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恶:一边接受帮助,一边心怀仇恨

瑾辰的时光机 2024-06-29 08:10:45

嗨!你来啦,你好呀,我是炘辰,谢谢你来看我~~❤️

大家都听过“好人有好报”,但在现实社会中,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蔡天凤15岁,认识了前夫邝港智。18岁,与其注册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三年后因感情破裂与邝港智离婚。

前夫邝港智有个哥哥欠银行23.8万元被追缴。父亲曾经做过香港警察,但因涉嫌QJ嫌疑人而被迫辞职,随后一直无业。前夫的母亲被颁布破产令。

而邝港智则一直是个无业游民,且劣迹斑斑,2013年至2015年曾在香港油尖旺一带被指7项盗窃罪,同年骗取4名好友500万,2016年也被友人追债158万,因没有按时向警方报到成了一名通缉犯。

可以看出来,这一家人都是无业人员,如果没有蔡天凤,他们不可能过这么优渥的日子,甚至都有可能吃了这顿没下顿。

通常离婚后就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看到这儿有理智的人都会选择敬而远之,但是蔡天凤并没有这样做。

蔡天凤看到前夫一家如此品行,也并未对他们有任何防备,在金钱上更是极为大方,一直在接济对方,家里的开销一直是蔡天风买单,为了照顾前夫一家,每月支付高额生活费,并且前夫找她投资亏了钱,她也不会生气,前夫一家人就真将蔡天凤视为摇钱树,并不断让蔡天凤投资开公司,董事长却是邝港智。

邝港智的哥哥更是在蔡天凤身上使劲捞钱。邝港智怂恿她开除之前的私人司机并由自己哥哥做司机,为他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

蔡天凤于2019年出资7200万港币,以前公公的名义购置了一套豪宅,2022年,蔡天凤打算将这套豪宅出售,留一部分给子女作教育经费,另一部分打算在香港屯门购买新的住宅,供前夫一家居住。

但蔡天凤想不到的是,就是这套豪宅成为了她的催命符。

她的好心并未换来应有的好报,反而换来自己的悲惨结局。

这里有一个惊掉下巴的心理学概念:受助者恶意。

你越帮助别人,只会越激发他对你的仇恨。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越是去帮助一个人,那个人会越对我们感激。

但心理学研究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在过多地帮助别人之后,对方在感激你的同时,在潜意识里会激发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

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是这样描述的:

我就是恨你,

明明你是那么的善良,

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

可我就是要恨你,

我恨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

我把我对自己的恨一并给了你,

全都用来恨你。

如果社会角色差距大,得到帮助当助人者拥有极高的社会资源或财富、权势时,受助者被帮助的过程中看见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在心性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悬殊的对比会让受助者产生被施舍和轻视的感觉,认为助人者是在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因此,尽管受助者接受了帮助,但内心却可能滋生仇恨,从而导致一边接受帮助,一边心怀恶意。

尊重他人命运,也尊重受助者心理情绪。

前几年,孙俪与她的被资助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孙俪资助了重庆市贫困学生向海清,除了支付向海清的学费外,孙俪每月还给他500块生活费,直至他大学毕业。

向海清在2005年成功考入上海水产大学,在接站时,向海清才知道多年来资助自己的是著名影星孙俪母女。

大学期间,向海清逐渐变得游戏成瘾,频繁在网吧通宵达旦,导致经济拮据。他曾向孙俪谎称因毕业设计项目急需资金,但实际上是用于个人消费。

在发现真相后,孙俪决定停止对向海清的资助。

在停止资助后,向海清感到绝望和愤怒,他在博客上撰写了一篇题为《我要毁了孙俪》的长文,指责孙俪不守诺言,将他推向了前程断崖的边缘。

向海清因缺乏自律而自毁前程,并把所有的罪责甩给孙俪,让孙俪寒心。

英国作家萨克雷《名利场》有句话: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受助者恶意,隐藏在帮助和温暖的外衣下,不易被察觉,却最有毁灭性。

