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标准乱象,怎么破?

如蓉氢燃料 2024-08-29 21:56:52

伴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提速,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现有的氢能产业发展标准存在局部滞后和缺失的情况,这也成为制约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近日明确提出“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建立健全氢能‘制储输用’标准”。此次顶层设计的出炉,被视为推动氢能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当期我国氢能标准现状如何,后续氢能产业标准将如何完善?

制订标准乱象初现端倪

由于我国氢能产业仍在发展初期,存在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与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氢能技术进展、产业需求和国家战略部署,我国于2023年7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系统构建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为氢能产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政策指引。

我国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具体包括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按照发布机构区分,我国的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强制性、推荐性)、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五个类型。由于各地氢能发展不均衡,产业各环节参与方众多,氢能产业化程度较低,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标准正呈现出国家标准出台慢、行业标准少、团体标准乱、地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从氢能国家标准来看,目前我国已发布氢能相关国家标准超过150项(包含现行、正在制定和待制定项),涵盖制、储、运、加各环节,国家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在氢气制取碳排放标准、车载储氢瓶组标准、液氢民用标准、氢安全体系标准等方面仍然薄弱。

特别是,国家标准从提出到最终执行的周期较长。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马林聪介绍,这个周期通常需要2.5-5年的时间,氢能产品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国家标准出台速度。

从氢能行业标准来看,中国氢能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机构为国家能源局或性质相似的政府部门,氢能技术产业联盟与学术团体在行业标准的制订中发挥作用较小。目前行业标准整体数量较少,相比于国家标准比例仅为1:3左右。并且,行业标准集中分布在氢工程建设、氢制备与纯化和氢相关测试等技术类别,在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

从氢能团体标准来看,我国氢能技术团体标准的制定组织数量众多,大部分由行业头部牵头制定。据高工氢电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有超过40项氢能相关标准发布,其中绝大部分为团体标准,内容涵盖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团体标准可以提高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对参与企业而言,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氢能产业链部分环节产品上下游绑定强,在同一行业内可能会出现多个团体标准,从而易导致标准不一致,致使产品之间无法兼容的情况出现。甚至有可能出现部分厂家利用自己牵头制定的标准推广低质量产品的现象。

从氢能地方标准来看,由于各地方氢能发展程度不同,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标准。这会导致企业在一个地方做的氢能项目,到了另一地方就行不通了,必须重新对标建设。氢能项目在不同地区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制约了氢能市场的拓展与成熟。

加快行业标准出台、打通国内国际标准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乱象?

马林聪表示,我国氢能标准体系不仅要满足当前发展阶段的基本需求,更要能在未来中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应对诸多挑战。

他认为,下一步我国氢能标准要建立适度超前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标准适用性研究、广泛调研、试验验证,及时修订更新标准;需要注重氢能标准化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建立标准与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需提升技术专家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标准化专家技术水平,将我国先进技术创新成果、示范经验及时转化成国际标准;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标准实施应用评价体系,支撑氢能产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高工氢能,我国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先由氢能行业标准化组织或协会,主导并协调氢能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在推进氢能国内标准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与国际标准的协同发展,以促进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国际上,‌ISO和‌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发布超过260项氢能标准,主要氢能产业先发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均设有标准化组织或协会,主导并协调氢能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

以美国为例,其氢能标准的发展经验是利用学术团体和产业联盟制定标准具体内容。美国氢能学术团体利用其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以获得前沿研究数据,为标准制定奠定数据基础。其氢能产业联盟则利用大量的测试设备提供实验数据,同时其更贴近商业化市场,能提供产业最新测试结果,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奠定现阶段和未来氢能标准制定的基础。

此外,随着氢能产业升级,对氢能技术动态前沿最敏感的是氢能领域的产业联盟,我国可以利用产业联盟掌握必要测试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标准,增加行业标准数量,从而起到对国家氢能标准体系的补充、完善作用。

还值一提的是,国内氢能产业及标准体系建设起步相对较晚、部分标准缺失或与国际标准差异大,而且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较弱的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国内产品出口时需进行海外标准认证,如储氢瓶阀、电解槽等。

因此,我国氢能标准在制订时也最好参考、转化一批先进国际标准,同时也强调鼓励联盟、团体、企业等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打通国内外标准壁垒,助力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明确提出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携手并进,共同应对技术挑战、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培育,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