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赚钱机会时,她竟然退后了一步

在青天 2024-09-12 08:54:42

有位来访者说自己很想赚钱,但是每次有赚钱的机会自己都不能好好地把握。

她是分公司的中层管理,总公司最近启动了一项新项目,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新项目的负责人恰好也和她熟悉,就想邀请她参与到这项工作,并且是个重要的职位。基本上是,只要她向总部递交申请,这个机会是十拿九稳了。因为,论实力和人脉,她都是非常适合的人选。她说,自己非常地想加入,但是她却迟迟没有向总部递交申请。

新项目的启动,各个部门都有人员竞争。公司总部当然不可能一直等着她的消息。大约一周后,新项目的重要职位就已经确定了人选。她看到通知后,就很崩溃,不停地责怪自己错过了那么好的机会。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放弃机遇了。

(01)

潜意识不想赚钱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旧有的重要的客体关系的忠诚。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的时候,父母一直受苦受穷,而且还坚信这种穷苦是不可改变的,这就给孩子形成了非常严厉的限制性的信念。

如果父母亲抱着这个信念不放,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假如自己生活得很好,就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父母;如果让自己好得太顺利,那就是在象征层面超越了父母,这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内疚与焦虑感。

这位来访者小时候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父母偏偏把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她和妈妈逛商店买衣服。小女孩都喜欢打扮、喜欢漂亮的裙子。她看中了一条裙子,当时特别的喜欢,妈妈也看出来了她很喜欢。于是,妈妈就对女儿说:“是不是喜欢想买?”她看了一下裙子,又想了一下,然后很果断地把裙子放了回去。她对妈妈说:“太贵了,不要了。”

如果我们单看这个场景,可能会觉得这个女儿很懂事。但实际上,这是无数次类似的场景之后,女孩所产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女儿知道,妈妈只是假意的问她是不是想买,并不是真心的愿意给女儿买。

果然,从商店出来后,妈妈就对女儿说:“我就知道我女儿最懂事了。”

(02)

因为以往的场景很多次都是这样的。如果女儿说很喜欢想买,妈妈就会接着说:“太贵了,浪费钱,这条裙子不值这个价。”如果女儿执意要买,妈妈就会和女儿说家里有多穷,饭都吃不了…。所以,女儿早已清楚的知道,妈妈问她是不是喜欢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等她乖乖的说:“太贵了,不买了。”

那么,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女儿成年之后,内心会有强烈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会让女儿觉得自己是不配得的,而且每次想要获得某样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挫折,总是需要非常的艰辛才能得到。

其次,女儿会觉得自己是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好裙子、好生活、好工作都是离自己很远的,自己真正能够得到的,只有是那些普通的,甚至是不够好的东西。

第三,妈妈和女儿之间的互动,会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不会被接纳的。所以女儿才会用假话,来应对妈妈的虚情假意。这种应对的背后,是女儿感知到,如果自己有需求,是会被抛弃的。所以,要压抑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渴望。

最后,压抑需求和渴望,会导致孩子限制自己赚钱的能力和动力。

意识上,她渴望机会、渴望晋升、渴望赚钱。但是潜意识中,却会激活她小时候的匮乏感、挫折感、被抛弃感。所以,她拖延着不去竞争这个机会,自我惩罚让自己失去这个职位,不能允许自己太容易就获得成功,不允许自己太顺利赚到更多的金钱。

(03)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抑制孩子的赚钱能力和动力。不配得、不敢得的内心冲突,还会把孩子修炼成“散”财童子,“散”财就表现在孩子成功赚钱之后对自己的惩罚。

有位学员说,她丈夫有非常强悍的赚钱能力,但总会在赚到一笔钱后,就迅速地挥霍一空。虽然不会太影响家庭的正常的运作,但是她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家里的经济状态就不能更上一层楼。

