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诗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意即在文坛,每一代都有新人涌现,更胜前人。其实,对于极其消耗脑力以及体力的军事领域来说,每一代都能够有名将涌现,可以担当重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一旦出现蜀汉那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剧,大概率也就是这个国家要衰亡了。
庆幸的是,我军每一代都有名将出现,接下先一辈的光荣使命,承担军人的重责,从不断层,和平时代也不曾例外。
在南昌起义后,由于是初创阶段,很多将领都没有经过锤炼,战事又频繁,连毛主席、朱老总都要上前线亲自指挥。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实际直接指挥了三河坝战斗,完成了阻击任务,后来带着部队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毛泽东在直罗镇战役也亲临前线指挥,时任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后来开国元帅中的彭德怀、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以及徐海东、罗瑞卿、陈赓等21位开国将军都参加了这场战役,上演了中国革命史上将帅齐上阵的罕见一幕。
随后在红军时期,元帅级别的军事人才得到锤炼。徐向前为期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战役,累计歼灭敌人8万多人,是红军大兵团指挥作战的杰作。 林总在23岁就当上红军第四军军长,26岁就进入军事指挥中枢,成为我军主力部队中的红一军团总指挥。彭总、刘帅也逐渐走上了独挡一面的位置,成为战略级别的军事大家。
抗日战争时期,彭总统筹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八路军旗下:林总的115师,贺龙120师,刘伯承的129师,全部都战功赫赫,人人都为我军迅速成长立下汗马功劳。这一阶段,虽然是元帅级别的人才实际指挥,但大将级别的军事人才得以迅速成长。
解放战争时期,大将级别的人才就可以独挡一面了。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文,提到:“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接触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陈老总认为我党军事家不多,其实是谦虚了,也有可能是站在他的角度看,以陈毅的成绩作为门槛,因此,能够比肩陈老总的军事家自然不多。不过,陈毅这句话认为粟裕、陈赓这两大将级别军事人才已经脱颖而出,足以承接元帅们的荣光。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主要是元帅以及大将级别的军事人才承担国防重任。60年代直至90年代,开国上将、开国中将、开国少将逐渐接班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韩先楚上将,在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一直负责重点战略方向的军事指挥:任福州军区司令长达16年,期间积极准备解放台湾;后续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镇守西北,威慑苏联。开国中将张震、秦基伟等,开国少将刘华清、李德生等,都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
90年代到21世纪初,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军事人才也走向重要岗位。比如1944年入伍的张万年、迟浩田就当上了军委副主席。
21世纪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将领们显露头角,成为国防核心力量。梁光烈、廖锡龙、刘冬冬、张海阳、赵宗歧等都担当了重任,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上将,在1979年战争爆发时,还只是第14军40师118团的连长。
当下已经是和平时期了,虽然没有大仗打,但我军仍旧接过英烈手中的钢枪,扛起先辈的职责使命,继续奋勇向前。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实战中,英雄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面对团团围住的敌人,展现出我军将士一贯的血性,毅然冲在最前面,守住我们的国土,喊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令人为之动容。还有最近因为实战化训练,不断牺牲的战士们,足以说明人民解放军仍旧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