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挂念苏辙,写下一首七绝,措辞精妙,不愧为江西诗派奠基人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8-28 02:08:58

说起北宋文坛,可谓人才辈出,青胜于蓝。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王安石、苏轼以及他们的不朽名篇,就连大才子晏殊、欧阳修等人,都难以列入第一阵营。

不过作为苏门弟子之一的黄庭坚,由于其出色的文学才华和不凡的书法造诣,竟与东坡先生并称为苏黄,可见黄山谷确实出类拔萃。

黄庭坚仕途坎坷,他曾因为编写《神宗实录》而被贬四川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时苏轼也正艰难地走在被贬广东惠州的路上。家人获悉他被贬远地的消息,全都惊慌失措,黄庭坚却能躺在床上鼾然入睡,可见他早已淡泊名利。

黄庭坚的后半生一直寓居异乡,直到他孤苦伶仃地在广西宜州离世,实在令人慨叹不已。下面分享黄庭坚挂念苏辙,写下一首七绝,措辞精妙,不愧为江西诗派奠基人。

秋思寄子由

北宋 ·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黄庭坚出生于江西修水县,23岁进士及第,此后便被安排到汝州叶县担任了县尉,也开启了他仕途的起点。后来他又干过北京国子监教授,以及吉州太和县令等职务。

在吉州的日子里,黄庭坚踏实勤勉,深受百姓爱戴。他白天忙于工作,夜晚还会读书、写作,使得他的人生极其充实。一个秋夜,山谷忽然想起被贬江西筠州的好友苏辙,于是赋诗寄赠。

黄庭坚与苏辙关系密切,甚至超过他与苏轼的友情。苏家兄弟的才华让山谷钦佩不已,他们的不幸遭遇也令他感到同情。可是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人微言轻,面对世间不平之事,黄庭坚实在是爱莫能助,只能借助笔墨表达一点关心。

首句介绍时节特征,“黄落山川知晚秋”。俗话说一叶知秋,诗人平时就注意观察身边的景物,飞花、流水,起风、落叶,都能激起才子的创作灵感,也是一个个文学素材。苍翠的群山逐渐染成金黄,让敏感的诗人顿时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接下来的一句采用拟人手法,继续抒发内心的愁情,小虫即促织虫,俗称蟋蟀,每到秋季都会发出急促的鸣声,仿佛在催促织女赶紧赶制冬衣。

功裘,本指帝王赐给卿大夫们的皮袄,这里泛指厚实的冬服。一个“催”字,一语双关,既描述了急切的虫鸣声,又暗指诗人叹息时光似水东流,却依然无法才尽其用。

后两句值得细细欣赏,“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黄庭坚深情地对苏辙说,一棵高卧云壑的老松经历了沧桑岁月,如果要把它移走,沧江上没有上万头牛挽纤,根本无法做到。

读者一定已经猜到,黄庭坚以老松自比,他虽然壮志难酬,却历经磨难,也逐渐地看淡了富贵,不在乎荣辱,更不想为了名利而随波逐流。

黄庭坚的这首七绝技法高妙,作者首先渲染了一派秋意萧瑟的氛围,然后借助蟋蟀的催促声传达出一种时不我待的怅惘之情。结尾两句又采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展现出一位品格高洁、遗世独立的精神风貌。

作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曾主张诗人要有家国情怀,遵循儒家思想理念,重视炼字造句谋篇的技巧,同时也要拓宽自己的创作风格。全诗技巧娴熟,不露痕迹.更显得鲜活自然,并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才子感秋抒怀,表达委婉,尽显其不凡的文学底蕴。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