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一二线城市不用担心放松限购就会报复性反弹

中山说体育 2024-03-15 20:45:20

导读

杭州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国家已经定调因城施策,一二线城市不用担心放松限购就会报复性反弹,时代一去不返了,广州、苏州等放松限购后市场并未明显复苏就是明证。

逻辑变了,预期变了。如果房地产硬着陆,受伤最大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烂尾,家庭资大幅缩水,即使没有房子的人也会面临失业压力。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一定要高度重视,软着陆。

很多发达经济体在城镇化尾声,房地产依旧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房地产是中国第一大支柱行业,关联60多个相关产业,几千万就业,要全面看待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土地财政的重要作用,不可“妖魔化”房地产。

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需求下降,但中长期仍有发展空间。

近期万科流动性问题被市场高度关注。作为曾经的行业学习标杆,稳健经营的优秀榜样,如果连房企最后的堡垒都扛不住,说明唯一的办法是重启市场。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取消限购,持续大幅降息,组建万亿住房保障银行收购开发商库存,这三大组合拳缺一不可。

正文

一、杭州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

3 月 14 日,杭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在杭州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杭州市范围内个人出售住房的增值税免征年限统一调整为2年”。

此次《通知》前,杭州曾在 2023 年 10 月 16 日放松限购,将此前限购的 9 个区调整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 4 大限购区,本市户籍家庭限购 2 套,非本市户籍在本市有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的限购 1 套,执行“满二唯一”免征增值税,非限购区“满二”。此次新政,全国购房者可在杭州购买二手房且不限套数,标志着杭州二手房限购完全放开,同时,个人出售住房增值税免征不再要求唯一住房。

新政此时出台,主因近期杭州二手房成交低迷、库存高企,购房者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

成交:杭州2023年全年成交、2024年前三月(截至3月13日)成交不及2015-2019年同期水平。2023 年全年,杭州二手房成交 4.3 万套、 417.7 万平,不及 2015-2021 年全年平均水平。 2024.1.1-2024.3.13 ,杭州成交 6067 套二手房,同比下降 14.4% ;二手房成交面积 59.6 万平,同比下滑 11.1% 。如果剔除 2020-2022 年疫情扰动导致的数据异常, 2024 年前三个月,杭州二手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均创下 2015 年以来新低。

库存: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速领跑全国。截至 2024 年 2 月底,杭州二手房挂牌量达 14.99 万套,环比增长 2.6% 。诸葛数据显示, 2024 年 2 月,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速 181.29% ,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库存压力巨大。

价格:杭州二手房价2022年下半年以来明显下跌。二手房价环比数据2022年5月开始下跌,仅2023年年初及10月新政回正;同比数据2022年9月转负并持续15个月。

二、开年政策加码稳楼市,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

202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优化政策持续加码,加速落地。中央政策以金融支持为方向,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望进入常态化,各地“白名单”已陆续落地;地方政策以核心城市放松限购为方向。

中央稳楼市: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3 月 5 日,发改委提出,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城市属地责任,高质量完成保交楼任务; 继续支持城市政府自主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

3 月 10 日,住建部提出, 完善“保障 + 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 推进“平急 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地方稳楼市:

1 月 27 日,广州取消 120 平以上住房限购,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按面积段划分限购范围的城市,外地户籍广州购买改善住房不受限。

1 月 30 日,苏州取消限购政策,购买新房、二手房不再做购房资格审核,但新房限售政策仍为两年。

1 月 30 日,上海外环外限购政策放松,当前非上海户籍单身人士缴纳 5 年社保 / 个税,即可在上海外环外(崇明区除外)购买一套住房。

2 月 6 日,北京放松限购,在通州区落户和就业的家庭,取消落户、社保或纳税需满3年的要求,可以在通州区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 月 7 日,深户家庭限购 2 套,深户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 1 套; 取消落户年限以及个税/社保年限要求。 非深户购房社保或个税要求,由原来的5年限制改为3年限制。

核心城市政策放松具有风向标意义,是对中央精神的响应和贯彻,也是楼市区域分化格局下的“因城施策”的必要之举,体现出当前稳地产的重要性。一二线核心城市渐进式加大地产放松力度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核心城市楼市优化政策的推出对于稳楼市、稳经济很重要,未来一线城市取消限购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前房地产进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的阶段。 从销售、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已超调,未来城市化、改善型、城市更新等还有很大空间,重点是促进软着陆,推出新模式。

当前楼市表现疲弱,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迅速过热;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一举两得。

