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稳稳回家,反观美国的“玄冥二老”还在太空被迫出差呢

小娱侃圈 2024-11-05 09:51:43

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众所周知,就在今天凌晨1点24分。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顺利归来。

这次任务从发射到返回历时近六个月。

他们圆满完成了在轨期间的各项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强大实力。

神舟十八号的平安落地,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而就在大家欢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同时。

不少人也想起了在国际空间站上“滞留”的两位美国宇航员。

网友们戏称为“玄冥二老”的这两位原本计划在太空停留8天的宇航员。

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出差”了五个月之久,至今没有返回地球的迹象。

看到神舟十八号顺利返航,网友们纷纷表示:“不知道玄冥二老何时才能回到地球?”

神舟十八号凯旋,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何时回归成谜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返航为中国航天事业再添一抹亮色。

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在短时间内多次成功发射和回收飞船的能力。

这一壮举不仅让国人倍感自豪,也让国际社会为之侧目。

而相比之下,正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们则显得有些“落寞”。

这两位美国宇航员在今年6月5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原定在太空停留8天。

但因为航天任务的调整和技术问题,他们不得不滞留在空间站上。

NASA原本计划在2024年2月安排新的航天飞行任务,接回这两位“被困”的宇航员。

但太空任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届时能否按时返航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意外滞留,显然已经给两位宇航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考验。

从NASA公布的画面可以看出,两人已经明显瘦削。

精神状态也不如刚上太空时那般充满活力。

对于宇航员来说,长期在失重环境中生活对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长时间的滞留也让他们的健康状况堪忧。

相较之下,中国的神舟十八号仅用了7.5个小时就完成了从太空站到地球的返回过程。

这次任务采用了“5圈快速返回”方案,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

飞船按照预定路线绕地球飞行5圈。

轨道高度逐渐从400公里降至145公里,然后顺利返回地球。

这一快速返航方案的实施不仅节省了时间。

还大大减轻了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的不适,有效地提高了航天任务的执行效率。

看到神舟十八号顺利返航,不少人对NASA的航天任务安排提出了质疑。

认为美国在航天任务管理上的效率远不及中国。

网友热议“玄冥二老”

神舟十八号成功返航引发了热烈讨论,而美国宇航员的“滞留”更是成为网友们调侃的热点。

有网友戏称:“玄冥二老估计都要泪流满面了,回地球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更有人调侃说:“希望他们在太空没有缺吃少喝,要不然怎么熬到明年?”

还有网友猜测:“万一他们真在太空“安家生子”,估计全球都会震惊吧。”

这些诙谐的评论,既展现了网友们的幽默感,也反映了国人对航天事业的关注。

事实上,这些调侃的背后,是中国航天成就带来的骄傲感。

网友们不仅是在庆祝神舟十八号的顺利返航,更是在借此表达对中国航天发展的信心和自豪。

大家一方面祝愿神舟飞船的任务顺利完成。

一方面也在用调侃的方式表达对“玄冥二老”身处太空的理解和关心。

或许正因为神舟十八号的快速返回更显轻松高效,让人们不禁感叹中美航天技术上的差距。

还有一部分网友留言:“宇航员的体质和我们不同,他们经历了专业训练,不用太过担心。”

作为经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航天员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远超常人。

即便面临困境,也能在失重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大家的调侃并非嘲讽,而是对两位宇航员安全归来的深切期盼。

中国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其实,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成果。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九号,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从太空探索到深空探测。

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在神舟飞船的返航过程中,从飞船姿态调整、轨道舱分离、推进舱点火。

到返回舱的降落伞打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控制。

而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航天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

以神舟十八号的返航过程为例,飞船在390公里的高度完成第一次姿态调整。

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以避免在后续过程中发生碰撞。

随后,在推进舱发动机点火的帮助下,飞船速度进一步降低。

确保按照预定路线进入地球大气层。

返回舱在穿越黑障区时,其高速穿越大气层所产生的摩擦热。

让飞船的防热层表面出现明亮的火光。

这一过程虽充满危险,但也是航天返回技术中的关键一步。

这种复杂而精确的技术操作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团队协作。

从设计研发到任务执行,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和改进。

正是这些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让中国航天事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美国的滞后与中国的崛起

中国航天在技术上的快速发展,也让全球关注太空探索的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航天不仅在载人航天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

还在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比之下,美国航天虽然起步早,但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某些方面已逐渐被中国超越。

以此次神舟十八号的返航为例,其快速返回方案不仅保证了任务的高效执行。

还为未来的太空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其运行中的某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任务安排和管理存在滞后。

不仅影响了航天员的日常生活,也让外界对美国航天管理的效率产生质疑。

这两位被困在太空的美国宇航员原计划仅停留8天。

却因多种因素被迫延长至数月,甚至归期未定。

相比之下,中国的航天任务更具计划性和高效性。

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这种新旧对比,不仅让人们看到中国航天的进步。

也让人们意识到太空探索不再是某一国的专属领域。

中国的崛起为太空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的深空探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中国将继续在航天领域发力,探索更远的星空,开拓更广阔的宇宙。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返航,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了新的篇章。

这不仅是一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更是中国航天技术成熟的标志。

而“玄冥二老”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流浪”经历,也从侧面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崛起。

中国航天的进步,是无数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象征。

未来的太空探索仍充满挑战,但中国航天人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从载人飞船到空间站建设,从月球探测到火星任务。

中国航天的足迹将逐步扩展至更深更远的太空。

结语: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只是中国航天长征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广袤的宇宙,中国航天人将继续勇敢探索。

为人类揭开星际奥秘,书写属于中国的航天传奇。

每一次成功的发射、每一个平安的返航,都是航天梦的一部分。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航天将继续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与奇迹。

参考资料:央广网:2024-11-04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极目新闻2024-10-24“队友”先行告退,滞留太空4个多月的两名美国宇航员还要再待100多天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