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有一个词汇,由两人之名组成,却代表着3600年来所有暴君的集合——那就是“桀纣”!
夏桀,有个宠妃叫妹喜,她非常喜欢喝酒。为了博得妹喜一笑,夏桀聚集全国粮食,酿造了一个酒池。这个酒池不仅能供人嬉戏,甚至能泛舟其中,于是妹喜笑了。
夏朝还有个,很有才华的人叫伊尹。伊尹以尧、舜之道劝谏夏桀,再不收拢民心夏就要亡国了。
伊尹的良苦用心,换来的只是夏桀的嘲笑:“我拥有天下,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天上什么时候没了太阳,夏朝才可能灭亡”!
受到极大侮辱的伊尹,就投奔了商汤,并将夏桀原话告诉了夏民。夏朝人民愤怒地骂道:“那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这就是成语“时日曷丧”的出处。
得知夏朝人民,对夏桀的痛恨后。商汤不厚道地笑了,写了篇叫《汤誓》的檄文,然后就在鸣条之战灭亡了夏朝。根据《国语》记载,妹喜是有施氏派来的间谍,也是红颜祸水一词的开创者。
但是后来商朝呢?也出现了个叫妲己的人,商纣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酒池的基础上又创造性提出了肉林的概念。于是,一个姬发的人又写了篇《牧誓》,商朝也灭亡了。
画风是否有些熟悉?这是否是天道轮回,我们暂且不提。但夏桀、商纣因有诸多共同之处而亡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孟子一言以蔽之: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那么一个疑问出现了,鸣条之战后,大禹一脉就自此消亡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夏桀的儿子,带着夏桀的妻妾。不仅逃到了大漠,还繁衍出了一个民族。1400年后,这个民族还一度成为汉人天敌,它就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民族——匈奴。《史记》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匈奴人的祖先,就是夏朝灭亡后,出逃大漠的王子淳维。而这段不太光彩的民族发源史,也构成了匈奴一个特色的风俗: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列传》
尽管匈奴风俗怪异,但匈奴人的战力却是毋庸置疑的。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都在打猎中练就了高超的箭术。再加上全民皆兵的优势,这是当之无愧的骑射手民族。
而冒顿的出现,更是让匈奴一度成为了东亚最强大的民族。冒顿先是击败东胡、大月氏,后是吞并楼烦、白羊二王。整个草原走向统一之际,中原的秦王朝正好崩裂。
秦朝留守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的军队,纷纷撤回中原,抵挡陈胜、项燕的叛乱。于是,冒顿又从中原王朝手中,夺回了蒙恬昔日开辟的河南地,匈奴臻于极盛!
刘邦、项羽楚汉争霸时,冒顿又向北用兵,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民族。于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匈奴部族出现了:
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先是秦末战乱,后是楚汉之争,中原人口迅速减少的同时。冒顿却统一了整个草原,聚集了30万精锐骑兵,这对刘邦建立的汉朝形成了致命威胁。
当两个相邻的帝国,同时崛起时;除非有一者主动臣服;否则碰撞、摩擦必不可少。而从泗水亭长,走到汉高祖的刘邦,显然不会主动示弱。
如草原“秦始皇”一般,骄傲的冒顿,更不可能低下头颅。于是,在刘邦的带领下,汉朝在白登山,与匈奴有了第一次交锋。
刘邦带领的汉军,有32万之众,但多数为步兵。冒顿先利用老弱病残诈败,吸引刘邦的先锋追击。然后趁汉军脱节之际,以40万匈奴骑兵,围困刘邦于白登山。
匈奴以十倍之众,猛攻白登山7日而不克,双方战局陷入胶着。见识到汉兵防御能力后的冒顿,虽然处于相对优势,但也知道无法压倒幅员辽阔的汉朝。
于是,汉、匈双方选择了和谈,并拉开了接近百年的和亲序幕。此战过后,匈奴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长期处于主攻方。而汉朝缺少骑兵,只能利用长城防线,被动防守匈奴。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
刘邦死后,冒顿甚至向吕雉求婚,以此羞辱汉朝。但鉴于白登山之围的先例,吕后只能忍下屈辱,回书冒顿自己人老色衰,请求另派公主和亲。
汉文帝登基不久,和亲后的匈奴,就又攻进了上郡,杀害汉朝边民。等到汉文帝,命灌婴聚集兵马8万反击时,匈奴人早就逃到了草原。
这种面对匈奴骑兵的无奈,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骏马弯刀的匈奴人,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大规模入关就不下十次。每次匈奴入关,轻则攻破郡县,杀汉人数千;重则攻破雍泉宫,威慑都城长安。
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胜则进、不胜则退的匈奴人,一度成为汉人克星。汉朝连年和亲,匈奴连年入寇,马背上的匈奴人成了悬在汉朝头上的利剑。
而在这长期的压迫中,汉朝的钱粮在积蓄,汉人的仇恨在积累。当“文景之治”,中原王朝钱粮充沛,汉人凝聚一心的时候,汉武帝出现了。
此后,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南故地,建立朔方郡为前线基地。霍去病长驱直入,直扑匈奴王庭,封狼居胥而还。汉人的天敌自此衰落,一个民族由此诞生!
多年之后,人们将这个塑造民族魂的人:与第一次统一中原的人,合称“秦皇汉武”;将这种尚武敢战,以血卫国的执着,称为“汉唐遗风”;正如《易经》所言——龙战于野,其血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