受惠于人,但不知感恩,一旦失去好处,所有的恨意却是由施惠人承担。

黄圆媛说,当你一开始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会感激你,因为他觉得,你没有义务帮助他。

随着帮助次数的增加,当事人心理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并且有可能会认为,你帮助他,就是应该的,是你的本分,一旦你停止施恩,他觉得,是你欠他的了,这就是整个心理演变的过程。

更有甚者,会恩将仇报,就是所谓的大恩如大仇。

当一个人接受了另一个人极大的恩惠,尤其是当这种恩惠大到几乎无法偿还时,接受恩惠的人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束缚。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必须不断地回报这份恩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压力可能会转化为对施恩者的不满或怨恨。

古时有一对夫妇,招待很久没见的恩人吃饱睡下以后,开始商量:

妇:10两够不够报恩?

夫:不够。

妇:100两够吗?

夫:不够。

妇:1000两够吗?

夫:够是够,可咱们没那么多啊!

妇:那咱们把他杀了吧!

———《唐语林》

在给予他人帮助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避免给予过大的恩惠而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引发蔡天凤悲剧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度的帮助。正所谓“斗米恩,升米仇。”

一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在这种心态下,即使接受了他人的帮助,他们也不会感到感激,反而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帮助者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时,恨意就由此产生。

心理学家亨利·泰奇的研究发现,太多的支持和帮助可能会引起恶意行为。

在他的实验中,接受了大量帮助的人更容易表现出负面情绪和攻击性行为,过度地帮助别人可能会激发受助者人性当中的恶意。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个人命运,他有他的劫要渡,你有你的人生要过。

你有没有发现,你帮助得多了,你们之间不仅不会更亲近,相反更疏远了。

这并不是说不要去帮助别人,而是有技巧地去帮助:

1.如果一旦你决定要帮助别人,你就不要求别人的回报了,真心地去帮助别人。

2.帮助别人可以,但最好是对方提出求助的时候,再施以援手。对方不提,你擅自帮助其实是越界了,对方自然不觉得该感激你。

而且一旦哪一天你突然停止付出了,他就会认为他应该有的东西被夺走,对你是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反而会恨你。

3.帮助别人不要到处宣扬,不要让对方自尊受损,切勿激发人性中的恶。

4.如果你帮了别人一个大忙,为了避免给对方太大的压力,可以让对方帮你几个小忙,这样双方的心理位置才会重新平衡。

5.帮助别人一定要保持边界感,救急不救穷,不要替对方完成他应该负担的生活的责任。边界感是人际交往的底线和原则。

6.帮助别人要适可而止,如果在人际关系中你处于低位,那位于高位的受助者会以为你讨好他,对他有所求,会对你不屑一顾。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你处于高位,那低位的受助者会认为你炫耀自己。

你给他的感觉却是高高在上的,而他却是卑微的,处在关系中一个很低的位置。

7.不可过度帮助,如果受助者认知层次偏低,她会把你的善意理解为一种对他的讨好。从而在你身上一再索取,最终就是“大恩如大仇”,又多一个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帮者有道,我们要明白提供善意是为了帮助他人渡过短暂的难关,而不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依附别人的“吸血虫”。

当遇到某些情况及时止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要一帮助别人就会有道德上的自我感动,你问过别人需要帮助了吗?

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受助者恶意,和人品有关,这世上总还是有那么多知恩图报的美谈不是吗?

古语说:

“君子记恩不记仇,小人记仇不记恩。”

心胸狭隘的人,对别人的付出,会选择视而不见;对别人的伤害,却记得刻骨铭心。

懂感恩的人则会默默记下你对他的帮助,即便你不求回报,但他会尽量回报这份恩情。

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一个人的人生过得好不好,只有他本人才能决定,我们不能剥夺他人在自己人生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所以帮人要适度,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点个【在看】,愿你所求皆所愿,所遇皆良人。

-THE END-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