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代的古印度,有什么考古发现?

是个文化地平线 2024-07-25 20:20:42

印度河谷文化之后,孔雀王朝之前,这段时期的印度文物所见不多,在很多介绍印度艺术史的书中,这是段被忽略的历史。这一时期,印度考古发现的古文化,一般是根据器物类型命名的。

犍陀罗墓葬文化时期的骨灰瓮

距今大约3400-2800年前后,巴基斯坦犍陀罗北部地区的斯瓦特河谷地带出现了一种以大型土葬墓地为代表的文化,也称犍陀罗墓葬文化。在这一文化中发现了马具、马的遗骸和铁器,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体现了早期印欧人的迁徙,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之前南亚文明的延续。

墓地H文化的彩绘陶器

更早些的时候,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出现了一种墓地H文化。墓地H文化被认为是由晚期印度河谷文化发展而来,也可能受到了犍陀罗墓葬文化的影响。墓地H文化的先民继续用泥砖盖房子,以水稻为主要作物,制作黑绘红陶,上面描绘羚羊、孔雀、星星等图案。

墓地H文化的另一重大转变在于火葬,这与印度河谷文化将尸体放在木棺中的做法完全不同。最古老的《梨俱吠陀》就提到了火葬的习俗,这可能体现了新族群,比如印欧人的到来。

同时期拉贾斯坦和旁遮普东部兴起了一种赭石彩陶文化,也可能是由晚期印度河谷文化发展而来,并受到了印欧人迁徙的影响。赭石彩陶文化得名于他们制作的赭石色彩陶,往往与铜窖藏一起发现。

恒河-亚穆纳河流域出土的人形铜器

哈里亚纳邦铜窖藏出土的文物,可能有宗教作用

这一时期印度恒河西部-亚穆纳河流域一带有种铜窖藏文化,被认为受到了赭石彩陶文化的影响,也可能和印欧人的迁徙有关。铜窖藏大多出土于恒河-亚穆纳河流域,但在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也有发现,共同特征是出土有铜器,但风格却不尽相同,所以把它称作一种文化,也有点勉强。

㤭赏弥发现的铜器

这一时期,恒河-亚穆纳河流域的㤭赏弥(Kosambi)成为恒河平原的贸易中心,后来成为十六雄国之一的跋蹉国(Vatsa)的都城。在这里也发现了一些窖藏铜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纪早期。

彩绘灰陶残片

距今3200-2600年前后,恒河流域一带的陶器由红黑陶器转变为精细的灰陶,上面绘制有黑色的几何图案,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彩绘灰陶文化时期。彩绘灰陶文化可能对应了吠陀时代的中晚期。

彩绘灰陶文化之后,印度北方进入北方黑色抛光器时代,对应历史,就是印度的十六雄国时代。这一时期,印度北方开始出现大城市。城市人口增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在器物上的特点就是制作黑色的抛光陶器。

吠陀时代的印度文物是怎样的呢?其实在国内的上海博物馆,就有一些十六雄国时代的印度钱币。

和同时期的中国、波斯、希腊相比,这一时期的印度钱币一般尺寸比较小,尺寸相对不怎么规则,看起来做工也要差点。

其他文物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印度文化部背景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到印度各家博物馆收藏的7万多件文物。不过网站的检索功能比较简单,不能按照文物的年代进行筛选。文物信息倒是还算详细,不过要一个一个点进去看,太麻烦了。

另外又找到个印度文化部资助的数字博物馆项目,集成了印度10座博物馆的藏品,文物数量更全。可以按照时间轴来筛选,但功能依旧不太直观,还是要一个个点进去才能看到详细信息。

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有很多文物流落国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网站建设比较完善,搜了下不列颠博物馆的网站,可以找到2万多件印度文物,其中年代在公元前有图的大概有一千多件,大多都是钱币还有小物件。贴些图——

铜剑、铜斧,公元前2000-1000年。

铜饰片,公元前2000-1000年,来自中央邦。

磨光陶器,公元前2世纪。

金项链,公元前10-公元前1世纪,不过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

金饰品,公元前10-公元前1世纪,也是南印度的。

造型特别的陶罐,公元前10-公元前1世纪,也是南印度的。

小陶俑,公元前10-公元前1世纪,也是南印度的。

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站,虽然可以找到一千多件印度文物的照片,但吠陀时代和十六雄国时代文物的照片极少。

时代放宽到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已经是孔雀王朝和巽伽王朝时期了),画风是这样的,多贴几张图——

女性偶像,公元前3-2世纪。

象牙浮雕,月神和他的妻子在马车上,约公元前2-1世纪。

骨制性爱场景浮雕板,公元前1世纪。

陶制王室成员浮雕板,公元前1世纪。

陶制女神浮雕板,公元前1世纪。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