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上林与来宾忻城交界的塘红圩,4.3万户籍人口为何还是乡

巧云聊旅游 2024-09-01 17:26:36

乡镇游来到上林县的塘红乡,对于塘红乡几乎没有印象,倒是对塘红乡管辖的中可社区耳熟能详。中可社区的熟知是因为20年前看到南宁至中可得客运车,当时的中可社区还是中可乡,中可乡撤销后并入塘红乡,中可乡为何并到塘红乡,有可能是中可乡的人口基数太少,可奇怪的是中可乡并到塘红乡后还是乡,确实难以理解,本文就来简单的书写一下塘红乡。

塘红乡位于上林县的北部,北与来宾市忻城县的古蓬镇接壤,距离县城45公里,境域面积为185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户籍人口为4.4万余人。185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幅员辽阔,加上4.4万余人的户籍人口,以这样的镇域面积和人口基数,塘红升格为镇都不为过,为何现在还是个乡镇弄不明白,要知道我生活所在地的那桐镇,人口也就4.7万余人。

塘红乡的场镇驻地塘红圩,形成于明朝嘉靖6年(1527),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建圩时先民取泥建圩,过渡取泥而形成水塘。泥是红泥,雨量剧增时水塘爆满,水跟红泥掺合在一起,远看水塘都是一片红色,水塘亦称之为红塘。民间有制糖传统,特别是红塘常见,红糖跟红塘两者音同义不同,百姓为区别红糖与红糖的区别,吃的叫做红糖,红塘将调换过来改为塘红,塘红圩就此得名。

塘红乡与来宾市的忻城县交界,现在可以做么说,要是解放之前,塘红乡可跟忻城县一丁点交集都没有,毕竟解放前忻城县的古蓬镇是上林北6区的,当年将北6区划给忻城县,想来应该是上林县地域太大,需要缩减的原因。明清时期上林县的北6区是八寨暴动的核心地带,解放前夕思吉起义的核心地段,塘红乡与之交界,想来当年受到战乱的祸害不轻。

解放后的塘红乡改为塘红区,当年的县管区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单位,区长等同于现在县里的副手,唯一跟县里的副手不同就是区长是地方一把手,而县里的副手就是正手的副手,并没有多大的实权。正因为区长有实权,县里的副手都想下放到地方任区长,比起现在乡镇干部都想往县城、省城跑,想来解放之初的领导干部的觉悟比现在的要高得多。

1958年塘红区撤销改为塘红公社,区长变成公社主任,想来区长真有点不服气,毕竟区长变成主任,级别可降了好几个级别。可能上级将塘红区撤销都感到不好意思,3年后又复置塘红区,不过此时的塘红区得管有好几个公社,其中就有旗下的塘红公社。当时的塘红区和塘红公社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公社主任又恢复区长,想来当年的区长得乐得笑掉大牙。

1969年塘红区再次撤销,之后就再也没有塘红区,留下的就只有塘红公社,分单干后塘红公社改为乡。1987年塘红乡瘦身,将中可大队剥离设中可乡,原本以为塘红乡就此不变,没想到18年后的2005年中可乡撤销并入塘红乡。当时流行的是两乡合并设镇,而当时的塘红乡则是瘦身析出中可乡感到非常的奇怪,2005年中可乡又并入塘红乡,感觉当时的行政区域调整就像是过家家似的。

塘红乡至分单干开始就是乡,现在即便是中可乡的并入仍旧是乡,抛开境域面积不谈,但4.4万余人的户籍人口,设甲等二级镇都是绰绰有余。境域面积、人口基数都达到建镇条件,塘红至今为何还是一个乡,想来一定是经济总量的问题。塘红乡至分单干到现在仍旧是乡,想来当地的经济条件应该不是很好,当然塘红乡大多数都是山区,近些年发展不好可以理解。

塘红乡毕竟是靠近广西革命老区的边缘地带,尽管没有像思吉起义这样轰轰烈烈的闹革命,但这里却是解放军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塘红乡的石门村在解放前夕就有解放军石门会师遗址,石门会师分别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5团所属的3个营在石门村胜利会师。第二次则是粤桂边纵队8支队22团与4野39军116师在石门村胜利会师,两次石门会师决定了广西战役的走向,更是为解放全广西奠定了基础。石门村或许风景不算美丽,但会师遗址、会师亭都很有历史意义,更是宣扬红色文化的前头堡,有机会大伙可以前来走走。

闹革命就意味着要打仗,打仗就会有死人,塘红乡也跟北6区一样,都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不可谓是“处处埋忠骨”。塘红乡或许街圩不是很大,想来赶集应该很有意思,当时一路过来是镇圩赶集,来到塘红乡则是下午的5点,没看到几个人,不知塘红乡何时赶集,敬请知情者告知,想有时间去塘红圩凑一下热闹,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