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这孩子真不错,上了小学以后,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老师和家长都特开心,觉得这孩子太棒了。小米自己也很骄傲,毕竟成绩这么好,谁不自豪呢!
不过啊,小米这次考试没考好,虽然总体成绩还是班里靠前的,但跟平时比起来,真的差了不少呢。
小米一看成绩,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觉得有些题目自己明明能答对,怎么就给做错了呢,真是冤枉啊。
小米成绩下滑,老师特地找她谈了一下。老师跟她说要低调点,保持好成绩。可是这样的谈话,反而让小米心里更难受了。
小米回家把成绩给爸爸看,心里七上八下的,以为要被批评。但没想到,爸爸没瞪她一眼,也没责怪她,反而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爸爸说:“好成绩就像蜜糖,吃多了会牙疼;坏成绩就像治牙疼的药,虽然苦但能治病。加油,孩子!”
听了爸爸的话,小米心里暖暖的,特别开心,慢慢地也平静下来了。
以后的日子里,小米总是提醒自己别骄傲,学习得专心点、细心点。虽然她经常考得好,但她从不觉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从那以后,小米再也没因为粗心大意或骄傲丢过分数了。
这样的教育效果真是大家都喜欢的。现实中,有的爸爸像小米的爸爸那样,教育孩子时特别温柔,但也有家庭是“严父慈母”的模式。那么,这两种方式具体都是怎么做的呢?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都有怎样的表现?】
《教育学术月刊》说啊,在家庭教育里,爸爸和妈妈扮演着不同但又相互补充的角色。他们管教孩子的严格程度不太一样,这就是他们怎么互相帮助、互相补充的方法。
简单来说,想让孩子在家教中全面成长,父母得有两种不同的严格态度来教育孩子,这样效果会更好,能相互补充。
那啥,你们听说过“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这种说法吗?它们到底是个啥样子的呢?
爸妈一个严厉一个慈爱,这种搭配还挺常见的呢。爸爸总是很严格,让我们知道对错;而妈妈则总是那么温柔,给我们无尽的关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严父慈母”吧。
这种情况挺常见的。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里,父亲通常都是严厉的。他们更有力量,更有威严,所以孩子们一般都会对父亲感到敬畏。孩子天生就更愿意听父亲的话,遵守他们的教导。
男的通常更理性点,所以老爸在对待孩子时,可能不太擅长表达情感。这样孩子可能会觉得老爸有点冷漠,心里就更尊敬又有点怕老爸了。
传统的观念里,母亲总是给人一种慈祥又亲切的感觉。孩子们往往能从妈妈那儿得到更多的情感上的安慰。而且啊,女性通常都有一种温柔的美感,这也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觉得妈妈更能安抚他们的心灵。
其实,有时候严厉的爸爸也会让温柔的妈妈出现。因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一个人严格点,那另一个人就得温柔点,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下长大。
严母啊,就像那个总是严格把关,让我们不敢掉以轻心的老师;而慈父呢,就像那个总是温暖如初,让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港湾。这就是所谓的“严母慈父”啦!
现在啊,跟那种严厉的爸爸和温柔的妈妈组合相比,也有很多严厉的妈妈和慈爱的爸爸的家庭。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女性越来越独立和强势了,这种变化在现代社会里也越来越常见。
这种家庭里,妈妈通常对孩子挺严格的,但爸爸就相对温和些,用来平衡家庭氛围。这种组合其实挺好的。
母亲虽然外表看似“温柔”,但面对孩子时,她总是特别坚强。而父亲呢,虽然他看起来很有力量、很严肃,但实际上非常亲切。这样的父母组合,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教育,也更懂得欣赏父母身上的优点。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不同家庭养大的孩子,这些方面差距很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就跟老师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他们特别重要,就跟创造人类的智慧大师一样。你知道吗?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智慧就已经从父母那里开始萌芽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教育效果有所差别。
咱们来聊聊孩子们有多宽容这件事儿吧。
在孩子们眼里,爸爸通常都是强大又有担当的。但如果妈妈严厉,爸爸却特别和善,那孩子们就会觉得特别安心,也会觉得爸爸真的很宽容。
我爸向来都是个很有力量的人,但这次他却放下了那种强大,用更平和的态度来对待我。这种变化让我觉得我爸真的很宽容,很理解我。
孩子如果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不知不觉地就会受到爸爸宽容态度的影响,慢慢地也会变得宽容起来。
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男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变得特别体贴,像个暖男一样;女孩子呢,也会变得特别温柔,特别善良,让人看了就喜欢。
在爸妈一个严一个慈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就不太容易感受到宽容的温暖了。
孩子自信这点啊,其实挺重要的!就是说,咱得让孩子有那种自己很棒、能行的感觉。这样他们才能更勇敢地去尝试新东西,不怕失败,越挫越勇嘛!
