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是名老中医为防止中医传承中断而于1985年创立的中医大学,坚持按照中医规律进行教学,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中医人才。八、九十年代,因政策原因,该大学不得不于2005年关闭。虽已关闭,但光明中医系列教材却一直备受追捧,因为教材全部是名老中医根据中医特点编写的教材,受到广大临床中医师的推崇。
本文为作者李文强系统研读光明函授教材后,为帮助众多中医学子能通俗易懂掌握教材,历时五年,有感而写的中医启蒙书《中医概念入门》系列连载。
01概述:
绪论中说过,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温室花园,而我们生存的自然界则是一个更大的温室花园,两者的运转机制有相似之处,中医中三阴三阳、六气、五行等概念皆来自于自然界。另外人生存于自然界中,其物质与能量都从自然界获得,所以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非常大。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研究人体的健康问题,需要非常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医的人体观念之前,需要先了解中医的自然观。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黄帝内经讲解—天地形气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内经》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而且人与天地相参应。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 气的概念
中医中大量使用气的概念,非常重要。但是气的定义却有些模糊。这里需要做一些分析:
1、气一元论中的气
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面有“气一元论”的说法,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
关于物质最基本单元的问题,现代科学在微观领域不断的探索,已经从原子论向下探索到弦理论。虽然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已经可以证明所谓山河大地等各种物质,无非是更微观的基础物质的不同组合而已。
另外,从质能方程、波粒二象性、弦理论的内容看,物质与能量在本质上可能是统一的。
所以中医中的气,大家可以先简单理解为物质与能量的基本单元,所以其既可以表达物质也可以表达能量。如果有一天,现代科学彻底解决了物质本源问题,我们可以拿来和气的观点对照一下是否一致。在此之前,学习中医的人先这样理解就可以。
中医用气来表达各种事物,比如天气、地气、金气、木气、肝气、脾气等等。这些词中的气,同时具有物质和能量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不但描述了物质,还描述了物质所处的能量状态。
“气”不仅具有物质性,而且还具有运动的特征,它既是万物的原始物质,又是推动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黄帝内经讲解-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
一般来说,中医更关注气的能量属性,所以中医中的气和现在的能量概念有很大的相通性。
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断运动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推动和温煦的作用,因而中医学中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药学概论-藏象-气、血、津液》
02形气中的气
这里气是与形相对的,形指的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气指的是气态的物质。对于自然界来说,泥土、石头、木材、水都属于形,空气、水蒸气属于气。
物质固、液、气三态随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水在0度以下为冰,100度以下为水,100度以上为水蒸气,4000度以上分解为氢氧。而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后可以变为固态或者液态,比如空气在零下193度左右会变成液态。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形可以转化为气,气也可以转化为形。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
“形”,指具有形体的物质。《内经》认为天和地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天的无形之气与在地的有形之质相互交感,相互作用,于是化生万物。
《黄帝内经讲解-天地形气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形气互转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自然界有云雨的形气互转现象,这是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升入空中,在空中受冷又变化为雨降落于地面。中医认为在人体的水液运转过程中,也有这种类似云雨的形气互转现象,中下焦(脾、胃、肾、膀胱)中的水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上升到肺,在肺化为液态,重新输送到全身。另外也有营气与血液的形气互转情况。
阳的化气过程,即是把体内有形之质,化为无形之气,或转化为能量,如“精化为气”,“水化为气”等等,都依赖于阳的气化作用;阴的成形过程,即是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身的形质,如精血的生成,形体的发育等等,都要依靠阴的成形作用。
《黄帝内经讲解-阴阳学说-(十二)阴阳的性质和作用》
03小结
以上两种气,一为质能基本单元的气,另一个是气态物质的气,这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应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现在两者混用确实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学习中医的人要理解不同语境下气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