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科学家近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成就:他们利用一种广泛使用的食用染料,成功使老鼠的皮肤实现了暂时性透明。
这一研究成果的详情,已在9月5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文章《利用吸收分子实现活体动物的光学透明性》中公布。
尽管多力多滋玉米脆片和许多其他食品都含有黄色 5,但它不会让人的皮肤变得透明
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新闻稿介绍,研究团队在一只已镇静的小鼠的腹部、头皮及后肢部位,涂抹了一种名为“FD&C黄5号”(即红色酒石黄)的溶液。这种染料不仅将老鼠的皮肤染成了红色,更出乎意料地使皮肤呈现出透明效果,使得其内部器官清晰可见。
含有柠檬黄(也称为黄色 5)的溶液使老鼠的皮肤变得透明
新闻稿强调,这是首次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实现了活体小鼠内脏的可视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透明效果并非永久,染料一旦被清洗掉,老鼠的皮肤便会恢复原状。
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助理教授、该论文的资深作者郭松洪博士,在接受福克斯新闻数字频道的采访时,对这项研究的意外发现表示了惊讶。他指出,通常人们认为染料会使物体变得更加不透明,但在这项研究中,当酒石黄溶解于皮肤或肌肉时,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物质在红色光谱范围内变得更加清晰。
在小鼠腹部涂抹一种由常见食用染料组成的非侵入性溶液后,小鼠如何变得透明
郭博士进一步表示,尽管这项研究目前仅在动物身上进行,但其使皮肤暂时透明的潜力,有望在生物学、诊断学乃至化妆品领域带来诸多益处。
例如,医生或许能够无需进行侵入性活检,即可通过观察人体组织来诊断深层肿瘤;采血时,医生也能更轻松地找到皮下静脉,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此外,这项技术还有可能提升激光纹身去除等美容程序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FD&C黄5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染料,包括苏打水、糖果、薯片和糕点等。然而,目前尚不支持在人体皮肤上直接使用该染料,因为其毒理学特性,特别是在局部使用时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郭博士解释说,人类的皮肤比老鼠的皮肤要厚得多,且表皮外层是一道坚实的屏障,阻止了分子有效地渗透进入真皮层。不过,郭博士也展望了未来:“在全面评估光吸收分子对人体皮肤的潜在影响后,经皮输送光吸收分子的安全方法有望在未来得到临床应用。”
听故事搜奇叔,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