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与外蒙“满洲里会议”简况

山雁说过去 2024-10-03 16:06:33

金声整理

哈尔哈庙事件(即诺门罕战争)后,哈尔哈河沿岸哨所之间小冲突不断发生,日益加剧。为了解决二百年前就已留下的边界和领土问题,伪满洲国向蒙古人民共和国提出召开会议,重新划定边境线的建议。但是,当时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并没有被中国政府承认,仍坚决认为此“二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伪满和外蒙双方,也未承认对方的国际地位,于是由日本出头请苏联从中搭桥,通过日苏间数次交涉,蒙古人民共和国同意派代表团参加这个会议。地点定在满洲里,简称满洲里会议,

伪满洲国参加会议的代表团成员是;

首席代表:凌升,伪兴安北省省长。

代 表:斋藤正锐(日本海拉尔特务机关长中佐)、乌尔金 (兴安北省警备军司令官少将)、神吉正一(伪满洲国外交部政务司长)。

随 员:石田谋、正珠尔扎布、华林太、玉闻精一、猪口三戴.

服务员:宫本。

蒙古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是:

首席代表:桑布(外交部副部长)、丹巴(军团长)、德格索尔(政务委员)、其木特道尔吉等。

蒙古代表团住地设在乘坐来的专车里。

伪满代表团部设在满洲里头道街苏联领事馆斜对面民房里。

会址设在铁道南的一所平房里。

满洲里会议共开了三次,三次会议都因为节外生枝不欢而散,边界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种下了恶因。

第一次满洲里会议是在1935年6月1日召开的,会议上,伪满洲国代表主张;诺门罕方面,双方的边界线应在哈拉哈河一线上,以哈拉哈河主流为两国的国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代表主张,哈拉哈河是蒙古的领河,双方边界线通过哈拉哈河东侧和北侧。会议的焦点是哈尔哈庙一带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反复坚持,重复二百年前喀尔喀东臣汗部和呼伦贝尔新巴虎两个部族的意见,而且都拿出了古旧的地图和文据做为理由。就在会议争论期间,关东军做了手脚,向哈拉哈河派出军事测绘队。在胡鲁斯台河边,被蒙军抓走两名,其余跑回。为此,关东军指使伪满洲国代表,在7月4日的会议上,向蒙方代表提出:惩处肇事者,承认满洲国代表常驻蒙古领内,如果蒙方不答应上述要求,“满洲国”(实际是关东军)将迫使塔木察格布拉克——斯梅一线以东的蒙古军队撤走。

蒙方代表没有理睬日满这个以军事进行要挟的讹诈,于8月26日回国。

第二次满洲里会议,是在苏联驻日大使就关东军指使伪满洲国代表在会上要换蒙方代表一事,向日本广田外相提出抗议并发表了声明。在日本向苏联表示歉意后,于同年10月2日召开。但这次会议只举行了四次。由于双方重复第一次会议各自的观点,于11月25日再次休会。

1936年2月20日,苏联和蒙古修订了为期十年《苏蒙互助条约》,3月29日,日军突袭蒙古境内的达乌兰战斗遭到失败后,日军又通过外交途径与苏联交涉,于1936年10月26日召开了第三次满洲里会议。

第三次满洲里会议,伪满洲代表团成员有了更动,成员名单如下:

首席代表:凌升。

代 表:矢野征记(“满洲国”外交部调查司长)、乌尔金、菊竹稻穗(兴安局次长)。

随 员:石田谋、正珠尔扎布、获原长一郎、额尔钦巴雅尔、哈达、饭盛某。

这次代表团成员里,没有日本现役军人,关东军感到前次会议派了日本海拉尔特务机关长参加,暴露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真相,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被方代表看不起。但虽然明里没有军人,背后确是满洲里特务机关长樱井僚三少佐进行操纵。而会上,则是日人矢野独断专行。会议期间关东军参谋次长矶谷廉介少将和司令部第四课长河边虎四郎大佐专门到满洲里听取会议情况。

第三次会议正在争议期间,11月25日传来日本和德国签订了《日德防共协定》,这个针对苏联和蒙古的日德同盟,刺激了苏联政府,于是,在《日德防共协定》发表后,蒙方代表立即回国。

“满洲里会议”,由于新的恶因而彻底破裂了。

(摘自《满洲里文史资料》第四样)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