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女婿劝汤恩伯起义,晚年直言:莫把我和蒋介石混为一谈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1 00:59:28

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大部被歼灭,蒋介石也被迫放弃长江以北地区,选择将主力部队集中在长江防线,妄图依托长江天堑负隅顽抗划江而治。

面对如此局面,国民党的内部也是人心动摇,起义投诚者比比皆是,以致于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是唯唯诺诺。

就在这个背景之下,1949年1月汤恩伯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命依托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地区。

对于蒋介石的这个任命,汤恩伯内心是矛盾的。身为一员骁将,他又何尝不知固守希望之渺茫,但另一方面蒋介石对他又有知遇之恩,自己无以为报。

而在上任不久,便先后有恩师张治中、恩公陈仪、蒋介石的女婿陆久之劝说,劝他放弃战争,选择和谈或者起义。

尤其是陆久之的劝说差点说服了汤恩伯,只不过最后却因军统干预而功亏一篑。

第一个来找汤恩伯的是蒋介石手下的高级政要张治中,当时张治中作为和谈代表,正竭尽全力奔波在两党之间,按照蒋介石的安排,努力推动“划江而治”方案。

而张治中经过上海的时候同汤恩伯见了面,极力劝导汤恩伯放弃在长江沿线构筑军事防御工事,停止将金银物资运往台湾,努力和平解决矛盾。

但汤恩伯考虑到蒋介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考虑到谈判双方都不可能在关键的问题上让步,因此他拒绝了汤恩伯的建议,坚持继续完善防线。

张治中走后没多久,汤恩伯的恩公陈仪来了。

和张治中劝导他和谈不同,陈仪的态度十分鲜明,表示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已经一败涂地,注定不可能再扭转局面,于是陈仪劝汤恩伯早做打算,不要替老蒋卖命。

而且陈仪公开表示,他已经决定率部起义,准备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生擒蒋介石。

但由于兵力不足,陈仪需要汤恩伯配合行动。陈仪为此派外甥直接给汤恩伯送了一封信,承诺只要汤恩伯配合,全国解放后,汤恩伯不会出现在战犯名单中,汤恩伯的部队会直接改编为解放军部队。

对于陈仪的劝导,汤恩伯十分犹豫。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有耳,这件事被人暗中告知了蒋介石。

蒋介石果断派人抓了陈仪,并且警告汤恩伯“不要动摇思想”。

此事之后,延安方面依然认为,汤恩伯值得策反,于是安排长期在地下开展工作的潘汉年另想办法。

潘汉年思来想去,决定安排陆久之去策反汤恩伯。

至于原因,第一陆久之乃是蒋介石的女婿,出身世家,其象征性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毕竟就连蒋介石的女婿都选择共产党了。

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众所周知蒋介石只有两个亲生儿子,并没有女儿。而这个女儿乃是蒋介石人生的第二段婚姻中与陈洁如收养而来,名唤蒋瑶光。在蒋介石与陈洁如离异后,蒋瑶光跟随陈洁如生活,蒋介石对她的态度也是对外不承认。但是这有怎么能抹掉呢?

第二个,就是汤恩伯与陆久之关系匪浅,不仅是同窗挚友,甚至于汤恩伯还是蒋瑶光与陆久之的的撮合人。而陆久之也救过汤恩伯。

陆久之接到任务后,果断去汤恩伯家里找人,问他对将来的战局有什么看法,汤恩伯自信满满,称“长江防线稳如泰山”,但陆久之还是看出了汤恩伯的心虚。

于是他公开劝汤恩伯向傅作义学习,汤恩伯听后大惊,久久说不出话,只好说:“此事非同小可,从长计议吧”。

汤恩伯之所以很惊讶,是因为当年考军校的时候,是陆久之帮了他,他才走上了军官这条路,否则他现在不可能如此位高权重,这份恩情是汤恩伯始终不敢辜负的。

之后几天,陆久之努力从不同的层面上劝导汤恩伯,汤恩伯一度险些就答应起义。

不料关键时刻,蒋介石带着两个儿子亲自抵达上海督战,还安排蒋纬国住进了汤恩伯家。

这下态度挑明了,就是老蒋要下死命令了。汤恩伯担心陆久之的安危,第一时间安排他离开上海,策反就此失败。

后来汤恩伯去了台湾,逐渐不受重用,晚年生活困难。陆久之则一直留在大陆,努力为两岸和平发挥作用,晚年生活很美满,2008年因病逝世。而晚年记者采访陆久之提及蒋介石女婿身份时,陆久之则直言不能把自己和蒋介石混为一谈,自己也并不想沾他的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