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比我预想的精彩

三妮的小姐姐 2024-09-26 01:15:14

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读完后,昨晚追了几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比我之前预想的以《木耳》一篇为主线要更有震撼力。

以琐碎中展现了沙依横布拉克夏牧场的极美。

波光粼粼的河水,水中五彩斑斓的石头;一望无际的牧场,绿草、鲜花和成群的牛羊;远处的雪山,苍凉的戈壁……还有散文中提到的妈妈的语言发明“小鸟烟”“砰砰”,老牛舔着刘德华的笑脸……

添加的感情线更增加了民族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哈萨克族女人死了男人,如果要改嫁,孩子必须留给男方家人,致使许多女人不得不独自带着孩子,开着一个个寡妇餐馆。

电视剧中,托肯在木拉提死后也想改嫁,也面临公公不愿意让她带孩子的矛盾和痛苦。

巴太与李文秀这两个不同民族的年轻人也相爱了,同样面临巴太的爸爸苏力坦“不行!”“她不会放牧,不会给你做饭洗衣服”这样的阻力。

散文中,“我”确实暗恋了一个叫“麦西拉”的哈萨克青年,为了在拖依上见他,换上了漂亮的衣服,一直在寻找他的身影……可是,她知道他们不可能,她想象着他将来的女人,生了孩子后体重到两百斤,每天提着奶桶忙碌着……

还有一条感情线,是有关妈妈的。

散文,至少在最新版的《我的阿勒泰》中并没有涉及,如果有,文字中隐约可见的也只有“我叔叔”这几个字。

电视剧中,妈妈的执念——饼干盒里的爸爸,于转场途中的一个夜晚掉到了湖里,结束了妈妈对爸爸的思念“不想你了”;妈妈的新爱——高晓亮,李文秀的前同事,可能是牧场生态的主要破坏者(我通过《木耳》猜的)之一,会是什么结局,目前第六集只涉及到采木耳。

以《木耳》为主的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引人深思。

哈萨克人淳朴善良,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饲养的牛羊主要供主人和客人食用,基本不买卖。散文中也提到有人去买羊,价格谈不下来,主人留宿,那只羊却成了客人的食物……与电视剧中妈妈张凤侠去买羊情节一样。汉人看了只能无奈地一笑而过。

森林和草场的保护是哈萨克人自发的,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野生木耳、虫草的采挖,矿藏的开采,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压力……

据说电视剧是八集,我只追到第六集,期待后面的精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