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面包又双叒失败了?这不怪你!

食上百位 2023-03-23 09:04:57
来源:博物

我们总是在网络上看到“懒人都会”的烘焙教程,就试图自己烤面包,然后诞生了和理想中完全两个世界的“炸厨房”小组杰作。

妈见打系列

图源:豆瓣炸厨房小组

这面粉和水的结合变身,远比我们想象的奇妙,面团好像会自己“活”起来——一开始面团是瘫软的,难以成型但黏性十足。但经过揉捏再放置一会儿后,它就会变得大有活力:形态膨胀圆滑,不再“抗拒”变形,给予压力能很快回弹——俗称“发起来”,这“发面”中的奥妙还多得很。

馒头面包的气孔是怎么来的

面团只有发起来,才可以做成各种面点面食,而要想“发”好面团,绝对离不开这三个要素:面筋、气泡和酵母。

“面筋”是面团充满“活力”的秘诀。面筋主要由面粉中的两类蛋白质构成:小麦谷蛋白和谷胶蛋白。面粉遇水调成面团时,小麦谷蛋白分子们会首尾相连,形成长长的分子链,且每条分子链都是螺旋状的,可以随意拉伸和弯曲,造就了面团的弹性。而谷胶蛋白则在分子链中间起到轴承作用,让分子链可以任意交错滑动,面团才有了可塑性。

就是和面最粘手的时候出现的东西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气泡就是面包馒头切开后你能看到的气孔。面团必须靠气泡才能变得松软,像面包蛋糕之类的面点里,气孔所占的体积甚至超过80%。面团中气体,有些是揉捏面团时混入的空气,但更多是用酵母或其他发酵剂产生的。比如酵母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在面团里形成数百万个小气穴,随着气体量的增加,面团也开始鼓起来。

密恐也会盯着香甜面包的气孔看

然后就是必不可少的酵母,它会将面粉中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让气体分散着充满面团内部,改变面筋分子链的“条理”,让面筋分子链的方向尽量一致。但酵母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较慢,充分发酵需要1小时左右。

很明显没有酵母广告

它们也会“生气”

其实用酵母发面的原理无非就是产生气体,所以用其他一些“化学品”也可以替代它“生”气。

1.小苏打: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在遇到微酸性的面团就会发生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但用量要控制好,否则做出的面点会带有碱味。

2.泡打粉:苏打(碳酸钠)与弱酸性粉末的混合物,遇水后两种粉末立刻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发酵时间短,气泡数量多,一般常用于制作西点。

小面团成长之路

面粉和水一接触,就会展开一连串反应。面粉中的淀粉吸水后,一部分转化成糖分。酵母以糖分为生,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形成很多小气穴。

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收水分,向外延展成螺旋状分子链;相邻分子链的结构之间形成许多结扣,开始出现面筋。面团出现纤维状外观,蛋白质聚拢,展现出披头散发的模样。

揉捏的过程相当于延展、折叠和挤压的循环往复。

蛋白质分子链进一步展开,彼此并排排列,形成黏聚的面筋网络。

面团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筋被氧化发生瓦解,变得平展起来。

混入面团内的空气经过折叠、挤压,填充进小气穴。气穴内的气体越多,面团的弹性也好。

面团逐渐变硬,揉捏回弹感强,表面也变得光滑。

麸质过敏是什么过敏?

在面团“发家”过程中,“面筋”是个重要角色,顾名思义,它就是面的“筋骨”——当然,这不是真的筋骨,而是支撑面团结构、使其有弹性的物质。如果从面团上掰一小块儿放到嘴里咀嚼,会发现它虽越嚼越小,但越嚼越有有弹性,堪比口香糖。最后剩下的那一小团黏糊糊又弹软的东西,就是面筋,在西方则被称为“麸质”。同理,如果用水反复淘洗面团,最后遗留下的东西也是它。如此看来,面筋算得上面团中的精华。

面团洗成面筋,一些很有意义的“浪费”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面筋是面团成型的关键,但不一定越多越好。毕竟再怎么说它也有“筋”的特点,就像肉里筋多了不好嚼一样,面团里面筋太多,做出来的面食就异常筋道弹牙。所以人们会用食材的化学方式来控制面筋,比如用盐和油脂。

