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山桥:建德深山里的南宋古桥

文博谈文化 2024-12-29 06:08:19

建于南宋晚期的西山桥

从古至今,桥都是一类建造难度大、使用频率高的建筑,放眼全国,留存至今的宋代古桥都相当珍贵。

位于杭州建德的西山桥,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虽然规模体量不大,但距今已有700多年,且带有明确纪年,颇为难得。2013年,西山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桥,在江浙地区的古桥中无疑是“老大哥”,但或许是因为远离闹市,知名度并不是很高。

远眺西山桥

西山桥所在的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地处建德、桐庐、浦江三县(市)交界处,210省道贯穿其间,上图中,西山桥左侧便是210省道。

这一地理位置,不算闭塞,但也算不上非常繁华。西山桥跨梓洲溪而建,而梓洲溪只是钱塘江(富春江段)的二级支流,因此西山桥所承载的往来人员、物资数量不会太大。当然,这种独特的地理与物流环境,使西山桥完整保留到今天,也算是特别幸运的事。

对于这座桥的基本情况,网上有些介绍,但多数资料将其称为“单孔石拱桥”,显然是错误的——

对西山桥的错误叙述

看下图“西山桥的侧面及底部”,由此可以看到其整体结构。桥面由砌筑的条石支撑,5块条石纵联组成一个基本单元,6个这样的单元横向展开(相互纵联的两石间有一横向介石,使横向的单元联成一个整体),支撑起整个桥体。上图介绍中说,它是“石拱桥”,错!

所谓拱桥,支撑桥面的结构必须是过渡平滑的圆拱,其切线与地面的夹角连续变化,处处连续。但西山桥的结构,在相互纵联的两块条石之间,角度发生突变,并不连续、平滑,因此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拱桥。当然,这种结构借鉴了拱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拱桥的功能,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折拱桥”。

此处多说一句,折拱桥和拱桥的关系:西山桥(桥面下的条石)5级纵联,可以看作是圆的内切正十边形(桥只是上半部分),当内切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折拱就越来越接近真正的拱了……

西山桥的侧面及底部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西山桥不做成真正的拱桥,而要用折拱呢?

我没有查阅到确切的资料,但以常理推测,原因不外乎:圆拱桥工艺复杂、造价高,折拱简单、成本低。之所以有这一推测,也是基于对其地理位置的分析:西山桥所在的位置,只能算是一般繁华,距真正的“通衢大道”还差一点,既然人流量可控(因此桥的使用频率、最大荷载都不会太高),就不需要工艺更复杂的拱桥,折拱完全够用了!

介绍完西山桥的结构和背后的地理交通,来说点轻松的话题吧:看桥的时候偶遇的大哥——

西山桥的国保碑(左)、浙江省保碑(右)和活宝贝(中)

不好意思,上面那张图是我,下面这张图才是大哥——

西山桥上的大哥

在桥边拍照的时候,拉风的大哥叼着华子走过来,强烈要求我们给他拍照,但神奇的是,拍完照大哥没有要我们把照片发给他的意思。照片上,大哥身穿皮衣,一手拿烟,一手插兜,前面是大路,背后是山头。如果他开口,应该只有一句话: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他这派头,我感觉不像是演的,没准当年真是大哥。说不定回去后,像隐居多年的黄巢一样,耐不住寂寞写上两句诗: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西山桥与浙江省保碑

可能是太专注于给大哥拍照了,之后把桥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找了一遍,一个小时都没找到“咸淳”的纪年题刻,而公开资料里我也暂时没查找到图像信息,不知道这一文字信息究竟长啥样。

不过,虽然遗憾,但毕竟遇到了这么有趣的大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最后,希望这座南宋古桥,有大哥的加持,能平安地伫立千年,任世上岁月蹉跎,看桥下花开花落。

大哥,你和古桥都要珍重!

西山桥

文物信息

【名称】西山桥

【位置】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

【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南宋,折拱桥,建德市

全文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