三、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稳地产能稳经济、稳就业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其中内部因素主要与地产有关。2023 年,经济自一季度脉冲式反弹回落后,呈现温和修复寻底态势。 从物价和就业指标看,当前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 近期经济数据出现一些结构性好转迹象,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需要政策继续发力。

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房地产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联系着上下游五十多个行业,房地产投资下行,影响着居民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信心”问题等。 2023 年房地产和民间投资分别为 -9.6% 和 -0.4% 。 房地产增速显著放缓,地方政府债务率上升,意味着募集的资金需要大量用于偿还债务。

(一)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3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为7.4万亿元,占GDP的5.9%。自 2003 年以来,国务院 18 号文将房地产定位为支柱性产业。 20 年来,房地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火车头之一。 从房地产业 GDP 增加值看, 2000-2023 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由 4141 亿元增加到 7.4 万亿元,房地产业占 GDP 比例由 4.1% 增加到 5.9% ,一般而言,在经济中占比超 5% 的行业可以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2023 年,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房地产行业占 GDP 比例下调至 5.9% ,但仍与 2014 年水平持平。

(二)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五分之一以上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受房地产周期调整影响,新开工持续低迷、房企拿地保持谨慎,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万亿元,同比下降9.6%,但仍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2.0%。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房企本年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土地开发的投资额以及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畴,进而构成 GDP 固定资本形成,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毫不为过。

1998 年住房制度全面市场化以来,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2000-2023 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 4902 亿元到 11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4.9%到22.0%,意味着每年全国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中,1/5以上投入了房地产业。

(三)房地产带动几十个上下游产业链产值

房地产通过投资、消费既直接带动与住房有关的建材、家具、批发等制造业部门,也明显带动金融、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 2020 年投入产出表,我们估算出广义的房地产业完全拉动上下游产业链 GDP10.0 万亿元、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 GDP2.4 万亿元。

分行业看,货币金融、零售、钢压延、石膏水泥由广义房地产行业拉动的 GDP 增加值居前列,分别为 8107 亿元、 4230 亿元、 3527 亿元、 2820 亿元。 陶瓷制品、砖瓦等建材、石膏水泥由房地产完全拉动的 GDP 占该行业总 GDP 占比最高,高达 51.2% 、 50.9% 、 47.1% 。

(四)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相关收入约占26.0%

在土地财政制度设计中,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的直接税收及土地出让收入贡献可观。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6.0%,地价占房价6成左右。

从宏观层面看, 2022 年地方政府与房地产相关收入总额: 8.6 万亿,其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 6.7 万亿, 5 个房地产特有税种税收合计 1.9 万亿。 2012-2019 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从 27.1% 升至 35.6% ,后降至 2022 年的 26.0% 。 2022 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占商品房销售额的 63.4% 。

从中观城市看,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等 11 个城市进行房价构成核算。 2022 年,土地成本占房价的 49.0% ,税收成本占 14.4% ,建安费用占比 19.5% ,企业毛收入为 7.0% ,土地成本加税收成本占房价的六成左右。 将 2014-2022 年房价增速对土地价格增速进行回归之后发现,土地价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房价提高0.2个百分点,且土地成本上涨对房价上涨解释力很强。

(五)房地产业直接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就业近1300万

房地产业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大量就业,虽然近两年房地产行业面临重大调整,但物业从业人数逆势增长,预估至2023年我国房地产从业人数将达1300万,相较2004年规模扩大三倍。2004-2018 年我国房地产业从业人数由 396 万增至 1264 万,预估至 2023 年我国房地产从业人数将达 1300 万。 历史上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根据我国最新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2018 年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中,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从业人员分别占 50% 、 29% 、 13% 、 6% 。 我们预计 2023 年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中,上述占比将调整为 65% 、 17% 、 11% 、 6% 。

房地产带动上下游行业就业,房地产能够带动上下游多个行业平均8%的就业弹性变化。房地产业经济增加值带来的就业吸纳能力明显,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商品房兼具投资和消费属性,产业链条长。房地产的完全消耗需求带动了商业、建筑等后周期行业,同时也带动了关联产业吸纳人员就业。根据2020年投入产出表,房地产带动的就业弹性分别为:建筑业22.2%、租赁和商务服务9.6%、金融业4.3%、制造业2.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4%。

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仍有一定空间

我们连续 6 年在《中国住房存量报告》系列中跟踪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需求下降,但中长期仍有发展空间。

根据我们测算, 2024-2030 年年均新增城镇居住需求约 10.0 亿平,相较 2011-2023 年年均新增城镇居住需求的 11.3 亿平有一定下降。

2024 年我国年新增城镇居住需求约 10.6 亿平,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剔除行政区划变动)、居住条件改善、城市更新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 28.8% 、 34.5% 、 36.7% 。

