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这台石磨太神奇了(原创)

石葡萄有百合香 2024-02-29 10:43:04

说到童年的回忆,我突然想起了村里的那台石磨。它陪伴着世世代代的村民,用自己庞大、沉重而古老的“身躯”,给乡亲们转化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小时候,每每到了雨天或立夏,石磨房就会变得热闹非凡,这时候石磨开始呼呼噜噜地转起来。为什么往往都是雨天和立夏才会有这样的情景呢?那是因为下雨天,乡亲们不能下地干农活了,他们没那么忙了,就会想着给家人做些不一样的美食,这时他们想起了村里的那台石磨。

故乡的石磨,是两块直径50厘米左右、有一定厚度的圆柱形石头磨扇组成的。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腔,叫磨腔,形似太极图,腔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下扇磨中间有一孔,孔里安装木制的立轴,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转动时,空套围绕立轴转,上扇磨的上沿,掏有两个小孔,是用来套绳子拴推磨的木杠子的,上扇磨的中央还有一个磨眼。

磨眼的直径一般在7厘米左右。磨糍的时候,韭饭粒通过磨眼流入磨腔,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石磨纵横交错的不断转动的磨齿研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

每每下雨天,乡亲们早早起来,就是准备材料,有的人泡黄豆,准备磨豆浆;有的人冒雨去田里割韭菜、浸泡大米,准备磨糍粑。早饭过后,石磨坊逐渐热闹起来,乡亲们开始聚集于此转化美食啦。

大家开始分工合作,有的人清洗石磨,有的人清洗磨杠,有的人去水井打水,配合如此默契,孩子们则在一旁观看、嬉戏,仿佛汇聚成了一首悦美的乡村交响曲。

石磨安装好了,开始动工了。推磨可是一项体力活,在我印象里,都是由成年人来进行。小孩子一是力气不够,而是身高不够,所以完成不了这项货。大人推磨的时候,双手握住磨杠,横放在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让磨杠推着石磨转动,反复循环着。如果推磨的人累了就换下一个人,石磨真的太重了,每次使用石磨的过程中都会换人很多次。

除了推石磨,还需要有人把材料不停地放到魔眼中。看似简单的活,也是需要一点技术的,每次放入的材料不能太多,如果太多,磨出来的浆就会很粗糙。每次放入的材料也不能太少,如果太少,磨出来的浆就会很稀。

这就这样,放料和人和推磨的人有节奏的配合着……

这时候,也是幸福的时候。因为乡亲们一边干活,还能聊聊日常或者村里的新鲜事,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我们小孩子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什么重大消息。那时候的网络没现在发达,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从人们口中传出来才知道的。因此,乡亲们的每一次相聚,都是传播消息的重要途径。

晌午,乡亲们结束了推磨时光,收拾好物品,把石磨清洗干净,端着半成品的美食回家烹饪了。此时,石磨坊又变得寂静起来。

乡亲们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可它却毫无怨言,一直守护着乡亲们,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春夏秋冬,日复一年,年复一年,石磨带给乡亲们太多的便利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