在咱家啊,老妈严厉点,老爸就温和多了。老爸就像个力量的代表,但他从不乱来,总把劲儿使在刀刃上。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就不太会受到老爸打骂的教育,能更开心地成长。这样,孩子就会更有动力去努力,也会更加自信,不会自卑。
在那种爸爸很严格、妈妈很温柔的家里,孩子更容易挨爸爸的打。因为爸爸有时候脾气比较大,再加上家教又严,一激动起来就可能动手打孩子。要是爸爸情绪管理得不好,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发生了。这样会让孩子心里觉得自己不好,变得自卑,心里也不踏实。
对于孩子来说,自由和约束就像一对好伙伴,得好好平衡才行。不能让他们太自由了,得像风筝一样有根线牵着;但也不能太约束了,得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这样,孩子才能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在妈妈严格、爸爸慈爱的家庭里,孩子会更有规矩,但也不会觉得被管得太紧。
慈祥的爸爸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而严格的妈妈则会帮孩子立下一些基本规矩,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那种老爸严格、老妈温柔的家庭里,孩子可能反而会受到限制。老爸太严厉,定的规矩太死,孩子就啥都不敢尝试,怕做错事。有时候还会把老爸的规矩乱套用到其他地方,结果变得束手束脚,连基本的自由都没了。这样孩子不仅不能学到真正的原则,还可能变得死板、不灵活。
简单来说,咱们得承认,严母慈父这种教育方式确实挺好的,连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都推荐这种方式呢。
【教育孩子避免这三个误区,让孩子更有出息】
宋庆龄女士曾经说过啊,学校对年轻人的成长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要说真正能给人留下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印记的,还是家庭啊。
所以啊,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特别大。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可得注意别踩坑啊,千万别走进误区。
※千万别让育儿变成一个人的战斗,要两个人一起参与哦,这样才能避免“丧偶式育儿”的问题。
传统家庭观念里有个挺让人容易忽略的想法,那就是男人主要负责外出工作挣钱,而女人则更多地在家照顾老公和孩子。但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忽视男女平等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乍一听挺对,甚至有人觉得这样挺幸福。但仔细一想,如果真这样,那不就是成了“丧偶式育儿”吗?
就是说啊,如果老爸总是在外面忙工作,没多少时间管孩子,那孩子可能就会觉得缺少老爸的关爱了。
其实啊,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在孩子长大过程中都很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一方,孩子的成长可能就会受影响。所以啊,爸妈在教育孩子时,千万别让那种只有一方在管的情况出现。
※咱们得避免那种“各教各的”情况,得让大家都能学到东西,别搞分裂。
在家庭教育上,虽然父母态度各异,但教育理念得一致。这样教育孩子时才不会有分歧。如果教育者在孩子面前吵起来,孩子就不信任你了,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孩子成长也不好。
如果有一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总是插嘴或者干预,这样孩子可能会觉得应该顺着强势的一方,不太尊重另一方。这样的话,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不太好了。
比如说吧,有时候爸爸在教育孩子,妈妈就在旁边说爸爸不对。那爸爸为了让着妈妈,可能就会妥协。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好弱啊”,以后就不听爸爸的话了。要是爸爸批评他,他很可能就去找妈妈“告状”。所以啊,教育孩子的时候,爸妈得一起使劲,千万别各搞各的。
※别老是用那么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嘛
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既严厉又宽容,这样孩子才能既受教育又有情感上的安慰。这样既能纠正错误、促进学习成长,又不会让孩子有心理问题。
不过啊,要是爸妈都对孩子特别严厉,那孩子心里可能会出问题,因为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过来,要是爸妈都太宽容了,不给孩子定规矩,那孩子可能就容易跑偏了。
你家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你是觉得妈妈严厉点、爸爸温柔点好呢,还是反过来,爸爸严厉点、妈妈温柔点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