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二十多年后,英国组织了第二次访华,结果同样是无果而终。一位参与了两次访华的使臣成为了坚定的反华派。
嘉庆年间,渔民和商人大量破产,出于生计,他们掠夺经过的商船。清朝的水师根本不管,英国人平剿过几次,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当时的贸易港口集中在广州一带,远离清朝的中心。英国希望能在其他地方开展贸易,比如浙江的定海一带。这里靠近南京,清朝的驻军强大,可以较好地保护贸易。
出于这个目的,英国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组成了已知六百多人代表团。他们知道清朝的喜好,也打着朝贡的名义。
清朝当时换了皇帝,新的嘉庆皇帝和他的父皇不一样。嘉庆更加保守,对万国来朝不感兴趣,只在乎使团来的时候是否恭顺,是否愿意磕头。在收到英国使团来访的消息后,嘉庆做出指示,要求工部尚书和苏楞额去天津接待,问清楚目的。如果纯属进贡,并且愿意磕头,就来北京;否则就不要来了。
苏楞额在天津接见了正使阿美士德,询问起英方的目的。阿美士德知道大清的套路,他们的贸易要求只能和皇帝本人谈,其他人没有任何权限。所以他一口就说:“他们这次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贡,没有其他打算。”
苏楞额听到后非常高兴,就讨论起见面的礼节。英国当局在出发前,有过提议,让代表团可以尊重中国的礼仪,但是被使团的副使拒绝。他们坚持只能按照拜见英国国王的单膝跪礼。双方为此激烈争吵,嘉庆皇帝得知后,就要求他们回去。
使团的副使名叫斯当东,他回应道:“当年我们面见乾隆皇帝,用的也是单膝下跪的礼节,怎么他儿子的礼仪比他父亲还要大吗?”
乾隆接见斯当东
斯当东的父亲是长期参与广东的贸易,父子俩都精通华语。马戛尔尼访华时,他的父亲也带着斯当东加入了使团,当年他才12岁。在他们面见乾隆的时候,乾隆问起过有没有人懂华语,少年斯当东就站了出来用华语和乾隆对答。乾隆非常喜爱这个少年,当场赏赐了他一个御用的荷包。
这句话当场把嘉庆噎住了,他只能让大臣接着交涉,只要他们退让一点,就让他们来北京。
理藩院尚书和世泰多次和英方沟通,但是还是无法达成一致,和世泰只得向皇帝谎称英方已经同意,并且正在练习。嘉庆听了很高兴,表示英方只要肯下跪就好了,熟练不熟练不重要,让英方代表团到通州等待。
8月28日,正准备休息的使团突然收到了通知,皇帝准备明天早上6点在圆明园接待他们。收到消息的使团连夜从通州赶到了圆明园。匆忙赶到的时候,搭载使团的贡品和礼服的马车坏在了路上。使团代表为此拒绝见皇帝,要求休息一天准备充分了再见皇帝。
使团不知道的是,皇帝下午就要去避暑山庄,所以选择先见他们一下,赏赐些礼物送他们回去。但是使团的根本目的还是谈贸易和海盗问题,不是匆忙见一次就能解决的。所以双方不可能达成一致。
负责接待的理藩院尚书和世泰劝说阿美士德去见皇帝,被阿美士德拒绝,他必须等贡品和礼服的到来。和世泰不敢如实向皇帝禀告,只能谎称正使病了。皇帝就让副使来见。
但是副使同样拒绝在匆忙中见皇帝。皇帝得知后,认为使团故意找事,大发雷霆,要求他们带着礼物立刻回去。
过了几天,有人向皇帝禀告了事情,使团是因为贡品和礼服没有拿到,才无法拜见。皇帝原谅了他们,并且认为是接待的大臣没有处理好。
于是下令让路上的官员好好接待回家的使团,同时也赏赐礼物给他们,并写了封信给英国国王。主要内容如下:
英王恭顺,皇帝非常满意。使团没有礼貌,所以没有见他们。以后不要再来了。此后,到鸦片战争前,英国再没有派过使团。其实不管阿美士德有没有见到皇帝,都不会改变结果。他的要求,比乾隆更保守的嘉庆,根本不会和他谈。
二次出访,让小斯当东对清廷充满了反感。当英国国会讨论是否要武力对待清朝的时候,小斯当东在英国议会做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也是这次演讲使得议会投票以271对262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