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水利部共同发布了一则新的通知。
12月1日开始,全国都将成为水资源费改税试点,这意味着未来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将会迎来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仅看政策名字会让很多人产生疑问:喝个水也要交税?
可了解政策内容和我国水资源现状后才明白,国家推广这新水税制度的良苦用心。
水资源费改税,居民用水成本不变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有2.8万亿立方米,高居世界第六位。
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水量甚至不足2400立方米,甚至不及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
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一直都是我国的国策。
水资源费改税政策,就是在践行“节约用水”国策的背景下被提出的。
简单理解,就是将此前征收的水资源费改成了水资源税,以计税的方式征收水资源费用。
不过尽管只是一个字的变动,但里面的门道可是非常不少的。
首先来说,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这项政策推广后普通居民用水的成本会不会增加?
现如今,城镇居民和很多通了自来水的农村居民,每个月都需要缴纳自来水费。
这个费改税政策实施之后,是否意味着居民还要再额外交一笔水税呢?
其实这个暂时不需要担心,因为政策中明确规定:
“家庭生活和零星养殖等少量取水的情况”,是不需要缴纳水资源税。
不过,日后水费是否会提升还是未知数,毕竟自来水厂可是需要缴纳水资源费的。
总之,短期内的自来水费用不会因为这项政策的实施改变,普通民众也无需过多担心。
可对于一些用水量比较大的特殊企业和个人来说,这项政策却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尤其是经营着浴室、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场所的企业,也将成为缴纳水资源税的大户。
而且在通知中明确提到:滑雪场、高尔夫球场这样的特种取用水,是要从高确定税额的。
这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场所的门票等价格可能因此上涨,喜欢去这些地方消费的人要注意了。
不过,国家既然出于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制定了这项政策,收钱自然不是终极目的。
是要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减少不合理用水和超采水地下水情况的发生。
对于那些主动节约水资源,能达到国家要求的用水大户,国家也有减免水资源税的优惠政策。
总的来说,就是要让那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认识到,节约用水就是在节约成本,主动求变提高用水效率。
事实上,这项政策并不是凭空出现地,而是从2015年开始就在北京、河北等地进行试点推广。
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而且在试点省市取得显著效果后,国家才决定将其推广到全国。
这其中河北的成绩单就颇为耀眼,成为各省市学习的榜样。
试点成效显著,我国也并非首创尽管这项政策的初衷非常好,但很多人还是担心政策实施后,会产生一些不良效果。
例如,普通居民的隐形消费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企业发展。
其实这些顾虑国家早就已经想到,而且试点河北也交出了极其出色的成绩。
众所周知,河北所在的华北平原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缺水情况。
河北境内还有大量的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企业,用水量也是天文数字。
但从2015年开始,试点水资源费改税政策到2022年的八年间:
河北GDP增长了1.5万亿,年用水总量却降低了5亿立方米,尤其是地下水开采量降幅更是高达46.3%。
政府和企业共同联动,加大对污水处理再生水、雨水、淡化海水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对地表和地下水的使用量。
这也使得全社会向着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开始逐渐向好发展。
除了河北之外,北京、天津以及河南等试点地区,也都交出了相对不俗的表现。
正是积累了足够多的成功经验,三大部门才决定联合出手,将这一政策推广到全国各地。
俗话说凡事有利就有弊,水资源费改税政策推行到全国,肯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毕竟各个省市的情况都不一样。
如何让所有省份都积极推广该政策,并让相关企业接受该政策,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国家自然也考虑到这点,为了鼓励各地积极推行该政策。
不仅在税额上只设置最低额度,本地区的具体税额交由地区来决定,而且征收的相关税款由地方自行支配。
总而言之,水资源费改税的目的,是要全社会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优化我国的取水结构。
而且这项政策也不是我国的首创,很多欧洲国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
就例如英国,早在1969年就颁布了《水法》。
据这项法律规定,任何想要取用水资源的企业和单位,都必须向环境署申请相关许可证。
而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限制取水量,从而达到减少浪费水的目的。
荷兰同样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不仅对取用水资源有着明确的限制,还对那些向地表水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征收更严格的费用。
从这些“他山之石”不难发现,全世界都已经形成了严格控制水资源使用的共识。
毕竟水不仅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气候等一系列影响到我们生存的因素,都产生着重要作用。
节约用水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关乎着我们及子孙后代生命的事情。
结语:我国的这项政策,是否适合全国各地区、又该如何进行调整和修改都还是未知的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项政策的监督引导下,会有更多企业和个人在使用水资源时更加珍惜。
也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都能建设起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让子孙后代免于水资源短缺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