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健康焦虑是指对健康的担忧,确切地说是对“不健康”的担忧,也就是害怕生病,它是一种状态或者症状,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因此人都会对健康产生焦虑,可以说适度地关注健康是正常的和必要的。症状轻微者经过自己调节、医生解释或适当的医疗护理即可缓解。但是严重的健康焦虑则表现为对健康挥之不去的担心,惶恐不安,患者本人感到非常痛苦,难以忍受,伴有社会功能受损,常存在过度占用医疗资源的情况。
与健康焦虑类似,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阴性医学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02
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和心身疾病类似,健康焦虑和疑病症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无意识的口误、混淆和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其实都是在向我们提醒着一些什么。我们身上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出现的身心问题,都有其背后的原因。
对于健康焦虑和疑病症的患者来说,医生进行医学检查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问题的安心感通常并不会持续多久。在健康焦虑和疑病症患者身上,感知会替代感觉。
03
这就是说,你只要观察一下健康焦虑和疑病症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固着在自己的身体上,他们会倾听自己的身体,甚至去摸索自己的身体。比如他会把手放到胸口上感受心脏,还会去“分析”各个器官的运行状况。健康焦虑和疑病症的人一方面会非常关注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会极其仔细地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感觉上非常麻木和迟钝,感受不到自己的身体真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他们就像活在一个气泡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恐惧之中,而不愿意承认医生所说的,以及检查结果所呈现的。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另外一套理解,并且把它当作事实。这就会导致其他人不把他当回事,甚至笑话他的原因。
04
心理治疗的经验告诉我们,对自己身体和健康状况感到过度的担忧,其背后是对自己和身体器官的不信任。这可能是小时候受到了过于焦虑和担忧的父母的影响,从而把这种“警报反应”深深地刻进了脑海里:“小心!这样你会弄疼自己的!”或者“这个绝对不行,太危险了,绝对不能做!”父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自身带着多大程度的焦虑感,也就是话语中所传递的情绪,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
在一个人早期的经历中,母亲过于关心和忧虑容易导致孩子在成年后出现健康焦虑和疑病症的特点。由于有这些早期经历,他长大之后在碰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会回归到身体的焦虑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停地关注自己的身体、饮食,观察和检查各器官的运行状态,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关注,其实也是一种逃避,一种与身体以外世界的隔离。同时健康焦虑和疑病症还会伴随着一些没有什么具体原因的焦虑。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只不过有时候你注意到了,有时候没有注意到。短期而言,把注意力关注到自己身体上,是有好处的。但长期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焦虑和疑病症。
05
如果你小时候没有能够学会信任自己以及自己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那么,现在成年之后要做的就是:自己充当父母的角色!小时候依赖父母的事,现在要练习自己去做。
你可能会问:“到底该如何安抚自己呢?”借用我在《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这本书中的术语说,就是培育接纳、停顿、旁观和爱等能力。
我们要学会把内心世界想象成由几部分组成:其中有一部分是一个害怕的、不安的孩子——童年的你,他担心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不了;另一部分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现在的你,他成功地走到了今天,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就。
然后,你就可以想象,这个大人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另外,他会不会摸摸这个孩子,或者做些别的什么,来安抚他。
不要只说一些简单的客套话去安慰他,最好是能够舒服地坐在沙发或地毯上,不受任何打扰,好好地幻想一下这个场景。这个孩子此刻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你能想到两三句可以对孩子说的话或者两三件可以给孩子做的事,就把它们记录下来。等到你自己健康焦虑和疑病症发作的时候就可以用到这些方法。必要的话,也可以多次重复这个想象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体出现了新的、完全不清楚原因的不适,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做检查。——《正念生活:心理医生教你摆脱焦虑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