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隶书临摹与创作完全就是一回事,只要把古人的隶书临摹得像,如果在创作时,只需要把古人的字照搬过来,并且在形式上做一些文章就可以了。但是,在全国书法展上,并不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判断作品的质量好坏,许多人在创作时,对古人的字进行了一些变化,便可轻松入选全国书法展。下面我们对几幅作品进行一分析说明,供大家参考。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的总体风格是茂密紧收,初看上去属于《张迁》风格的创作,但又不完全是,而是对隶书进行了融合性创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既保留了古人的书法风格,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意思就是它的取法是来自古人,还对古人的风格进行了一些变化。它的“变化”来自于融合性创作,一方面是《张迁》和《石门颂》、《鲜于璜》等,另一方面还把它们的用笔结合在一起,这就很快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了。
上面这幅作品的主要风格就是飘逸一路的,历史上这类风格的作品也很多,如《石门颂》、《大开通》、《杨淮表记》等都是属于这类风格的。这幅作品的取法也在于此,但是,作者在如何求变上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例如对字的字形进行了拉长处理,对点画中横画也采取了加长处理,这样一来,加上线条的细劲,就会带来了飘逸灵动风格,但也不止于此,作者还在墨色变化上用了干枯浓淡,表现书法的艺术性。
上图中的作品,明显的取法是来自于《石门颂》,那么,作者是如何将《石门颂》进行了变化处理?懂得《石门颂》的人都知道,它的笔画是细劲挺拔之类的,但这幅作品在创作上,则将原有的细劲笔画进行了加粗处理,同时,也融合了篆书的笔画写法,这就让自己的作品显得有高古之气,很受评委欢迎。
上图的主要风格特点是,既有汉隶书书法的厚重朴拙特点,也有那些飘逸灵动特点,因此这幅隶书作品可以说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当下书法创新的一件范本之作。不仅如此,作者还在墨色上大胆创新,使用了宿墨来书写,赋予了隶书的时代意义。如果在创作中缺少这方面经验的话,可以大胆借鉴这幅作品的创作方法,以求隶书创作的变化手段。
上面的这幅作品,也是属于隶书类风格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字的矛盾中寻求变化,写出字的的意趣特点来。作者在创作这幅隶书作品时,并没有严格地按古人写字的方法,把字形写得好看秀美,而是在每个字中追求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刻意的,而是按照矛盾性的原则去求变。例如,在每个字左右上,把左边写得短一些,或者小一些,而右边则是左边大小的2倍以上,如此一来,书法就产生出了一定的意趣性,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变化关系。
上图的主体风格也是来自于《张迁碑》的,整体上看,字形厚重茂密,但仔细看,却也不失灵动感,这种创作风格也是融合性书写,不仅有东汉隶书的诸多风格,也有篆书的写法,让书法有了高古之气。字形上以匾方为主,墨色上以浓厚为主,以此制造出隶书的厚重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