盐类遇水后会形成带电荷的正负离子,这些离子聚集在面筋分子链周围,会让分子链之间彼此吸附聚拢,宏观上看就是面筋的结构得到了加强,面团弹性增加。比如拉面之所以筋道,就是因为在和面时加了盐。

每次在海底捞看师傅抻面都很想加入

图源:纪录片《拿一座城市下酒》

油脂进入面团后,会与面筋分子链上的某些基团相结合,使得分子链之间彼此疏远,也就很难形成面筋网络,从而弱化面筋强度。很多起酥类的面点就是用这种方式使其吃起来很酥软。

发明蛋黄酥的人难道不可以拿个诺贝尔吗

麸质过敏是什么过敏?

在很多食品包装上,都印有“内含麸质,小心引起过敏”的警示。这里所说的麸质可不是麦麸或者麸皮,而是面筋。因为面筋属于大型蛋白质分子,让免疫系统有可能造成误判产生应激机制,造成过敏。别看面筋平时隐藏在面团中,却可以“单拎”出来做成各种人们日常见到的面筋制品。通常是人们将面团进行反复淘洗,冲走里面所含的淀粉后,再把它进行深加工制得。比如,油炸之后的面筋球、蒸熟后形似冻豆腐的面筋块,还有用水煮后再切成条的水面筋等等。由于面筋吃起来很Q又富含蛋白质,很多素菜馆都拿它来“冒充”肉类。

日常感叹中国人吃的智慧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在超市里,普通面粉通常分为高筋、中筋和低筋三类,代表用它们揉成面团后,其中面筋含量的高低。其实这三种面粉都是用普通小麦研磨出来的,但在小麦粒中,越靠近中心位置蛋白质含量越高,所以由最外层磨出来的便是低筋粉,麦芯磨出来的是高筋粉,也叫“麦芯粉”。

高筋粉适合做法棍、泡芙等有韧性的西点,中筋粉则是人们最常用的面粉,像馒头、面条、包子之类都是用中筋粉来做。低筋粉则主要用来做曲奇、蛋糕等松软口感的面点。

发个面而已,竟有这么多种?就面食来说,除了烹饪手法不同能造就各异的口感、质感,发面方式不同也可以。像人们常见的烫面蒸饺、戗面馒头等等,就是因发面方式不同,产生了各类“面种”。

发面

发面可以理解成“发酵的面”。它是利用酵母等膨发剂,让面团内部充满大量二氧化碳,达到体积膨大的目的。等到面团熟后,内部二氧化碳挥发散尽,留下充满气孔的蜂窝状结构。一般的包子、馒头、面包等都是用发面来制作。

半发面

半发面顾名思义,就是发酵才进行了一半的面团。面团体积膨胀得不多,内部气孔非常细小。这样的面吸水性不强,所以用来包裹馅料不会让馅料的汤汁透出。饺子、馅饼、生煎包等面食大都用半发面来制作。

死面

“死”是指面团内没有活性物质——酵母,也就是说,死面是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这样的面团内部面筋很紧密,适合水煮,做熟后口感也就很筋道。像烙饼、面条就都属于死面制品。

戗面

戗面制品中最出名的就是戗面馒头。“戗”的本意是冲突。这种面团的做法是在制造冲突:在发好的面团中再加入大量面粉揉匀。如此一来,干面粉会吸收面团中的水分,同时也降低了面团的柔软度,做出来的面食内部气孔细密,还很筋道。

烫面

烫面在和面时不用凉水,而是用热水甚至开水。这样做的的目的是破坏了面筋的结构,同时还让面粉中的一部分淀粉发生“糊化”,综合效果就是面团没有什么弹性,还特别黏软。做熟后不筋道,甚至还有些粘牙。也正是因此,烫面不能水煮,只适用于煎、烙和蒸,比如春饼、蒸饺等。

我说了那么多理论上的发面,真想发好面还是靠“经验”,下次再失败的话,去请教一下能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包子馒头的姥姥奶奶吧!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