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寒风裹挟着雪粒,拍打着雅库茨克机场破旧的候机楼。我裹紧了皮衣,望着窗外茫茫的雪原,思绪飘回到几个月前,那场在上海滩举行的国际古董拍卖会。
拍卖会上,一件不起眼的青铜器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鸟笼,大小不过一只麻雀,笼门却精巧地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缠枝莲纹。拍卖师的介绍平淡无奇,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它的年代和产地——西伯利亚,雅库茨克附近。
我注意到角落里一位老者,他目光专注地盯着鸟笼,眼神里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最终,我以超出预估价数倍的价格拍下了它。
回到上海的喧嚣中,我请来几位专家鉴定。他们确定的年代比拍卖师说的更久远,纹饰也更加复杂精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笼底刻着极其细微的铭文,经过仔细清理和比对,竟是叶尼塞河流域古叶尼塞人部落的文字。
这件小小的鸟笼,不仅仅是一件古董,它是一段失落的文明的碎片。我开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关于叶尼塞人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至今仍是一个谜。
我辗转联系到一位在雅库茨克大学从事考古研究的俄罗斯教授,伊万·彼得洛维奇。他通过邮件向我讲述了叶尼塞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对鸟类的崇拜。
教授的邮件中,夹杂着几张模糊的照片:在雅库茨克郊外的一处永久冻土层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座叶尼塞人的古墓,墓中除了大量的青铜器皿和陶器,还发现了许多精美的鸟笼,其中一个与我在拍卖会上拍到的几乎一模一样。教授告诉我,由于当地气候和环境的特殊性,许多古墓和文物都保存得异常完好。
我决定前往雅库茨克。在经历了漫长的旅途之后,我终于见到了伊万教授。
他是一位身材瘦削,头发花白的老者,眼神却如同寒冬里燃烧的炭火般,充满热情和执着。他带着我来到那片永久冻土层,向我详细讲解了叶尼塞人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在挖掘现场,我亲眼目睹了那些从冻土中提取出来的青铜器皿,它们精美绝伦,仿佛时间在它们身上凝固。而那些鸟笼,大小不一,样式各异,却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教授告诉我,这些鸟笼并非简单的器物,而是叶尼塞人灵魂寄托的载体,他们相信鸟类能够将他们的灵魂带往天堂。回到上海之后,我将鸟笼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我开始撰写关于叶尼塞人的书籍,希望能为后人留下一些线索,去追寻那段失落的文明。这件小小的青铜鸟笼,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魅力。
那段在雅库茨克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如同西伯利亚的寒风一样,寒冷而深沉,却又充满着力量。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收藏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探寻、传承和守护的故事。
我将继续我的研究,去寻找更多关于叶尼塞人的秘密,去填补历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