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出了这么一个人才,他原本是在海边养猪为生。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通往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缺的不是本事,而是一个机会。机会转瞬即逝,把握住机会你就能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把握不住机会,也只不过是泯然众人矣。所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不如放手一搏,殊不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孙弘出身其实挺不错的,至少也是菑川国薛县当地的世家小族。小时候,公孙弘喜欢读一些《诗》和《书》,对其它的书籍他表现的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究其缘由是《诗》无非讲的就是风、雅、颂,说白了它就是一些歌词,公孙弘学它可以让更多的女子对他暗送秋波。看那位公子对音律颇为通透,真是一个十足的偶像。
而他学习《书》,也就是《尚书》的目的也很单纯。《尚书》记载的都是上古时代的历史故事和一些典章制度。学习了以后,公孙弘的谈资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在酒桌上吹起牛来,他的那一帮兄弟哥们自然对他刮目相看,都言到他懂的太多。因此,对于《诗》和《书》的学习,公孙弘尤其用心。
等到公孙弘十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公孙家在朝堂上有人,所以作为分支的公孙弘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但他还是在薛县做了一个狱吏。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即使公孙弘是一个小小的狱吏。但他的权力可不小,薛县的牢狱这一块可归他管辖。平日里,他带着他的几个小弟游街串巷,连吃带拿。可百姓却不生气,因为公孙弘虽然吃东西不给钱,但他给老百姓干实事啊。他的辖区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坑蒙拐骗、烧杀劫掠的勾当。所以,在当地公孙弘的声望颇高。
可惜的是,公孙弘他贪图于享受,学了一些知识仅仅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对于汉朝的律法,他是一概不知。他认为自己是县里管律法的,所以他的哥哥投了别人的耕牛之时,公孙弘因为亲情而包庇了他。这在汉朝的律法中是不允许的。因此,公孙弘因为包庇罪被解除了职务。
被免职后的公孙弘,曲也不练了,歌也不唱了,就连他的那些朋友聚会的时候也不邀请他了。毕竟他没有经济来源,哪怕他说的故事在动听,再逗人捧腹大笑,你没有钱,谁都不是你的朋友。
万般无奈之下,公孙弘只好跑到海边干起了生猪养殖业。解决了自己的生计,公孙弘也不和那一群狐朋狗友往来了。省却了那些推杯换盏、无聊的应酬工作,公孙弘闲余时间重新拾起了很久不曾翻阅的书籍。他终于发现过去读《诗》和《书》都是在执着于追求表面的东西,热衷于受到别人的夸赞。这其实是心里极不成熟的表现。心中的愉悦其实是外求不到的,只能去内求于自己。于是,公孙弘的学问一天比一天高。
等到刘邦去世,吕后也步了刘邦的后尘。汉文帝好不容易继承了刘家的社稷,但经过多次内乱,朝廷极度缺乏人才。这时候,公孙弘因为是经学大师而受到汉文帝的征辟。这时候,公孙弘自己和贾谊齐名,他们一起被汉文帝请到朝堂之上做了太中大夫的散职官。汉文帝一经手国家事务,自然就想像他爹刘邦一样做个受人敬仰的大英雄。
所以,对于这些儒生,汉文帝极其重视,希望他们能当自己的笔杆子。公孙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给汉文帝当了20年的博士。但早已树立终生学习目标的公孙弘虽然做的的闲官,但他却没有一刻得闲。《诗》《书》他已读透彻,因此他又转而学习了《春秋公羊学》。不到两年,公孙弘就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汉朝数一数二的公羊学大家。
遗憾的是,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公孙弘只好丁忧在家。诺大的汉帝国仿佛已经遗忘了曾经有着这么以为经学大师在太学开堂授课,为诸生谋福利。直到汉文帝去世,公孙弘都没有得到启用。
等到公孙弘六十岁的时候,汉武帝才想起有这么一位大儒曾经担任过他的老师。所以,又把公孙弘给征召到朝堂来方面面试。年逾60的公孙弘在一干接受小青年的面前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重用。可惜在出使匈奴的时候,公孙弘因为没有使汉朝的威名得到宣扬,汉武帝罢免了他。
赋闲在家的公孙弘这一等又是10年。人啊,有多少年华可以流逝呢?公孙弘几度起落,中间都隔了很长的时间。但这一次,他的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70岁的他一经汉武帝提拔,直接干到御史大夫的职位。御史大夫可以说是很高的官职,在卿中属于上卿,职权相当于副宰相。公孙弘在御史大夫的职位上一干就是4年。但这却不是他人生的终点。
80岁的公孙弘再一次被汉武帝重用,这次汉武帝提拔他当了一人一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大位。我们知道,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频繁换相。在他当皇帝的54年中,汉武帝换了13个宰相,相当于四年就换一个。而这13当中,有6人都因为触怒了汉武帝而被杀头谢罪。可见,在汉武帝时期,宰相可是高危职业。不过,公孙弘却没有这个烦恼。在宰相的任上,公孙弘干了六年,想当于给另外的宰相多干了两年。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想要当宰相,前提是要你被封为列侯。比如刘邦第一功臣酂侯萧何、曲逆侯陈平、汉文帝时期周亚夫的老爹绛侯周勃,以及与公孙弘同时期的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先被封侯,再拜相。但公孙弘不一样,公孙弘被拜相的时候居然连一个男爵都没有。
为了照顾公孙弘的脸面,汉武帝破格提拔公孙弘,给他封了一个平津侯。足见汉武帝对他的宠信和喜爱。而公孙弘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想要成功还是要多读书,多读书才会抓住那一丝稍纵即逝的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