功臣的官职。

张九龄说这话,多少夹杂着自己的私心。

三、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提拔一个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因为这个人无法胜任岗位,会变相给他添麻烦。

领导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只会提拔那些能替自己把工作干好的人。

画重点了,是能替领导把工作干好,而不仅仅是能把工作干好,“替领导”三个字是重点。

张九龄认为张守珪打仗可以,但是坐朝理政不行,明确指出张守珪不是当宰相的料!

这样的人不仅无法分担朝政,还会连累其他宰相一起遭殃。

对于张九岭来说,同意玄宗提拔张守珪为相,等于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唐玄宗并未就此放弃!

他接着对张九龄说:“要不给他个宰相之名,但不让他实际任职,可以吗?”

张九龄又表示不行,理由是张守珪才破契丹,就任命他为宰相;如果后面再立大功,又要拿什么官职来奖赏呢?

这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却不一定是张九龄真实的想法。

张九龄是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并于十二月,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的。

也就是说,此时张九龄当宰相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位置还没坐稳,就有人要来抢位置,自然会产生危机感。

张守珪才破契丹就被拜相,要是再立个军功,不就骑在张九龄头上了吗!

这种顾虑不仅张九龄有,他的继任者李林甫也有。

李林甫就是担心边帅入朝为相,会夺了自己的相权,便向唐玄宗建议让胡人担任节度使,胡人大多不识字,自然成不了宰相,也就威胁不到自己的相权。

现在你应该懂得,为何领导明明承诺要给你升职加薪,过了几天就没下文了。不是领导忘了,而是他身边人在搞鬼。

如果将你提拔上去,会威胁到领导身边人的利益,那些人自然会想尽办法反对。

所以,别总想着巴结领导,要学会跟领导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关键时刻就能拉你一把。

四、

很显然,唐玄宗被张九龄给说动了。

最终接受了张九龄的建议,没有任命张守珪为宰相,而是给予更高的荣誉头衔,以及丰厚的财富赏赐。

二月,张守珪到东都献捷;拜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给他的两个儿子官职,赏赐十分丰厚。

唐玄宗的做法是大多数皇帝赏赐功臣惯用的伎俩,却也是很多领导喜欢用的招数:

宁愿多给你一次性的奖金,也不愿给你升职加薪。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

给多少钱财奖赏,都是一次性的;而职位涉及到是否称职,人员的重新调动,以及是否符合用人标准等,必须慎之又慎。

反而给予一次性奖励,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问题了,领导自然更加喜欢。

说回张守珪。

4年后,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令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截击反叛的奚人于潢水之北,结果唐军先胜后败。

张守珪得知后,不仅替部下隐瞒了败绩,还对朝廷谎报大捷。

事后被人告发,唐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调查。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才躲过一劫。

次年,牛仙童受赃一事被揭发,张守珪以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

21年后,即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张守珪的义子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安史之乱爆发。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