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主气,血管系统主血

炎黄国医吴越 2024-04-19 10:02:40

人体生命系统是“天地人”三才系统。

人体的天,是整个人体范围的“空”间,“空”间里包含着有形的身体(即形体),空间里面流动着无形的“气”,“气”的流动,现代科学或许认为是随机的、无规律的、无固定道路的,但传统中医认为“气”是有“道”的,走的就是以六经为核心的经络系统。人体里面的“空”间犹如人类可见的外在空间,外在空间包含着地球,地球悬在空间中;空间是无形的,里面有各种气体及其它气态物质在流动——这就是“六气”(风热暑湿燥火),“六气”是整个空气的六种典型状态,空气里包含现代科学所说的氧气(传统中医叫“清气”)。

人体的地,核心是五脏系统,五脏连属六腑,连属整个血管系统,里面流动的主要是“血”,即液态物质,是有形的。

也就是说,经络系统走气,血管系统走血。

经络系统比血管系统还有广泛,还要细微。内脏的间隙中没有血管,但却有经络。可以说,经络系统包着血管系统,犹如天包涵着地。

当然,六经与五脏是相通的,经络系统与血管系统也是相通的,气与血也是相通的。

气可化血,如天空降雨变成江河之水;血可化气,如江河之水蒸发而成为气(汽)。

传统中医说:“汗血同源。”汗多来源于气,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血,尤其是气虚者发汗则易动血。

传统中医说:“气随血脱。”失血过多,也会造成气的不足。犹如江河干枯,空气也会干燥。

气自成一个闭环的循环,血也自成一个闭环的循环,气与血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进行着交换。

气中有血,就像空气中也包含着一些营养成分。但气当然以气为主,无形,轻清(稀)。

血中有气,就像血液中也包含着氧气及其它气体。但血当然以血为主,有形,重浊(稠)。

传统中医特别强调“气分”与“血分”的区别,读本文当更能明白区分。

温病学派讲的“营卫气血”辨证,可以这样理解:卫是气之气,营是气之血;气为血之气,血为血之血。缘何能“透营转气”?因为营毕竟属气。

气与血,其大源都是胃。虽然肺气管吸入氧气也是气的一部分,但气的主要部分是来源于胃中的水谷饮食。

“肺主气”,指五脏的肺及其所属的血管部分,主的是血中之气。不是说肺主所有六经之气。六经之气分别与五脏相对应、互为表里的。

这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脾经与肺经同属太阴经,胃经与大肠经同属阳明经。

就是说,从五脏的角度看,脾与肺分别主掌不同的血;但从六经的角度看,脾经与肺经都主掌相同的气。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当能更明确的发现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

现代科学、现代气象学的进一步发展,当能更明确的发现空气、大气流动存在着一些固定的路线,而不是盲目的、随机的、杂乱无章的流动。空气、大气流动在全球范围或在一定区域内的流动路线,就相当于天地的“经络系统”。

更正:过去,我曾认为是微细血管网走“气”,现在看来,应该是经络系统走“气”,更准确。微细血管网仍属于血管系统。

这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新发现,仔细思考,会从新理解中医的很多很多东西……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4月18日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F、医道系列:解读周易-通过解读周易提升人们的心身健康,匡复生命正道。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