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记忆永存!吉安4380厂,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忆三线岁月 2024-07-05 16:47:38

岁月悠悠,如一首绵长的歌,唱不尽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唱不尽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这首歌中,有一段旋律特别引人入胜,那就是关于江西吉安4380厂的故事。每当提起这个名字,无数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段充满汗水与欢笑的日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中苏交恶,台湾伺机反攻大陆,美帝对红色中国虎视眈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党中央、毛主席做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号召“好人好马上三线”。于是,一批军工企业在内地的大山深处开始建设,它们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军事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南京的几家工厂,也在这个大背景下,选择了内迁,其中就有我们的主角——第四机械工业部南京七三四厂(简称734厂)。

734厂,这个名字或许在今天已经鲜为人知,但在那个年代,它却是无数人心中的骄傲。1965年,为了响应国家的“三线建设”政策,734厂在吉安地区组建了三个新厂,分别是834厂、4380厂和8490厂。其中,4380厂被安排在神冈山之中,这座神秘的山峰,从此便与这家军工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神冈山,位于吉安余家河,山势险峻,两座由北向南起伏绵延的山冈将其隔离成家属区和生产区两部分。生产区,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地方,有解放军战士荷枪实弹守卫。这里,隐藏着工厂的尖端技术,生产出许多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产品,如航空仪表、无线电、光学仪器、各种材料和零部件等。在那个年代,这些产品都是国家的宝贝,它们的存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军工背景的缘故,安保工作极为严格。24小时不掉岗,站岗的都是真枪实弹的现役军人。10里之外设立岗哨,无关人员不得靠近。若是有个贼头贼脑的人在附近溜达,当特务处理都有可能。不过以当时的安保环境,是个正常人都不太愿意靠近军工城。毕竟,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那么令人敬畏。

然而,与生产区的紧张氛围相比,生活区则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在这里,员工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澡堂、电影院等等。如同一个繁华的小城镇,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娱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形态。

厂区就是个小社会,对职工们的生活问题考虑得一应俱全。全厂所有生活问题,小到冰棍房生产的冰激凌汽水,大到食堂每天60余种主副食;逢年过节,工厂还会发放卫生纸、肥皂、洗衣粉、饮料、白糖等日常用品。女职工产后就可将小婴儿送到托育所再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技校;还会为单身职工提供生日饭、洗刷工作服、缝被褥专项服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生活条件无疑是非常优越的。

厂区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记得那时候,每当夜幕降临,露天电影就会准时开演。那是每个厂的标配福利,也是职工们最期待的时刻。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银幕上的画面,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除了看电影,厂区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娱乐活动。有个工会的文化活动站,职工们可以在那里看书看报,下棋打扑克。还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种球赛、拔河、环山长跑和爬山比赛,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让职工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也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4380厂在吉安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企业。它在福建厦门和浙江嘉兴还建有分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4380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1999年,4380厂开始迁往南昌高新区,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厂区已经搬迁,但那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如今,当年的那个神秘工厂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整个老厂区已经被拆除,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公园。在这座公园里,地上青草茵茵,树木高大,风景秀美。每当人们漫步在这里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峥嵘岁月和那些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而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