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孩子最缺乏的力量,其实大部分来自父亲

五维成长 2024-09-10 16:26:22

在中国社会大多数家庭中,孩子普遍缺乏力量,是因为父亲的缺位,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父亲缺位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孩子缺少标杆式父辈的引导而导致无力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缺位的情况有六种:

一是父亲是赚钱养家的角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感;

二是“严母慈父”模式的家庭;

三是夫妻关系不融洽,父亲不想回家;

四是父亲无法自我成长,回到家就躺平、看电视、玩游戏,没有父亲的担当;

五是“妈宝男”,没有长大,心智不成熟,喜欢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有不顺他心意就开始发火;

六是父亲没有成长和学习,不知道如何做。

当孩子缺乏力量,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母亲变得焦虑不安,家庭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所以,强化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让家庭注入父性力量。

Part.1父亲的作用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父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首先,由父亲带大的孩子会更有力量,也会更有方向和目标。

因为父亲是力量的象征,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会表现出果断、坚毅、进取、合作的特征,从而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他们在往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更有力量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更强。

父亲需要发现孩子内在力量,唤醒变成能量,并抓住机会加以训练让其变成孩子向上的能力,方法就是亲子一起完成共同的梦想或目标。

就像陈老师用四个暑假带着上中学的儿子完成了骑行川藏线、徒步穿越、爬雪山,在路上让他找到自己,激发出内在的力量,最终完成了对天成的力量塑造。

(陈钧钧老师和天成爬雪山合照)

而天成带着这股力量,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获得了坚持和专注的“韧”性以及绝不放弃的信念。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参加了加尼福利亚国际马拉松比赛。

(天成跑马拉松时的图)

他跑了16公里,即使腿被拉伤,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他依旧一直坚持跑下来,他把两个胳膊全部咬出血来了,也没有放弃,陈老师赋予他的力量一直在影响他,这段马拉松,他跑了8个半小时才完成。

后来,天成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在美国加州大学以双学士学位毕业,现就职于网易公司,担任设计部高级工程师一职。

在加拿大学者及其团队的研究中,他们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父亲的参与、父母之间的相处状态、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客观、有效的测量,基于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两点发现: 1、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在控制家庭背景等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参与孩子的教育中,爸爸如果能更多地和孩子一起运动、玩较智能的游戏, 并变换多种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从而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因此,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会更高,不仅在学校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进入社会后也会表现得更好。

2、父亲带大的孩子更乐观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止体现在智力上,还有体格、情感、性格等多个方面,在研究中,父亲是否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影响显著。

具体来说,如果缺乏父亲的参与,孩子可能会容易焦虑、偏激、胆小自卑,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日渐严重。

都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位校长,除了父亲的作用之外,父亲的功能也是有很多的。

Part.2父亲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的规训和赋能的功能渐渐被弱化,甚至是被删除。所以当下父亲最需要强化的功能是规训和赋能:

规训功能:创立并执行规则,训导孩子。

赋能功能:做孩子的教练,把孩子的能量唤醒出来,并加以训练成为孩子的能力。

然而,大部分的父亲虽然赚钱供养孩子和家人,但并不能真正给到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也无法真正发挥父亲角色的担当和功能。

在这里分享一下梁好和他的儿子鸣洋的故事,让大家可以更加明白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以及担当:

2018年,梁家父子第一次参加五维的训练营,鸣洋还有一个学期就中考了,但玩游戏时间太长,成绩离好学校太远。

父子关系也不顺畅,爸爸觉察到自己教育的缺位,随着假期的来临,他觉得不能总是妈妈带着儿子出游。

于是他来了,陈老师见到梁好时说:“先放下鸣洋,做好自己,孩子一定会改变。”

父亲梁好虽然50岁了,但在训练营中被课程所触动,深受启发,回家后改变很大,以坚持长跑作为成长计划的一个起点。

起初,鸣洋的变化并不明显,但父亲不再急躁,他始终记住“要先做好自己”。

他对鸣洋说,自己5月份要完成人生第一个全马,梁好做到了。

从此,鸣洋也开始改变。发奋学习的结果是如愿考上深圳人大附中。

接着他们一家又参加了夏河训练营和国庆108公里徒步挑战赛。

那次,在做价值观引导课程的过程中陈老师问鸣洋:当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时,你最想对哪个人说话,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鸣洋的回答是:“最想对父母说,我爱你们。”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梁老师的眼里流出热泪,他深知孩子人格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是知道陈老师训练“爱、觉察、心理韧性”三大能力吸引了他。

后来,鸣洋又参加了寒假马山二阶训练营,在这次训练营中,鸣洋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他决定要在高二阶段完成一次马拉松,但是他年龄未满18岁,只能报半马。

19年11月初,他们父子双双完成了马拉松梦想。同月,鸣洋作为人大附深圳学校一队队员,参加了NASA支持的空间城市设计中国区竞赛,经过激烈的比赛,他们获得了银牌。

现在他们的目标越来越明确,行动力也越来越强,两个人往更好的方向成长着。

在他们父子俩的成长中,父亲一直以成长自己为榜样,给孩子留下一个好的背影,负起训练孩子和为孩子赋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当我们知道了父亲角色的担当、需要训练孩子,为孩子赋能赋能时,如何去做呢?Part.3如何发挥父亲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蒙田曾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 但是有些父亲因为常年缺失,跟孩子的连接太少,无法靠近并与孩子建立关系,而让孩子走偏或者走向所谓的“青春期”。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孩子每个阶段扮演的角色都不同,所以需要在每个阶段对应给孩子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 第一个阶段:父亲是陪伴者的角色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以父亲的陪伴为主,在父亲陪伴成长的过程中,从父亲身上获得更多的力量,相互建立关系。

· 第二个阶段:父亲是孩子的教练 作为父亲,在这个阶段要以训练孩子的能力为主,训练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的能力,并以身作则发挥影响力,培养孩子做人和做事的能力。

父亲需要发现孩子内在的能力,唤醒并训练成为其向上的力量,训练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或梦想,为其赋能。 · 第三个阶段:父亲是孩子的顾问

父亲需要引导孩子考虑自己愿意做出的承诺和可以承担的后果,可以给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强迫孩子去按照我们的方式做出改变。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亲也需要不断成长自己,让自己能够跟上孩子的脚步,知道孩子每个阶段需要什么,以及如何给予支持。

这就需要父亲和孩子多一些相处机会,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找到自己的梦想,激发内在的动力,陪伴训练成为自身的能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