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张角、李密这些农民起义领袖都有个共同特点——他们没一个是没本事的庸人,但他们也没一个笑到了最后!他们轰轰烈烈的起义,都爆发于王朝腐朽、黑暗的时期,也都曾席卷天下。但无一例外,古代农民起义的成果,都让官僚阶级摘了桃子。王夫之看完《资治通鉴》,为此评价道:
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读通鉴论》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5岁能作诗的黄巢。黄巢这个人,最大特点就是脾气硬,不是那种受欺负的人。从他的诗词作品和人生轨迹,我们能清晰看到,黄巢的反抗精神。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样有志气的名句,我想是谁家5岁孩童吟出来的,家长都会欣喜万分吧!而且黄巢家境也不差,是贩卖私盐的商贾之家。
“士农工商”背景下,黄巢的爷爷、父亲,一门心思都花到了黄巢求学科举这条路上了。说白了,就是家里做生意有钱,又被各路人物欺负多了。想让聪明孙子当个官,光耀一下门楣。
可是黄巢参加了好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了。黄巢为什么考不上?我认为是和盐贩子家庭出身有关的,唐朝初年商人的孩子,是连科举都不能参加的。“诗仙”李白考不了进士,就是有个商人老爹。
黄巢人聪明、读书也用功,结果人家看不起他商人出身,多次科举次次名落孙山。这股怨气就积在了黄巢心中。他最后一次科举失败后,在长安城写了一首反诗,就跑回老家当盐商去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这份气势,就和文弱书生不同。所以,当中原闹饥荒,王仙芝举起义旗后。黄巢也散尽家财,聚了数千人起兵。客观的说,黄巢的义兵前期,行为并不磊落:
贼放兵四略,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新唐书》
王仙芝、黄巢大军所过之处,郡县府衙残破不堪,这是事实。但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来看:1.当时中原大饥荒,唐朝无力赈灾。饥寒交迫之际,就是难民都有破坏力,更不用说是义军了。2.镇压黄巢的各藩镇唐军,趁机掳掠百姓,栽赃义军的也不在少数。
巢入闽,俘民绐称儒者,皆释,时六年三月也。——《新唐书》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随着义军规模的壮大,黄巢大军劫掠百姓次数越少。黄巢与唐军进行的是运动战,他先后4次下江南,2次北渡黄河,纵横了12个省,前后转战了近20000里。
你以为黄巢是跑着玩呢?人家是看透了唐朝,最腐朽的环节——藩镇。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安史之乱,安禄山不正是节度使吗?
因此,当时的藩镇和长安,是互相戒备、对立的一个关系。黄巢带着义军来回跑,就是怕长时间在一个地区,那个节度使和他死磕。我们可以看看,黄巢危急关头,放走义军的唐军心理:
"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止不追,故巢得复整,攻鄂州,入之。——《新唐书》
刘巨容、曹全晸伏击黄巢,将黄巢大军俘虏了十之八九,却中途停止了追击。他们的小心思就是“养寇自重”,抓住了黄巢,长安又该针对藩镇了。所以,他们要将黄巢打散,又不能将黄巢彻底灭掉。
黄巢比李自成最有头脑的,就是知道“正名”。这在黄巢攻入长安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巢舍田令孜第。贼见穷民,抵金帛与之。 ——《新唐书》
黄巢进入长安城时,不仅没有烧杀掳掠,还接济了穷苦百姓。这是后来的李自成,怎么也比不了的。
而且对唐朝官员,黄巢也没有一棍子打死。黄巢进行了一个很精明的筛选——三品以上的一个不要,四品及以下择优任用。
这是最能毁掉唐朝的方法。你想,怎么恢复秩序,找读书人啊!哪些读书人和唐皇不一心?不得重用的那些啊!黄巢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长安建了一个短暂的朝廷:
巢斋太清宫,卜日舍含元殿,僣即位,号大齐。——《新唐书》
黄巢整肃军纪;接济贫民;大批任用唐朝四品以下官员;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所有条件。但节度使的权力,源于唐朝的存在;可黄巢长期占领长安,这是要灭了唐朝啊!
