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了两个结尾,送审没通过,修改后上映引起争议却载入影史

石坊青斜说娱 2024-09-02 12:54:55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中国版海报

1983年4月1日,广西电影制片厂厂长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读了党委关于成立青年摄制组的决定。

张军钊(1952-2018)、张艺谋、肖风、何群(1955-2016)这些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不到一年的年轻人得到了独立拍片的机会。

当年这四人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在选择分配的时候,思前想后最终“被迫”选择广西电影制片厂。

和张军钊一起到广西的报到的,还有摄影系的张艺谋,肖风和美术系的何群,正好是一套电影主创的班子,而且都是电影学院的。

左起:何群、张军钊、肖风、张艺谋

这个青年摄制组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厂里当时给他们下达了生产令投产拍摄《一个和八个》(1984)。

于是四个人剃了光头,铆足了劲儿投入到这部电影的创作中。

大学毕业不满一年,这四人就全部参与独立拍片,这在中国电影界是“史无前例”的。

当时厂长说:“我们给这几个年轻人几十万元,算是交学费,让他们试一下,目的是为广西厂培养人才。”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陈道明和陶泽如

而《一个和八个》最后也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上成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被认为是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拍了两条结尾都没通过】

“那一枪该打谁?”这个曾让不少人烦恼的问题,它产生于《一个和八个》的结尾。

都知道《一个和八个》当时拍了两条结尾,这绝对不是传说。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卢小燕

一条是按原剧本拍的:八路军的女卫生员遭遇日本鬼子围袭,为了女卫生员免受鬼子的蹂躏,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那个叫瘦烟鬼的土匪向女卫生员打出了仅有的最后一颗子弹,自己却被敌人击倒在茫茫荒野上。

对于这样的结尾处理,还在剧本阶段厂里就曾有过不同意见,怕送审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让张军钊他们再搞一个方案。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陈道明和卢小燕

于是就有了另一条:关键时刻,瘦烟鬼开枪打死了扑向女卫生员的鬼子,救下了女卫生员。

无疑,这是两个意见满拧,结局相反的结尾处理。仅从艺术的角度看,会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难怪,人们明知道无需解答,却还要发问:“那一枪该打谁?”

也难怪,日后人们对那个最终无法改变的结局表示出极大的遗憾和失望。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

厂审时,两条结尾都看了,送局审时,厂里只同意送第二条。

张军钊他们多了个心眼,把两条全装进片筒,匆匆拎上直奔北京而去。

审查果然遇到了麻烦。但不是结尾。他们毕竞没敢违背厂里的决定,将片子拎进电影局时,还是乖乖地接上了第二条。

审查结果:影片不予通过,令其作多处修改后,再予审查通过。这无异于一条闷棍,差点把他们打懵了。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

郭宝昌(1940-2023)风风火火地赶来保驾,弄着张军钊他们坐在电影局几个业务处室里慷慨激昂复又娓娓动人地说破了嘴皮,才侃定了一套修改方案。

其中有:加一个片头叠一段黑白字幕,类似于对背景或其他什么别的作一点有必要的说明,加一段高速镜头的画外音:奔跑着的人群,画外响起:“老子跟你们拼了,杀啊!”以显示出中国人对日本鬼子的群情激愤和同仇敌忾。等等。

郭宝昌(前排中)和张艺谋、田壮壮、何群等人合影

就在这个当口,弄出了节外生枝的事。

张军钊他们一看,送去了第二个方案的片子也没顺利通过,一气之下又接上了第一个结尾,接连在影协、北影连放了两场。

不曾想博得了评论家、同行们的一片喝彩。至此,张军钊他们不得不道出了实情,他们送审的是另一个结尾。

这下,舆论大哗,大波轩然而起,连带着通过不顺利的事,矛头直指电影局。

导演张军钊

这下,连电影局也傻眼了,怎么会还有一个结尾?我们从来就没看过,也当然不会予以承认。事已至此,说什么也白搭。

如果说当初广西厂没有“杞人忧天”般的顾虑,就按原剧本的方案拍并送审,会不会通过呢?难说。

【第五代开山之作载入影史】

后据有关人士透露,《一个和八个》之所以没有顺利通过,就在于人们对影片思想内容、立意上的歧义。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陶泽如

表面看这是一个传统的革命斗争故事,但在表现上却是反传统的,多少年来,我们的文艺作品,在描写抗日战争的题材方面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英雄或主角来歌颂的,而这部影片的主角都是土匪。

尽管样片在层层审查过程中有不少批评意见,有的意见甚至很尖锐。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

但是审查部门没有上纲上线,没有“枪毙”这部影片,而是让广西电影制片厂研究后拿出修改方案。

而最后成片公映的结尾——瘦烟鬼和女卫生员一起消灭了那几个鬼子,然后一起去追赶王金和许志。

“影片创作者的兴趣,恰恰在于对土匪善良的人性的发现上。”这种批评决不仅来自于政府部门,而大量散见于1984、1985年各种报刊对于《一个和八个》的评论。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陈道明和陶泽如

可见对于影片的思想倾向在当时是有过争议的。也可见,《一个和八个》那个遗憾的结尾,也是事出有因的。

但无论如何,《一个和八个》在1984年的中国影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反响在于艺术形式上的突破。极强的造型感和极猛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感觉到了,第五代电影人将对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起着巨大的改变作用。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

《一个和八个》作为第五代电影人探索电影的开山之作,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它在电影语言上突破了传统电影语言的范式,表现出了视觉造型的历史个性,这种历史个性有如下特征:首先,它的一切视觉元素、影像造型不再仅只作为故事的叙述手段,而是如同演员,直接传达影片的内涵,为影片的精神现实服务。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剧照,陶泽如

影片主要描写的不是王金和八个罪犯的外部经历,而是写他们内在心灵的经历,写了灵魂与灵魂的搏斗,人格与人格的撞击。

这部影片与它之前的中国电影相比,可以说是最具有雕塑感,最富有造型功度的了。

何群

为了表现生死存亡中,凝聚血肉,誓死抗敌的民族精神,艺术家们把造型力度作为自己明确的创作追求,他们意识到在所有色彩对比中,黑白对比是最强烈的,所以,他们有意创作出版画般的黑白对比效果。

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片头

《一个和八个》的视觉造型,充分发挥了它的表意、叙事、抒情功能,它的强烈的冲击力,不仅震动了中国影坛,而且揭开了中国当代电影视像造型史上新的一页。

正是《一个和八个》的出现,让当时很多才出校的第五代电影人最终被各地的电影制片厂领导的重视。

可以说,《一个和八个》不但是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也是为第五代导演迅速登上影坛做出了贡献。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