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平安无事哦’响彻华语影坛”。
还记得那个手里握着木梆子,迈着方步,一边大喊"平安无事哦",一边巡逻的老汉张大爷吗?这句台词在上世纪的中国影视圈曾风靡一时。
当翻开《平原游击队》这部经典电影的剧本时,张大爷这个角色的出场戏具有令人惊艳的气场。
画面一开始,时间正值深夜,那个戒备森严的封锁沟旁。张大爷一手握着木梆子,一边发出定音,一边用他那分明的嗓音喊着:"平安无事哦!"这简单的四个字,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戏剧冲突,深藏着他对抗日军的机智。
当提到这段经典场景,就不得不提到张大爷和李向阳之间的默契互动。当李向阳带着几个游击队员偷偷爬上封锁沟时,张大爷内心的欢喜都快溢出来了。
然而在此时,一辆鬼子巡逻车突然驶过来。在这关键时刻,张大爷保持冷静,继续打着他的更,对着巡逻的鬼子运都同样的"平安无事哦"。
这一嗓子,不仅消除了鬼子的疑虑,更为游击队的行动创造了宝贵的时机。
更有趣的是后半部分的对话。李向阳对张大爷说:"张大爷,我们去了之后,你马上到炮楼去报告,就说八路军下来了。
张大爷满脸的困惑,问道:"这有什么好急的呀?"李向阳笑着回答:"就是要早点给他们点颜色瞧瞧,给他们找点事情做。"这段看似普通的对话中,却展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们深思熟虑的智慧。
老戏骨周森冠的精彩演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他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可谓匠心独运,既展现出一个普通打更人的市井气,又展现了他在暗中协助革命的智慧和机智。
这涉及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他却能巧妙拿捏,让人拍案叫绝。
在那个年代,《平原游击队》这一抗日题材电影相当出名,备受观众喜爱。片中除了郭振清饰演的李向阳、张莹饰演的军分区司令员、杜德夫饰演的侯大章、方化饰演的松井等主要角色外,周森冠饰演的打更张大爷虽然是配角,但他成功地将角色塑造成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
"平安无事哦"这句台词成为了周森冠演艺生涯的一个高光时刻,更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一个文化符号,直至今日,人们只要一提起这句台词,就能回忆起在月光下打更的张大爷,以及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优秀的演员魅力非凡,他们能够让角色在短暂的镜头里熠熠生辉,台词更是经久不衰。周森冠正是这样一位能够让配角光芒四射的实力派演员。
常州走出的"老戏骨"
周森冠可能对于00后的小朋友们比较陌生。可是在电影黄金年代,他被称作“老戏骨”,影响力实打实,是一位来自江苏常州的真正演技派。
1920年,周森冠诞生在文化气息浓厚的江苏常州的一个小城。谁也没能料到,这个常州小伙子会在后来的新中国电影行业崭露头角,成为第一批电影人中的重要代表。
据了解,周森冠与表演的缘分自1951年开始。
周森冠在31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成功考入了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班。
神奇的是,他的同班同学都非同小可:庞学勤、张圆、李亚林、贺小书、柏瑞桐、安震江、叶琳琅、张辉、印质明、赵联、孙敖,这些后来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的演员,竟然都和他是同窗。
那个年代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可不是现在的艺考那么轻松。他们没有表演课本,就自己琢磨着学;也没有专业设备,就靠即兴创作来克服困难。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周森冠和他的同学们凭着对表演的热爱和执着,在艺术道路上摸爬滚打。
在过去的三年校园生活里,周森冠度过了人生中非常珍贵的时光。在校期间,他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表演技巧,倾心于角色塑造的讨论进步着,为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以反复琢磨好几天。
这种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日后在演艺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趣的是,当年和周森冠一起学习的同学,后来很多都成了新中国电影银幕上的第一代明星。但他始终保持着来自常州老家的朴实本色,从不追求表面的光环,而是专注于把每个角色都演到极致。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快餐式娱乐的年代,周森冠与他的同学们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学习表演,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艺术。
这种大智若愚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未来的演艺道路上,燃起最真实的表演火花。
老一辈艺术家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他们不是科班出身,更在于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周森冠先生是这一群可爱可敬的艺术家中的一员。
《配角也精彩:周森冠的银幕人生》讲述了周森冠的银幕生涯历程。
1954年,毕业于艺术学校的周森冠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这个年代的北影真是人才济济,但他凭借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从众多配角中脱颖而出。
周森冠的角色百看不厌,在不同的作品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例如,《侦察兵》中的农会会长、《洪湖赤卫队》中的胡子爹、《泪痕》中的何成、《上甘岭》中的朝鲜人民军李师团长等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
他精心塑造的角色,即使是配角,也一个个像流光溢彩的明珠那样熠熠生辉。
在电影《小花》中,何翠姑的养父何向东这个角色特别值得一提。当何翠姑向养父提起赵永生和小花兄妹的事情时,周森冠饰演的何向东,那种悲伤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绪,让人看了直戳心窝子。
