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得一塌糊涂,如今却惨遭嫌弃,这几个男装品牌,你买过吗?

鲁滨逊的日记 2024-12-04 09:54:22

众所周知,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购买衣服的速度可是相当的快。他们在衣服的选择上也往往没有什么要求,只要穿着舒服,价格合理就能马上买单。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专门为男士设计的服装品牌应运而生,并且一度成为了男士们追捧的对象。

然而,那些曾令无数男人引以为傲的品牌,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大家吐槽和嫌弃的对象。

快来看看是哪些品牌,你的衣柜里有没有呢?

“男人的衣柜”

说起专做男人衣服的服装品牌,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海澜之家吧。

毕竟,这个以“男人的衣柜”为广告词的品牌,凭借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曾一度成为了我国男装市场的领导者。

然而,近年来,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男装巨头”,却频频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导致其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品牌危机。

一位来自山西的网友表示,海澜之家的衣服现在感觉谁都能穿,但谁都不想穿。年轻人觉得老气,年纪大的又嫌款式太花哨,完全没有明确定位。

网友的这番话,直接点出了海澜之家的品牌定位问题。

在消费群体细分的今天,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精准抓住目标受众,而海澜之家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一位来自北京的网友也分享了自己购买海澜之家后的体验:

“去年买了一件羽绒服,穿了不到两个月,洗一次就完全变了形,像地摊货一样,真不敢再买第二次。”

事实上,海澜之家出现质量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这也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对海澜之家怨声载道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部分网友表示,海澜之家的线下门店确实什么都有,但西装、夹克、休闲装都是混在一起的,而且每件衣服的设计都很普通,完全看不到有特色的地方。

相比优衣库的简洁、ZARA的时尚、H&M的潮流,海澜之家的设计似乎缺乏一些核心的设计理念。

面对如今状况百出的海澜之家,不少人开始纷纷回忆起它“最初的模样”。

2002年,海澜之家的创始人周建平,带着领团队对国际快时尚品牌优衣库,进行了深度调研,并从中汲取经验,迅速制定了适合中国市场的经营策略。

随后,第一家海澜之家,在江苏江阴正式开业。

与传统服装品牌的消费模式不同,海澜之家采用了“先租后卖”的模式。

也就是说,海澜之家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不直接购买所有商品,而是采用“代销”模式。

供应商将商品寄放在海澜之家的门店中,所有权仍属于供应商。

这个模式中,消费者可以像在传统门店一样挑选和试穿。如果看中某件商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租赁几天或一周。

在租赁期间,如果消费者决定购买该商品,可以支付剩余的金额来完成购买。如果消不想购买,只需在租赁期满后归还商品。

这个创新的消费模式,不仅为海澜之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此外,周建平还一直坚信“品质是品牌的生命”。因此,他在服装生产的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确保产品面料和制作工艺符合中高端水准。

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海澜之家还将价格定位在中等偏低水平,精准瞄准中国男性中产阶级消费者。

这种性价比极高的策略,让海澜之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2014年,海澜之家迎来了品牌发展的巅峰。

这一年,海澜之家的年营收超过百亿人民币,在全国拥有4000多家门店,成为中国男装市场的绝对领军者。

然而,这份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经营方式欠妥,销售与生产设计分离,导致品牌自身对产品的把控力下降。

例如,某次秋冬新品上架时,设计团队提供的款式过于老旧,市场反馈不佳,但由于生产已经完成,大量货物积压,不得不低价促销。

面对困境,海澜之家还尝试请年轻明星代言,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

然而,这种努力的效果却十分有限。

一方面,品牌形象仍然停留在“父辈时尚”的刻板印象中。另一方面,设计风格难以与年轻群体的审美同步,无法真正打入年轻市场。

进入电商时代后,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快时尚巨头的冲击,海澜之家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新消费趋势,导致品牌影响力持续下滑。

海澜之家所经历的品牌危机不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揭示了当下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审美升级对传统品牌的巨大挑战。

思莱德

提起思莱德,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它标志性的北欧简约风,以及低调却充满高级感的剪裁。

这个源自北欧的男装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凭借实用与时尚并存的设计,成为众多职场白领男性的首选。

据说,在那个年代,能在思莱德专柜购买衣服的男性,往往都是比较有钱的成功男人。而思莱德的品牌,更是成为了都市男性彰显品位的标志。

因此,无论是正式场合的商务装,还是日常生活的休闲服饰,思莱德都以其独特的气质占据了无数国内男人们的心。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服装品牌,也逐渐陷入了困境。

进入电商时代后,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了剧变。以往需要亲自到商场挑选服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服装。

而思莱德却因为高端定位和复杂的线下渠道,使其难以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情况的影响下,思莱德的门店客流量逐年减少,曾经热闹的场景也变得冷清。

此外,思莱德的门店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的高端商场,这些黄金地段带来了巨额的租金压力。

与此同时,人工成本和门店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在利润被电商分流的情况下,维持这些高成本的线下门店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且思莱德也一直以高品质闻名,其面料和工艺大多来自欧洲,这也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全球供应链成本的上涨,思莱德的定价越来越难以与本土品牌竞争。消费者逐渐将目光转向那些价格更为亲民的新兴品牌,思莱德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面对电商的冲击,思莱德尝试开设线上旗舰店,希望通过网络渠道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然而,由于产品定位较高,一件衬衫动辄上千元的价格,让习惯了低价促销的网购用户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思莱德的销售额开始大幅下滑。一些地区的专柜不得不关闭,品牌的规模也随之缩减。

虽然当年的辉煌已成过去,但一个品牌的未来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思莱德能够在变革中找到方向,重新定义品牌定位,就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

七匹狼

七匹狼这个品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很陌生,这个上世纪末风靡一时的男装品牌,以其独具特色的夹克衫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0年代,七匹狼的创始人赖永刚,敏锐地察觉到,当时中国男装市场多以中规中矩的西装和休闲装为主,夹克衫却几乎无人问津。

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赖永刚在福建晋江开设了七匹狼品牌,并开始全力打造高品质的夹克衫。

更重要的是,赖永刚还在产品中融入创新理念,采用了防风、防水的面料,内衬加入可拆卸设计,既可以在正式场合穿着,也可以用作日常休闲。

这种“多功能”的夹克衫,以其独特的产品定位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成为无数男性衣柜中的“必备单品”。

然而,进入2000年后,中国服装市场迅速涌现出更多竞争者。

无论是优衣库这样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还是本土崛起的劲霸、海澜之家等男装品牌,都对七匹狼形成了巨大压力。

虽然夹克衫依旧畅销,但市场容量逐渐趋于饱和,七匹狼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为了拓展市场,七匹狼决定推出商务西服系列。

然而,这一尝试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由于西服市场往往对剪裁工艺、面料选择有着极高要求,这对于以制造夹克衫为主的七匹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消费者普遍认为,七匹狼的西服“不够专业”,这也一度让七匹狼在西服市场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西服的接受度下降,更偏好设计时尚、价格适中的快时尚品牌。

这种趋势让七匹狼在尝试吸引年轻消费者时,面临重重困难,这也导致其销售业绩严重下滑。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七匹狼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品牌,只要能够抓住市场趋势并不断创新,未来或许还有可能再现当年的辉煌盛世。

信息来源:

蓝鲸财经:进阶失策,国产男性衣橱步入时尚荒漠!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