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向来不是曼联的福地,本赛季做客伦敦曼联只拿下了富勒姆,这一次面对阿森纳,曼联被阿森纳用2个角球击败了,曼联防住了阿森纳的阵地战进攻,可是防不住阿森纳的角球;曼联能在后场出球形成流畅的配合,可是在进入进攻三区的破密集防守依然乏力,这一场攻防两端的老问题,让曼联输掉了比赛。
输给阿森纳并不奇怪,阿森纳毕竟连续三个赛季都在争冠,阿莫林执教曼联也只是第四场比赛,他还在通过轮换来调配球员适应比赛战术,所以输球不奇怪的。面对卢克肖的伤缺、利马的伤停,这一场比赛阿莫林用了马兹拉维来踢左中卫的位置,足以见得阿莫林对左中卫的重视。
为啥是马兹拉维踢左中卫?因为乌加特更多保护德里赫特的身前空间,而曼联用的左后腰是B费,B费的覆盖强度、防守强度肯定无法跟乌加特比较,所以用马兹拉维踢左中卫,利用他的机动性提供上抢,搭配上相对灵活的马拉西亚,尝试限制阿森纳的右路进攻。
曼联这一场比赛的思路其实比较明确,马兹拉维的活动区域、活动位置比其他中后卫都要靠前一些,他的位置更加像是介于边后腰的位置,当马兹拉维出现在这个位置,就可以把B费的位置适当向前推,曼联的防守层次结构实际形成了芒特+B费、乌加特+马兹拉维、马奎尔+德里赫特的三层结构,用了一套密集中路的方式,压制阿森纳的中路渗透。
这一套方式的确在上半场限制了阿森纳的进攻,阿森纳在上半场仅仅拿到了3次射门机会,预期进球值仅仅为0.33,曼联的控球率甚至达到了52%,比阿森纳还要高一些,中路人员密集、边路拉开宽度,曼联甚至能形成比较流畅的由后场向前场过渡的模式。
因为打不穿曼联的中路,阿森纳上半场的机会基本都是直接打边路的身后,由萨卡在底线附近去做球完成进攻,这时候马兹拉维的回防到位率,切断了阿森纳的进攻路线,而这套模式也是曼联输球的根源,因为阿森纳毫无顾忌的传中,就是想要制造点球。全场比赛,阿森纳一共拿到了13次角球的机会。
比赛第54分钟,赖斯的角球传前点,阿森纳一窝蜂的抢前点,曼联应对不及,导致被阿森纳先下了一城,接着到了比赛第72分钟,托马斯传后点,依然是同样的应对模式,曼联再丢1球。之前阿森纳角球主罚中路或者远点,奥纳纳还能出击,这两个是真的没办法。
丢了2球之后,曼联球员似乎泄气了,体能储备也不充足,基本上也就没什么表现了,比赛进入了阿森纳的节奏,阿森纳用快攻拿到了不少机会,而曼联很难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其实曼联在上半场利用中后场的长传,拿到不少进攻机会的,但是曼联进攻端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实在无法进行精细作业,要么被阿森纳提前卡主位置、要么自己的传跑不够到位,很难形成威胁。
这一场比赛输了0-2,比赛前60分钟的场面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一支正在磨合中的曼联,只不过依然暴露出了老问题:一旦落后就着急忙慌的传球、着急想要进球,从而打破了进攻的节奏。在上半场的比赛过程中,我们还看到推特上不少球迷发表意见说双方都非常耐心,双方都不敢轻易露出自己的弱点,都很注意保护自己,曼联的传切和跑动也很流畅。
可是一旦曼联失球了,曼联就崩了。特别是阿森纳打进第2球之后,曼联整体也有效的逼抢都很难形成,让阿森纳从容形成快攻。吸取经验和教训吧,不过这种经验和教训曼联在整个赛季已经拿到足够多了,也不知道这一支曼联什么时候可以成熟一些。
至于主教练阿莫林,从赛前的战术布置看,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主教练,他对于球员的特点、对手的特点了解的比较多,比赛之前我们还担心曼联怎么应对阿森纳的右路萨卡+厄德高,阿莫林给出的答案是双中卫、马兹拉维前提拦截,充分利用了乌加特、马兹拉维的机动性,这一点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