2030 年总需求波动降至 9.1 亿平,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城市更新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 20.3% 、 35.8% 、 43.9% 。

改善性需求总量、占比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023 年开始预计超越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成为最大的需求。

五、收紧→放松→支持,短期三招可救地产

房地产调控政策从收紧到放松,是为了让房地产从过热状态回归常态。然而,当前地产有向过冷发展的趋势,是时候从放松到支持了,在“房住不炒”前提下,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当前,三招可救地产:全面取消限购、持续大幅降息、组建住房保障银行。

1)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现在市场低迷,是取消限购的良机,发达国家对国内居民都没有限购措施,都是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不是人为的行政手段,违背市场经济。 一二线市场如果活跃起来,可以通过多贡献土地财政、税费拉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行业持续低迷背景下,取消限购短期内不会引起市场迅速过热; 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一举两得。

2)持续大幅降息,包括降低二套房的存量房贷利率,并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现在实际利率偏高,就业和收入压力大,应该大幅降低存量利率,之前降低了首套,社会反响很好,二套的也应该降低,这是善政。

3)组建住房保障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开发商拿到资金限定必须进行保交楼,这样可以防止烂尾,坚决不能让购房者承担地产调整的风险,他们是无辜的和弱势群体。 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大,能力有限。 房企回款有多余资金,可以用于拿地,土地财政就会恢复,地方债务压力就能缓解,基建有望回升。 收购的库存商品房和土地用于租赁房保障房,有助于改善民生,本来开发商手里就有那么多库存,如果额外再新增供地用于租赁房,将导致巨大的浪费。

六、长期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租购并举

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在此框架基础上提出“房地产新模式的关键是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用时间换空间,促进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如果采取长短相结合措施,有望促进房地产软着陆,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就业贡献力量。

1)推动都市圈城市群战略。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2)保持货币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长期稳定。稳定购房者预期,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规范房企融资用途,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一定时间窗口让存在问题的房地产企业有自救机会。

3)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原则,优化当前土地供应模式。

4)稳步推动房地产税试点。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未来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经济模型评估房地产税对各方影响。 当前经济处于筑底期,房地产还未走出困境,不具备房地产税征收条件。

5)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丰富商品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多品类供给形式,形成政府、开发商、租赁中介、长租公司等多方供给格局,可以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促进房企在租赁业务中寻找新增长空间。

4 阅读:2650
评论列表
  • 2024-03-17 06:16

    你抓紧贷款买房吧,下一个首富就是你

  • 2024-03-17 05:17

    都是善良的人谁要报复谁[笑着哭]

  • 2024-03-19 12:52

    当年这个老东西就是这么怂恿许皮带到处拿地建房,现在许皮带进去了,这个鬼畜还在胡说八道

  • 2024-03-18 12:29

    担心个球,担心卖不出去就有

  • 2024-03-16 16:03

    ,冬楼:①x:房企股价,负债共93万亿。前十一名共计超12万亿。前36名一共负债22万亿。 中植3.7万亿,恒大地产负债2.4万亿,碧桂园负债1.7万亿,万科负债1.5万亿, 融创负债8500亿,世茂集团负债4363亿,新城4000千亿,富力负债3130亿。金科负债2710亿,奥园负债2500亿, 宝能负债两千亿。 几大知名房企负债率多为900%左右。 房企多为疆尸企业,股价都是垃圾股。

  • 2024-03-17 09:09

    人就这点事衣食住行!

    breeze 回复:
    报复性反弹,他又可以赚钱了,从恒大赚了多少,恒大亏了,想念赚快钱的日子吧
  • 2024-03-16 16:04

    ,冬楼:③x银行负债和不良率。 1、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29%,有所上升。交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至69%。  2、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突出。是之前的6倍和9倍。  3、截至23年6月末,中国银行全行不良贷款余额2.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34%。其中,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4178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3%,不良率为67%。 4、全国断供超4000万套,含2000多万套烂尾楼。已经起动法拍的1000多万套。

  • 2024-03-18 16:18

    那姓任的眼里啥都是都是仇人,怨气有点大啊动不动就要报复。

  • 2024-03-16 13:31

    老百姓没有钱,弹棉花吧!

  • 2024-03-18 16:35

  • 2024-03-19 20:47

    这屁放的又臭又响。

  • 2024-03-21 11:08

    砖家啊

  • 2024-03-20 19:36

    这个人就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