后来,她来参加了我的课程后,她才慢慢地理解了丈夫的行为。

公婆从不舍不得花钱,还曾被人给骗去了几十万的存款,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来的钱不但没有享用到,反而都贡献给了骗子。她的公婆都是极其节省的人,他们也一直教育自己的儿子要节俭。他们的节俭程度,听丈夫说,小时候如果去了厕所忘记关灯,都会因此被父母吼上半天。

丈夫曾对她说:“父母辛苦攒了一辈子的钱,什么都没干就没有了,都不知道赚钱是为了什么?”她以前不能理解,就会对丈夫讲道理:“所以我们赚到钱以后,不要太节俭,但也不要乱花钱,要用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现在她才体会到丈夫背后的心理动力:丈夫可能从小就觉得,穷苦到必须节俭得不能再节俭,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而手上突然赚了一笔钱会让他内心不安,所以必须尽快挥霍掉才能坦然地过日常的生活。

这种潜意识的信念,不仅压抑了他自己的欲望,也让他无意识地去回避金钱。他真正回避的,是超越父母所带来的内疚感。因为父母节俭了一辈子,攒下来的钱一下就没有了。但是,他强悍的赚钱能力,总是能让他手上有一大笔钱。这意味着会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意味着会超越父母的穷苦生活。这种超越,在对父母贫苦生活认同的冲突影响下,让他内心充满内疚。

所以他强悍的赚钱能力,别人的逻辑看来是幸福的,在他的潜意识逻辑来看,却是痛苦的。所以他要把赚来的钱挥霍一空,当父母的“散”财童子。一方面是表达对父母的忠诚,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惩罚和打压。

(04)

郭德纲在《过得刚好》书里写了这么个故事:

某老艺人旧时撂地为生,每日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倘若某日挣钱了,则当日必得病,坐洋车买酒肉,钱财花尽,身体方能痊愈。百试百灵,人皆道其命苦也。

这个故事,也是典型的挣钱了之后就要赶快要把它花掉,一点都不能留,一留就生病。因为,有钱的时候太爽了,所以要惩罚自己,把自己弄生病。

这就是潜意识中对重要客体的忠诚,也是潜意识中对自己背叛行为(赚钱了)的惩罚。

所以,为了避免惩罚,为了缓解焦虑和内疚,我们就会让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慢一些、让自己吃力;让自己在幸福开心的路上走得曲折一些,让快乐打折。

心理学者李雪说,她的一位朋友很会做生意,但总有个模式。就是每次很顺利的要谈成了生意,到要签合同了,这位朋友就总会觉得坐立不安,总好像有哪里不对路一样,然后会犯一些错误。譬如:重要的材料忘记带,或是错过时间等等。接着,自己再通过各种努力,付出各种代价,最后签约成功。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多次,结果就变成,似乎总要特别辛苦才能成功。

辛苦并不是成功本身需要的,付出那些辛苦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我已经足够辛苦了,我终于配得到了,打了折扣之后,我就可以踏实的享受成功了。

因为,这位朋友的父母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钱哪有那么容易挣到。”

父母长期活在不容易中,如果自己顺顺利利就成功了,得到太容易的时候,那就是对父母最大的背叛。所以会坐立不安,无意识中把事情搞砸一些,就符合了父母的预言。

这时候再成功,成功背后的惩罚焦虑感就会减轻了。似乎只有打了折扣的成功、幸福、快乐,才对得起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父母。

这些道行越深的“散”财童子,往往也是智商天赋能力越高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就会触碰到成功的边缘线。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潜藏的心理冲突意识化,成功的边缘线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成上万伏的高压线。成功越大,恐惧越大。成功背后巨大的压力,常常会把他压垮,压得他们不敢成功,害怕成功。所以,他们就会给自己制造惩罚,甚至是多次的惩罚,然后才能敢让自己再成功,这样才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作者:吴在天,心理科普作家,著有《什么样的孩子敢成功》《内在觉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