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首临终诗,道尽悲情,人生里不被人理解是什么感受?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8-31 22:37:58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临终诗》

清·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有纷争就代表有可能存在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也不爽的事情出现。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做事情,难免会有人不理解,出现异议,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能不能看开,看淡,这就需要看个人的经历修为了。

但是,江湖之大,不仅仅在于纷争与误解的表象,其实,更在于那份在风雨飘摇中仍能坚守本心,以智慧和宽容化解恩怨的胸怀。

有人选择以牙还牙,让仇恨如野草般蔓延,最终淹没自己于无尽的黑暗之中;而有的人,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以自身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用理解和包容构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这复杂的江湖中,每一次的碰撞与摩擦,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考验。它教会人们,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能征服多少人,而在于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与理解。当学会放下个人的偏见与成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时,会发现那些曾经的纷争与不解,不过是成长路上必经的磨砺,它们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坚韧,也让自己的世界因这份理解而更加宽广。

所以说,江湖不再仅仅是纷争的代名词,它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和解、关于自我超越的故事集。

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经历着自己的故事,而最终能够留下的,是那些以爱之名,跨越重重障碍,达到心灵彼岸的勇者。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有人的地方,虽必有江湖,但江湖之中,亦可有温情脉脉,有相濡以沫,有携手共进的美好图景。

晚清诗人李鸿章,在临终前回望自己的一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临终诗》,诗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情,这一份苦涩,可能也就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了。

02

李鸿章,晚清名臣,在清末时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人们很多现在熟知的晚清历史事件,都和他有关。比如镇压天国、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

读书时候,对于“李鸿章”三个字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因为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很多都是他作为代表签字的。那时候觉得,这样的一个人,应该遗臭万年才对!

可是,在历史层面,他得到的评价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在国际上对于他的评价非常之高,他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在国内,他却是遭受到了万千骂名。

公元1901年冬,年近八十的李鸿章去世。直到临终前,他才通过一首诗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03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快八十岁了,可是知道自己虽然劳累,却不敢停下来,因为身上的担子还很重,没到“离鞍”的时候。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王朝也曾经出现过康雍乾盛世那样的繁荣,但现在却已经是满目疮夷,庞大的帝国遭受着内忧外患,无一不让他关心。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自己也曾经斗志昂扬,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孤臣”不为皇权折腰,不为世俗折服,只为追求真理而抗争顶住。可是难受岁月无情摧残,如今已经年迈,想作为也有心无力。

他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个朝廷当中,哪怕是背负着千秋万代的骂名也在所不惜,他有自己的坚守和坚持。

“海外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其实这句就相当于交代身后事,这是寄托后来人振作起来,现在朝廷依然是内忧外患,天下大势还并不十分清晰。各位不要对于现状无动于衷,要作出一番事业来。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04

李鸿章太难了,其时,庚子剧变刚结束,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行还没回京城,都是李鸿章为首面对列强的豪夺掠强,多少抗争和无奈不为人道来,并且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那时候能站出来的大臣少之又少,可能这也是他说自己是“孤臣”的原因吧?一直都是他顶在前面。

不管如何,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争议很大,其中梁启超的评价比较恰当,他说“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也就是李鸿章虽然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他。

在这里,不是说要为李鸿章翻案。

只是想说,在时代背景下,一个人抗衡的力量能有多大?

05

对于李鸿章,历史自有公断。

然而,站在李鸿章的立场来看,他这首临终诗,道尽悲情,人生里不被人理解是什么感受?

在李鸿章漫长而复杂的政治生涯中,他或许早已习惯了外界的评头论足,但那份深藏于心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苦涩,却在临终之际化作了字字泣血的诗篇。

不被人理解,是身处高位者难以言说的痛。他推行的洋务运动,旨在救亡图存,却屡遭非议,甚至被视为卖国之举。李鸿章深知,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阵痛,每一份努力都可能被误解为妥协与退让。他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却往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品味那份孤独与无奈。

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牺牲的一生。承受骂名,忍辱负重。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回首往昔,那份不被人理解的痛楚,却如同锋利的刀刃,在他心中刻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李鸿章在临终前,或许已释然。他明白,历史的长河终将冲淡一切恩怨情仇,他的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那个时代命运的深刻反思。

06

在现实社会里,作为普通人何尝不是这样?

不被人理解也是常态,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来面对吧?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4-09-01 01:47

    又来洗白李鸿章了

  • 2024-09-08 08:24

    李鸿章只是华夏聪慧先天无优及浮夸文明劣根的牺牲品、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