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是哪位高人为其“指点迷津”的?

小邢看天下 2024-08-09 20:00:44

蒋介石败退台湾,是哪位高人为其“指点迷津”的?

蒋介石与张其昀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蒋介石败局已定,不得不为后路着想。

其实,蒋介石有很多选择,比喻海南岛。为什么他舍近求远,要到台湾岛落脚呢?

后来历史证明,蒋介石退守台湾岛是明智之举,不仅救了他的一命,还致使解放战争至今为止没有结束。

可是,这么老辣明智的选择,却不是蒋介石最初所想到的。

解放战争到了最后关头,随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使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如山倒。

当时,留给国民党蒋介石的退路,有三个选项。

一是固守西南,二是据守海南岛,三就是退居台湾。

随着战事吃紧,蒋介石为落脚地冥思苦想难以抉择。

正在蒋介石一筹莫展之时,忽地一位高人,就给蒋介石一席话,让蒋介石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他觉得,这条路是三选一之最佳退路。

于是,蒋介石按照高人指点,下决心选择台湾为“避风港。”

那么,这位为蒋介石指点迷津的高人,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就是当时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

那么,作为文人的张其昀,怎么会跟蒋介石撮合到一起。

张其昀

1900年,张其昀出生于浙江宁波一诗书世家,大学期间主攻历史和地理,1939年,经陈布雷介绍,张其昀加入国民党。随后,经陈布雷引荐,张其昀于同是浙江人的蒋介石相识。

处于风雨飘摇的国民党蒋介石,当时需要一些人为他出谋划策,加之又是老乡,所以,俩人一见如故。

当初还是信心满满地认为,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短期内可以消灭中共,但是,三大战役的失败,让蒋介石输得一塌糊涂,这一结果令他及国民党所有人都大出所料。

随着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推进,退路,就让蒋介石不得不提前考虑了。其实,他也私下琢磨过,摆在眼前的退路,只有前文提到的三条。按照蒋介石最初的设想,海南岛是首选。从中国地图来看,大陆与海南岛仅隔着一个琼州海峡,这条海峡虽然不宽,但是,对于当时一无海军二无空军的解放军来说,要进攻和夺取海南岛,也是很难的。海南岛四面临海,渔业资源丰富,可以为国民党的生存提供充足的补给来源。

所以,最开始,海南岛,是蒋介石想要退守的地方。

可是,蒋介石的幕僚和心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示,这不行,那不行,到这可以,到那也可以,弄得蒋介石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就在蒋介石犹豫不决的时候,张其昀出现了,他的一席话,让蒋介石暗下决心,就到台湾!

张其昀结合当时的形势地理环境的着重分析了其理由的有利性,明确道出了退守台湾乃是上上签。

张其昀

但是,蒋介石当时还是有点不甘,因为,台湾离大陆较远,如果反攻大陆,就增加不少困难。

这时,张其昀献计献策道:想想1935年的红军,那时他们几乎全军覆灭,深陷绝境,可是,你看,就这十几年时间,他们不就东山再起,我们只要有立足之地,为什么不能反攻成功呢?

随后,张其昀引经据典推前算后地一番话,让蒋介石死心塌地地放弃其他地方,毅然决然的选择台湾。

张其昀说:“如果选择海南岛,借助琼州海峡天险易守难攻,来阻止解放军进犯,由于岛上有琼崖纵队做内应,加之海峡距离较近,解放军借助有利天气,迟早会攻占此岛,到时悔不当初,这是下签。而选择西南地区,虽然反攻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目前那里军阀盘踞,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如果国军退守那里,迟早免不了内耗。一旦窝里斗个你败我伤,那么,那里就会被各个击破,最后全盘输尽,这是中签。

蒋介石

所以,选择台湾,乃是上签。

蒋介石听后,仍然踌躇不决。

随后,张其昀又列举退守台湾的四大益处:

第一:台湾长期被日本占领,那里几乎没有受到共产党的任何影响,那里土著人跟国军有着同民族的归属感,对我们站稳脚跟有利。

第二:台湾属亚热带气候,那里物产丰富,能源源不断的为军民提供粮草供给。

第三:台湾之前被殖民,荷兰和日本留下来的工业比较发达,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第四:台湾远离大陆,但台湾却是东去太平洋的要道,凭借海洋之利,可以借助美军的帮助我们固守和反攻。

张其昀最后归纳说: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就是此理。

张其昀一番深谋远虑的谈话,当即让蒋介石坚定退守台湾之决心。

1949年,预感“大厦将倾”的蒋介石,携带儿子蒋经国,乘坐“美林”号军机,从凤凰机场飞到台湾。

从此以后,在蒋介石有生的26年里,不仅他的反攻计划泡汤,他,再也没有一次机会回到大陆。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张其昀的初衷,其实还是希望民族统一,反对国家分裂,反对台独的。

到最后,形势所迫,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1985年,素有台湾“文化之父”的张其昀,病逝于台湾,享年85岁。

大家印象中,对张其昀到底作何评价?

0 阅读:34