当他对翠姑说"你就是赵永生要找的妹妹"时,那份深深的父爱穿透银幕,温暖了无数观众的心。这段戏,得到了许多老戏骨的好评,被誉为配角演技的典范。
再来谈谈《暴风骤雨》里的刘德山、《浪涛滚滚》中的吕部长、《粮食》里的发成,还有《早春二月》中的校工阿荣。
尽管每个角色的戏份都不多,但周森冠总是能够凭借有限的镜头,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深刻而生动。
周森冠的表演充满个性:质朴、真实且自然。他从不玩弄技巧,也没有噱头,只是踏实地琢磨角色,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用最质朴无华的方式演绎出来。
这可能与他常州人的性格有关,性格低调内敛,然而却忠实善良有温度。
有趣的是,周森冠出演过很多角色,但却从未当过主角。尽管如此,他对角色的认真程度丝毫不减。他认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周森冠对于表演的执着让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脚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后来者:配角也可以演出精彩的人生。
至今重温他的作品,我仍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表演的那份真诚与炽热。
就像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那句看似普通的"平安无事哦",因为演员用心的演绎,成为经典。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风格,朴实无华,却深入人心。
老艺术家坚定地守着他的绿叶配红花的原则。
在老艺术家周森冠的表演生涯中,有一种独特的美,那就是他总能将配角表演得如同主角一样耀眼。比如说,在《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中,虽然他饰演的英子的父亲杨大伯的戏份并不多,但是观众仍然记住了那个在白洋淀养伤时,听着女儿一声声"嘎子哥"的慈父形象。
在周森冠很出色地演绎下,每个角色都像是一幅细腻的工笔画。例如在《早春二月》中的校工阿荣这个角色,他并未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而是以最自然的状态,展现出一个普通校工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整个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这种表演看似简单,实际上难度极高,因为要把“平凡”演得不平凡,需要极强的演技功底。
有趣的是,周森冠从来不会过于关注自己是否是主角,即使在《国庆十点钟》、《民兵的儿子》、《林家铺子》和《红旗谱》等知名电影中,他也只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
无论何时出场,他都会全心全意琢磨角色,像对待整部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一样。
周森冠曾说过:“演戏不分大小,只要是人物就有灵魂。”这句话至今仍然给人以启示。周森冠通过他在《戴手铐的旅客》《伤逝》《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作品中的出色表演,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
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观众记忆深刻,这些角色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感情。
周森冠的表演风格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虽然低调,但回味无穷。在他的晚期作品,例如《包氏父子》和《迷人的乐队》中,他的表演更为成熟,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
在当今浮躁的演艺圈,这种"绿叶"精神显得尤其珍贵。
在那个还没有流量明星和数据打榜的年代,像周森冠这样专注于表演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支撑起了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
他们不追求爆红,不玩噱头,只是踏实做好每一个角色,这样的职业精神不论在何时都值得大家学习。
有人说,好的配角宛如一道光,能够照亮主角,也带给观众温暖。以周森冠为例,他用多年时光诠释了“配角也是主角”的真谛。
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表演独具一格,成为了后辈演员们学习的典范。
你看,这便是一位真正的老艺术家的坚守,细微之处皆见功夫,简简单单的平淡之处亦无处不呈现真章。这种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才是真正的演技派应该有的样子。
【关于谢幕:”. “】
1994年,周森冠离世,享年74岁。至今,这一别已过去了28年。然而,每逢《平原游击队》的电影画面中出现那句"平安无事哦",他的形象依旧鲜活如初。
在1954年开始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他又继续工作了1994年,这40年间,他的演技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回顾周森冠的艺术生涯,他就像一棵默默生长的青松,不追求最高,但求挺直。他在《小花》中饰演充满父爱的何向东,在《小兵张嘎》中饰演朴实的杨大伯,在《洪湖赤卫队》中饰演胡子爹,在《早春二月》中饰演校工阿荣,每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非常真实。
这种表演风格在当前浮躁的演艺圈中显得尤为珍贵。
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特效、后期调色的时代,演员完全需要通过自身的真功夫来饰演角色。周森冠正是通过这种“土”的方式,把一个个小角色塑造得极具特色,进而成为了经典的角色。
这种专注和执着,以及对艺术的虔诚,值得现在的年轻演员们认真学习。
这位江苏常州的老艺术家,在他74年的人生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配角也精彩"的含义。他那一声声"平安无事哦"的台词,既是对电影艺术的最高致敬,也是对那个真实年代最真挚的回忆。
周森冠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留给我们的温暖瞬间将永远定格在银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