因此,黄巢的设计理念没问题,军事评估出了大问题。之前,黄巢军转战天下,藩镇军出工不出力,是为了“养寇自重”。但是这些节度使,终究只是想让皇帝重视他们,而不是让唐朝灭亡的。
所以,长安的黄巢,引来了藩镇军的强力反攻。讽刺的是,黄巢让汇聚而来的唐军,吓得早早退出了长安。收复空城的唐军,却都卸下铠甲,抢劫起了长安百姓。
诸军亦解甲休,竞掠货财子女,市少年亦冒作綯,肆为剽。——《新唐书》
逃出长安的黄巢,得知唐军在长安乱成一团,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十多万唐军,为了劫掠迎接他们入城的百姓,乱成了一团糟。在黄巢打击下,四散而去。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
黄巢赶走了劫掠百姓的唐军,又迁怒长安百姓之前迎接唐军入城。所以一改之前接济难民的模样,纵兵杀了8万百姓,报复他们迎接唐军入城。
对于黄巢这次转变,我认为是见识到节度使们全力以赴,不让唐朝灭亡时真实实力。而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昏头举动。黄巢来长安来的太早了,他一直流亡各个省地,根本没有根据地补给。
就算义军有几十万人,能打仗的有多少人?一直困守一座长安城,四周节度使断绝你的补给。就算黄巢有再雄厚的实力,最后不还是要被活活耗死?这才是黄巢一度夺回长安,也高兴不起来的原因。
明年正月,王铎使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破贼于渭南,承制拜东北行营都统。——《新唐书》
李克用的5万精锐沙陀兵,给了黄巢致命一击。大将朱温降唐,更是让义军分崩离析。黄巢带着15万义军,选择了从蓝田突围。在黄巢围困陈州之时,李克用再次带5万大军追杀而来。
当时正好下起大雨,黄巢营地让洪水淹没,又得知李克用来袭,就急忙向北汴河王满渡口行军。李克用趁黄巢渡河之时,发起猛烈进攻。15万义军土崩瓦解,二号人物尚让都投降了唐军,黄巢带着1000残兵败将躲进了野狼谷。
攻破长安之际,黄巢60万大军何等意气风发?1000残兵入野狼谷,又是何等萧条落寞。这一切关键,在于黄巢判断错了形势——他转战天下无恙,是藩镇“养寇自重”;他越打越强是事实,但真实实力未必拼得过三个节度使;没有稳定的根据地,早早进入长安,踩了灭唐这条红线,黄巢就绝对不可能打过那么多愿意拼命的节度使了……
躲进野狼谷后不久,黄巢残军粮草消耗殆尽,人心分崩离析。最终,一代枭雄黄巢,被自己的外甥林言偷袭而死。林言提着舅舅黄巢的头颅去请功,唐军不仅没有嘉奖,还又杀了林言充为军功。黄巢的死,也是极具戏剧性了。
时溥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宣问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资治通鉴》
黄巢死后,他的数十个妻妾子女,都被押送到了长安。唐僖宗质问黄巢妻妾:“你们都是名门之后,世代蒙受国恩,为何跟随反贼黄巢”?黄巢妻妾中领头女子回答:“黄巢横行之时,朝廷百万大军保不住宗庙,您逃到蜀地避难。现在陛下质问我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能抵抗黄巢?那还要这满朝文武、公卿将相做什么”?
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馀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资治通鉴》
唐僖宗听完恼羞成怒,立刻命人将黄巢妻妾子女全部处死。黄巢妻妾们争相抢夺酒水,以求醉酒昏迷之后,斩头而不疼痛。唯有领头的那个女子,不悲不喜、不饮不泣,最终倒在了断头台前……
黄巢起义最后的抗争,以一个女子的不屑而告终!她的名字我们无从得知,但她无疑是野狼谷兵败以来,折煞了无数男人的,那最有骨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